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蔡晴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炎症的过程,该病最常由微生物侵入毛囊所致,高温、多汗、卫生习惯不良等容易诱发[1]。
患者可出现炎性毛囊性丘疹和脓疱。脓疱疱液细菌培养最多的是正常菌群,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1],少数的毛囊炎为真菌性或非感染性。
感染性毛囊炎首选外用抗生素软膏。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理疗。
常见。毛囊炎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中年人,尚无确切流行病学数据[2]。
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毛囊炎可以由细菌和真菌感染导致,主要见于: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他细菌引起,较多存在于高温、潮湿环境中[1]。
真菌主要有马拉色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1]。
夏季由于高温高湿,是毛囊炎的高发季节,需尽量避免高温作业和过度疲劳。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相对较低下,免疫功能相对较弱。
此外,由于糖尿病人群存在高血糖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皮肤、毛囊的细菌更容易生长。
毛囊炎不会传染。
毛囊炎的诊断比较简单,一般就医后,医生根据症状即可判断。如果是难以鉴别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检查,比如取病变部位做相关的细菌或真菌检查。
脓液涂片 / 真菌培养:可取脓液直接涂在专用玻璃片上,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同时可以留取标本作细菌或真菌培养和鉴定。细菌或真菌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尤其在临床医师尚无把握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可进行。
Wood 灯检查:用于诊断,利用 Wood 灯发出的光线,照射真菌感染的部位,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强度的荧光[3]。
一般不需要检查,血常规并不能辅助诊断或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会高于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会高于正常范围。
毛囊炎可发展成为疖和痈。
毛囊炎是单个毛囊的炎症,疖是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痈是相邻多个毛囊炎症融合成片的皮肤深部感染。
患有毛囊炎的时候,注意皮肤清洁等问题,避免发展成疖、痈。
首选外用抗生素,除此之外可以使用如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外用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可自己购买[1]。
若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由医生指导选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口服[1]。马拉色菌毛囊炎可口服伊曲康唑。
此外,还有一些物理治疗可以选择,如超短波、远红外线、紫外线等。可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由医生指导选择。
可能是因为所选用抗生素耐药无法起作用,医生常进行一个药敏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重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轻度毛囊炎患者可在一周左右自愈,平时需要注意患处的清洁问题,避免感染加重。
如果感染加重,没有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反复发作等问题。
因为不同患者的发病部位不同,皮损数量不同,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原有的基础病不同,所以病程差异较大。一般年轻、体质较好的患者恢复较快。
出现在胸前、后背的「痘痘」可能不是普通痤疮,而是毛囊炎,还需要警惕马拉色菌毛囊炎。
当前胸、后背长「痘痘」时,首先注意皮肤清洁,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痘痘」面积大,有红肿、破溃,或者有发热等情况,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因为鼻唇、上颌及周围为「危险三角区」,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这是十分危险的病症,有可能造成头痛、高热、寒战、昏迷,甚至死亡。
规律用餐,保证营养,清淡饮食,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猕猴桃、番茄、青菜、胡萝卜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少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炸串、辣椒、花椒等)和甜食(蛋糕、饼干),忌烟酒、咖啡、浓茶,以防加重病情。
葡萄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毛囊炎发病概率,但无法绝对避免毛囊炎的发生,因为其他细菌导致的毛囊炎没有疫苗。目前还没有广泛推行,仅较少的医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