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陈罡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2月23日
尿毒症,是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各类肾脏疾病进展、恶化、造成肾结构损害和纤维化,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下降,致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可引起乏力、恶心、水肿、尿量减少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心脏骤停、猝死。
急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尿毒症解除病因后有治愈可能,但慢性尿毒症暂时无法治愈,患者生命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透析或肾移植,此病预后较差。因而一旦出现症状,需及早就医治疗。
肾脏就像 24 小时工作的「清洁工厂」,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它不断地滤洗血液,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
此外肾脏还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参与调控血压、骨髓造血等。
正因为肾脏有这么多重要的功能,一旦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不能把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排泄出去,这些毒物、水分在身体内蓄积起来,严重危害健康。
该病常见。慢性肾脏病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此病发病率、住院率逐年上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项2012年的数据报告显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 10.8%(即 1000 人中有 108 人患者有慢性肾脏病)[1]。同时,近年来终末期肾病增幅加快,每年每百万人中 有 112 例采取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发病,且每百万中有 442 人被诊断为尿毒症[2]。
肾内科。
尿毒症是机体内毒素潴留(体内毒素非正常聚集),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具体表现为:
无故的困倦乏力。
尿量的改变,正常人每天尿量在 1000~2000 mL,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肾小管浓缩功能异常时,会出现夜尿增多,但尿液中排出的毒素减少,质量下降,所以,尿量减少或增多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慢性肾脏病的信号。
贫血。
尿毒症面容:面色苍白灰暗,是由于贫血、尿色素沉着再加上皮肤有些水肿形成的特征性面容。
尿毒症患者早期可出现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
其它:皮肤瘙痒、食欲缺乏、口腔异味、抽筋、水肿、血压升高等。
尿毒症是各类肾脏疾病的晚期表现,任何损伤肾脏的疾病都可能引发肾衰,若不加以干涉,可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
原发性尿毒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病、肾小球动脉硬化等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进一步发展,均可引起原发性尿毒症,这是疾病自然发展的结果。
继发性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非肾脏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机体的肾脏功能受损,产生继发性肾脏疾病,从而最终致使继发性尿毒症出现。
可以将肾脏比作一个工厂,工厂中正常有 100 万个工人(肾单位),这 100 万个工人「轮班」工作,轮流休息。一半的工人上岗工作即可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工人受伤休假时,其他工人加班加点工作,维持正常运转。只有当因故休假的工人过多,在岗的工人不足 20% 时,工厂不能正常运作了,各种问题才开始暴露出来,这时身体就开始表现出不适症状。
此外肾脏由内脏神经支配,对疼痛感觉不敏感,使人们麻痹大意,以为不疼就没有大病。最后,很多患者肾功能受损是个缓慢过程,部分患者也逐渐适应这种变化而没有明显不适感觉,所以尿毒症被发现时多已经晚期。
肾移植:移植健康肾脏是尿毒症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是目前肾移植费用昂贵,且我国肾源紧张,大部分患者无法进行肾脏移植。
透析:在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自身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导致体内水分、毒素潴留、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一系列尿毒症症状,要维持生命就只有靠肾脏替代治疗了。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透析方法有两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并发症治疗:纠正高钾血症,纠正酸中毒,调节钙磷平衡,防治肾性骨病,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控制电解质代谢紊乱等[3]。
补充造血原料:铁、叶酸、维生素 B12 等[3];
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正常情况下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促红素就像红细胞「催熟剂」一样,帮助红细胞成熟。尿毒症使肾脏受损,促红素生成减少,必须补充促红素[3]。
尿毒症患者出现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肾脏对水调节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依赖透析对水的清除,所以要正确评估干体重、避免透析间期饮水过度,低盐饮食[3]。 此外对降压药的选择要考虑到透析清除药物的因素,选择不易被清除的长效降压药,或者在透析后加服一次降压药。
同时,需针对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长期存在的顽固高血压,应采取渐进降压治疗,防止过快、过猛降压,以免导致肾灌注压下降,肾功能恶化;而对于近期突发的高血压,给予强效抗压药治疗,尽早恢复血压正常,以免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尿毒症时存在矿物质代谢紊乱,导致骨痛、骨变形、骨发育不良骨折等肾性骨病及血管钙化等并发症。为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患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目前多数肾脏病学者主张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为:
一些严重尿毒症患者,一直拖着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疗,总担心透析副作用、费用等。
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后肾脏已有 90% 以上损坏,如果一直拖着不透析,毒素就会在体内潴留,给其他脏器与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如损害心脏、消化、骨骼、血液系统等,甚至危及生命。适时进行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控制毒素在体内过度蓄积,减轻肾外脏器的损害,才是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干体重是针对透析患者的特有名词,指透析结束时患者所能承受的既无水钠潴留也无水缺乏的最低体重。干体重达标,心脏负担就小,隔天透析时,体重增幅应小于体重的 3%,隔两天透析时,体重增长应小于 5%[3]。干体重不是固定不变的,需定期重新评价及调整。
优点:透析效率高、短时间可以清除体内较多毒素;准确完成设定的脱水量,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治疗由医护人员操作,患者相对比较省事;技术开展时间长,多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均可开展。
缺点:透析是间歇性的,心血管系统平衡波动较大;血透时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使用内瘘作为透析通路的患者每次透析均需要做血管穿刺,有一定疼痛。
优点:持续治疗,人体代谢平衡相对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残余肾功能保持比较好;腹透治疗在家进行,不必频繁去医院;不需要做血管穿刺;
缺点: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腹膜炎;由于在家治疗,要求居住环境相对良好、清洁;体内营养物质丢失较多;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
以下人群做腹透好:有重要内脏出血者;难以纠正的休克和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各种疾病导致全身衰竭者;高龄患者和婴幼儿;瘫痪、行动不便来医院困难者;眼底有出血者。
以下人群做血透好:腹腔内严重感染者;腹部严重变形、腹部严重皮肤病者;有肠梗阻、疝气等疾病者;妊娠、腹腔内巨大肿瘤、巨大多囊肾者;无法自行操作或缺乏家人帮助操作腹透者[2]。
以下情况说明透析效果较好:
尿毒症患者 通过补充活性维生素 D 和口服含钙的磷结合剂,可有效控制纠正肾性骨病。但是,口服活性维生素 D 和含钙的磷结合剂时,可能会出现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测血钙、血磷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血红蛋白的改善提示肾性贫血的控制和营养症状好转。但血红蛋白并非越高越好,血红蛋白水平过高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血管栓塞、也增加透析器凝血的概率。目前多数国家推荐血红蛋白的目标值为 110~120 g/L[3]。
尿毒症患者适时进行透析治疗,可以帮助清除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尿毒症毒素,控制毒素在体内的过度蓄积,可以避免或减轻肾外其他重要脏器损害。
急性尿毒症患者在解除病因后可能治愈,如急性输血管梗阻导致的尿毒症,解除输尿管梗阻后,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慢性尿毒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可通过透析代替肾脏的部分生理功能,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此外,成功的肾移植可使患者几乎完全康复。
我国每年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有上百万人,而每年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仅 5000 例左右。而亲属供肾是解决肾严重不足的有效方法,此外,亲属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接近,移植肾的相容性更好,可降低排异的发生率。
成功的肾移植会恢复正常的肾功能,可使患者几乎完全康复。近年肾移植的疗效改善了很多,特别是尸体肾,在应用环孢素后移植肾的存活率有较大提高。但肾移植后要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因而并发感染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增加。
只要全身状况允许,确诊尿毒症后越早接受肾移植对患者越好。因为随着长期血透或腹透,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血管条件、心血管功能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透析时间越长,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大。但是,肾源紧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往往需要排队等 3~5 年才能做上肾移植,有时急也没有用。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抗 T 细胞抗体等[3]。并且,肾移植患者须定时定量服用免疫抑制剂、定期检查血液药物浓度、按时随访,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浓度和剂量。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要适当补充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鱼类、瘦肉等),每周透析两次患者,每天蛋白质最佳摄入量为 1.2 g/(kg·d),而每周需要三次治疗透析患者,每天最佳蛋白质摄入量为 1.5 g/(kg·d)。且需食用含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质[4]。
控制热量的摄入,可以摄入足量的糖类,避免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分解,减少体内蛋白质库消耗。
根据患者水肿及病情灵活掌握钾和钠摄入。
适当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摄入充足维生素。
有少尿,水肿,心衰者,严格控制进水量;对于尿量大于 1000 mL/天;无水肿者,不宜限制水的摄入[3]。
尿毒症患者不能将磷排出体外,容易发生高磷血症,最终引起继发性甲旁亢。经口摄入磷过多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之一,应避免食用以下富含磷的食物:坚果、菇类、动物内脏、虾皮、豆类、芝麻等,同时少喝可乐、茶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