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元普外科主治医师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指因器质性或功能性因素导致肠腔变窄或者受到外界压迫,肠内容物通过变缓或受限,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排气排便虽有减少但并未完全停止,尚有少量排出。
别名:部分肠梗阻,慢性肠梗阻
英文名:incomplete/parti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hronic ileus
就诊科室:普外科,急诊科,消化科
机械性因素,比如手术或外伤后肠管发生粘连成角或被束带压迫,以及肠套叠、Richter 疝等是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占位性病变也是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重要病因,比如结肠肿瘤,巨大息肉,异物或寄生虫团块等。
其他病因还包括:感染性疾病,比如肠结核;炎症性病变,比如白塞氏病;妇科系统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有腹部手术或者外伤史者是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高危人群。有上述疾病基础者也相对易于发生。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费力或者排便困难不通畅。可合并有腹部膨大鼓胀,肠蠕动减弱,排气、排便频次及量减少,进而引发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通过分析其是否存在前述危险因素,有无「痛、胀、吐、闭」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立位平片发现气液平,肠管扩张等信息,能够明确肠梗阻的诊断。
结合有无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规律,确认不全性肠梗阻的诊断。
首先是针对肠梗阻的对症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促进排便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具体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炎症性肠病,手术解除肠管粘连成角或者束带压压迫,内镜治疗切除肠腔息肉,手术治疗腹壁疝等。
不完全性肠梗阻整体来说,严重程度相对轻,虽然对生活质量会有影响,但致病因素解除后,肠道功能一般即可恢复,预后相对良好。
本病缺乏有效预防措施。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采取一定的策略有降低危害的效果。比如,规范手术操作,尽可能减少术后发生肠粘连成角或形成束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