肖铭甲普外科医师
周美琪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良性乳腺肿瘤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病变,有些可以表现为明显可触及的肿块,有些则只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如彩超、X线钼靶)偶然发现的占位。
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此外,尚有一些少见类型。
乳腺囊性增生病: 本病命名非常混乱,又称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等。本病特点是病灶为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常见于 30~50 岁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又称乳头状瘤病。多见于 40~45 岁经产妇。
乳腺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直径 7 cm 以上的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属于乳腺纤维上皮型肿瘤,青少年女性常见,年龄 20~30 岁最多,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有关。
良性乳腺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理论上都有恶变的风险,但各疾病的癌变风险差异很大。
单纯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极少恶变,但如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则属于癌前病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恶变倾向,且来源于中小导乳管恶变可能更大。
单纯的乳腺纤维腺瘤很少恶变,但巨纤维腺瘤恶变为分叶状肿瘤的概率大大增加。
乳腺囊性增生病: 常见于 30~50 岁,常有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不适,可累及肩部、上肢、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疼痛明显,来潮后减轻或消失。触诊可触及乳房内散在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边界欠清,可有触痛,病灶位于乳头外上方多见。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常为棕色或血性液体。停经后症状常自动消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 40~45 岁经产妇,主要症状是乳头反复溢出血性液体,而无疼痛,有时可在乳晕下方触及小结节,但大多数时候无法触及病灶,轻压乳晕区或挤压乳头时可有血性溢液。
乳腺纤维腺瘤: 是 20~30 岁青少年女性中的常见肿瘤,可多发,大小不一,大都呈卵圆形,有时分叶,表面光滑、质实而韧,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可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哺乳或绝经前可突然迅速增大。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会造成乳房胀痛,月经来潮前明显,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或仅有偶发的轻微不适。乳头状瘤病、纤维腺瘤一般没有疼痛。
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卵巢功能失调、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等有关。
应至甲状腺乳腺外科就诊,部分医院如未细分科室,可就诊普外科。
医务人员诊治乳腺疾病的最初步骤应是询问病史,为了自身健康,患者有义务配合提供详实的个人史和病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所有人: 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初产年龄,乳癌家族史(包括患病亲戚、亲属患病年龄、肿瘤部位及类型等),乳腺疾病诊疗史。
绝经前女性: 末次月经日期,月经周期,避孕药物的应用。
绝经后妇女: 绝经时间,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
由于乳腺良性肿瘤体积往往较小,囊性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较软,加之患者缺乏系统的医学训练,故大多数时候难以发现乳腺良性肿瘤。而且因为手法不正确等因素,还有可能误诊,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
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在查体过程中可触诊发现一些乳腺肿瘤。有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发现。
结合患者的年龄、个人史及病史、症状,辅以乳腺彩超、X 线钼靶检查,必要时可应用乳腺磁共振、纤维乳管镜检查,大多数乳腺肿瘤都可以被发现。
乳腺彩超和 X 线钼靶检查的原理不同,各有优势。
彩超是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具有方便、无创的优点,适合乳腺疾病普查,但存在敏感度、特异度较差的劣势,而乳腺 X 线钼靶检查在鉴别良恶性疾病、早期发现乳癌方面,比彩超有更大优势。
因此临床上,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是相辅相成的。
乳腺囊性增生病绝大多数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采取乳罩托举乳房等治疗,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行激素治疗。但对病灶局限、肿块明显、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影像学提示可能恶变的患者,建议尽快行手术切除。
导管内乳头状瘤由于有恶变倾向,建议手术切除。
纤维腺瘤虽是良性肿瘤,但一般仍建议手术切除,以防继续生长。术后常规对切除的肿瘤进行病理检查,术前怀疑可能恶变的,最好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但要注意的是,术中快速病理与最终病理可能不一致,以最终病理报告为准(金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男性也有乳房,也有发生良性乳腺肿瘤、乳腺癌的风险,而男性乳癌预后较差,故一旦发现乳腺占位均建议手术切除。
传统开放手术具有直观、操作方便、容易保持肿瘤切缘完整的优点,但创伤较大,术后发生局部脂肪液化、感染、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需注意,微创手术也有限制及禁忌证,此外,费用较高。限制及禁忌证如下:
无论传统还是微创手术,都可以达到完全切除的目的。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患者应根据个人经济情况、心理承受能力等自由选择。
即使是良性肿瘤,术后仍有复发风险。复发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为肿瘤残余,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治疗中该情况已非常少见;
二为肿瘤再发生,可以拿种子和土壤类比,有些人乳房的某些细胞(种子)就是比别人的容易生成良性肿瘤,而且乳房(土壤)也适合滋生肿瘤,切除肿瘤后土壤尚在,种子犹存,自然有复发的风险(除非釜底抽薪——双侧乳腺全切)。
因此,即使是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乳腺彩超仍是必要的。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病理检查前不能 100% 保证是良性病变。不计其数的病例告诉我们,很多术前认为良性的病变,最终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反之亦然,所以需要病理诊断一锤定音。病理诊断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
鉴别良性病变、原位癌、浸润性癌,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评估良性病变发展为恶性病变的风险。
应尽快行乳腺癌根治术,扩大切除范围、清扫可能转移的淋巴结。成功的手术是治愈乳腺癌最关键的一步。
笔者从事普外科工作多年,诊治乳腺病患者数以百计,定期参与各类学习、会议了解前沿,但从未听说主流医学界提倡「乳房按摩」、「乳房保养」、「精油疗法」。不便评论,但有一句良言奉劝:专业的事情,还请专业人士来做。
曾有传言,豆浆内含类雌激素成分异黄酮,饮用后会提升体内雌激素水平,导致乳腺肿瘤发生。已被证实是彻头彻尾的妖言惑众,原因如下:
所以,想喝豆浆就放心喝吧。
预防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应该从改变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如:
少喝酒,戒烟,健康饮食,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激素相关的食物;
维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人群其激素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保持机体的活跃度:可每周进行 150 分钟左右的适度有氧运动;
了解常见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年龄,根据自己的年龄范围定期进行体检,以做到及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