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元普外科主治医师
贾益君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2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表现的肠道功能损害统称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外科急诊最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
由于多急性起病,导致疾病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会迅速加重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危害巨大。
绞窄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严重危急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病变肠管的血液循环受阻,缺乏灌注,氧和营养物质供给受限,肠管极易发生缺血坏死,进而产生严重危害。
绞窄性肠梗阻与其他类型肠梗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直接威胁了肠道组织存活以及发挥功能的根本,病因不解除,缺血状态得不到纠正,短时间内(以小时计)就会出现肠道组织坏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极大地增加救治难度和死亡概率。
首先是肠梗阻的四大常见症状。
腹痛:局部或者全腹剧烈疼痛。如果发生肠道缺血坏死,可能暂时会有腹痛减轻,但随即会再次迅速加重。
恶心呕吐:梗阻位置位于较高处更接近十二指肠及胃时,呕吐症状明显;梗阻位置位于较低处更接近肛门时,呕吐症状可能不特别明显。另外即便是梗阻位置低的情况,发展时间久了,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无法排气排便导致全腹胀,有时肠管局部完全闭合导致局部腹胀感明显,而全腹反而可能不会特别明显。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是肠梗阻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但个别不完全性的梗阻仍然会有少量排气排便。
出现肠道组织缺血坏死、发生穿孔时,消化道内食物残渣会从肠腔内经破口流出至腔外,进入腹腔。此时由于梗阻段肠腔压力暂时减轻,腹痛略有缓解,但紧接着会迅速加重。
含有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食物残渣,对腹腔形成强烈的刺激,出现腹膜炎,后续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化脓性的腹膜炎或在腹腔内形成脓肿。患者逐渐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性表现。
不一定。如前所述,呕吐是否出现、出现得早或晚,主要取决于肠道梗阻的部位。人的肠道加起来有 5 米长甚至更多,梗阻部位不同,症状表现各异。
腹部外形一般会鼓胀膨隆,有的因为梗阻的肠管偏向一侧,腹部外形显得不对称。
瘦弱、肚皮较薄的人甚至能看到腹内扩张的肠管轮廓及蠕动。
腹部压痛、反跳痛、板状腹。病人通常因为疼痛,不给碰肚子,实际检查的时候,触摸上去,因为腹肌紧张,就像一块木板。
手指轻叩腹壁时,通常会有叩击鼓面一样的声音。听诊器听诊肚子时,肠鸣音活跃甚至亢进,能听到明显甚至是高亢的咕噜声。
引发绞窄性肠梗阻的病因非常多。理论上,凡是可能影响到肠管血液循环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呕吐。比如腹股沟疝、腹内疝、肠扭转、饱餐后剧烈运动等。
如前所述,肠梗阻引发呕吐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首先,因梗阻导致停止排气排便,腹腔压力得不到释放,持续升高,腹腔内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就像下水道不通,水漫过洗手池。这种因素导致的梗阻,梗阻部位越高,越早出现呕吐。
其次,梗阻状态下肠腔高度扩张,继发细菌感染等导致毒素吸收入血,也会诱发呕吐。
最后,呕吐其实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当机体认为疾病状态可能是由食物导致的时,会触发呕吐。因此在许多种疾病状态下,都会出现呕吐,甚至有时候精神高度紧张时,也会如此。
理论上不会。节育器位于子宫宫腔内,不会进入腹腔,也不会与肠管有接触,自然也无法引发肠管的问题。
但特殊形态的宫内节育器,因留置宫腔内几十年,再加上子宫萎缩,节育器可能造成子宫穿孔并进入腹腔,引发炎症、粘连、感染等诱发肠梗阻。
理论上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下述因素会增加发生此种严重类型肠梗阻的概率:
绞窄性肠梗阻起病及进展迅速,通常需要迅速明确诊断并紧急接受手术等治疗,方能保障安全。
要做到准确诊断,有赖于下述几个方面:详细准确的病史信息,典型的临床表现,充分的辅助检查。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经验的医生。
接诊此类病例通常都是在外科急诊室,医生们往往经验十分丰富。凭借病人提供的发病经过等病史信息,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大多数都能够得到及时诊断。
诊断的经过一般也是按照「是不是肠梗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梗阻?是哪种类型的肠梗阻?是否有生命危险需要紧急处置?」这样层层推进的思路实施。
确诊绞窄性肠梗阻涉及的检查手段包括四个方面。
按照上述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肠梗阻的诊断通常就能够得到明确了。但是要想明确是否是绞窄性肠梗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个别情况下,需要一些特殊的、有侵袭性、创伤的检查手段。
比如肛门指检,能够帮助判断有无直肠肿瘤,这其实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比如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者阴道后穹窿穿刺,根据穿刺抽出的液体性状,可以帮助判断有无肠管缺血坏死。
这些检查对病人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额外的痛苦,但是出于明确诊断正确决策的需要,这样做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能因害怕或者忌讳而错过。
少数一部分病例无法明确诊断,但是情况紧急又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甚至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才能最终明确。碰到此种情况,医生做决策也会慎之又慎,仔细权衡利弊,分析得失的。病人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
处理绞窄性肠梗阻的关键在于明确其是否需要干预以及应当何时干预。
原则上来说,只要明确是绞窄性肠梗阻,都要手术治疗;如果高度怀疑是绞窄性肠梗阻,要优先考虑手术探查;即便只是疑似,也要密切动态观察,做好随时手术干预的准备。
手术的方式则依据具体的病因,具体的病例有所不同。如果病因相对简单,是单纯的粘连,束带压迫,或者扭转移位,那么早期干预时,松解粘连,去除束带,把器官复位,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腹腔镜等微创的方式完成。
因为尚未产生严重的损害,对机体的干扰也小,恢复也最为顺利,基本不易复发。
如果病因相对复杂,比如是肿瘤,做肿瘤根治或者切除手术的难度会比较大;或者干预时间偏迟,已经造成了对机体较大的影响;又或者病人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复杂的手术,可能被迫就只能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姑息手术,比如切除部分肠管造瘘,后续再择机将肠管还纳。
理论上有极小的可能会复发。比如腹内疝或者肠扭转,肠管复位后,仍然有可能再次出现嵌顿或者扭转。
手术时,一般来说,外科医生都会做相应的处理,修补疝缺损,或者行肠排列固定手术,最大限度地解决上述隐患。
但是,这些因素是无法完全预测和杜绝的。更大程度上,还是得依靠充分的警惕意识,和医生专业准确的判断,早期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处理,预防更大的危害。
病因明确的慢性、不全性肠梗阻,可以带病生活。患者自己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症状加重。
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适当使用缓泻药物,保持适量运动等。
否则,都应该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人士的评估、指导,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强烈不建议肠梗阻患者自行观察,更不要说绞窄性肠梗阻这种危急严重的类型了。
出现前文所述的肠梗阻的症状,一定需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否则极易贻误病情,增加后续诊断治疗难度,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规律排便、保持肠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避免在饱腹状态下从事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如果有腹股沟疝等潜在可能导致肠管嵌顿甚至绞窄性梗阻的基础疾病,早做处理避免意外。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疑似肠梗阻的症状,尽早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评估、指导和治疗。这样,即便不幸患上了肠梗阻,也能得到早期救治,避免疾病进展到绞窄性梗阻这种危急严重的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
当然饱腹状态下不做剧烈运动这样的基本常识,还是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