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囊肿
就诊科室:口腔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上颌窦囊肿是什么病?

上颌窦囊肿是发生于上颌窦(为上颌骨体内的锥形空腔)的一种良性病变,较为常见,可以发生在任何性别、年龄,早期无明显不适症状。

上颌窦囊肿得的人多吗?

上颌窦囊肿是最常见的鼻窦囊肿,发生率约为 3.6%~35.6%,即为每 1000 人中,就可能有 36~356 人发病[1]

上颌窦囊肿有几种类型?

根据形成方式不同分三种类型[1]

  • 假性囊肿:由于液体潴留在结缔组织而产生,有非常薄的黏膜将结缔组织包饶。
  • 黏液囊肿:通常因黏液排出的堵塞而使液体累积而形成的,呈球形。
  • 潴留性囊肿:是由上颌窦黏膜中的浆液腺体导管受阻,导致管腔上皮的囊性扩张,体积不大。
症状

上颌窦囊肿有哪些常见表现?

与囊肿大小有关,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囊肿较大时,根据囊肿发生的部位可出现不同表现。
鼻部:鼻塞,流鼻涕等。
眼部:头痛、复视(两眼看一个物体时感觉为两个物像的异常现象)、眼球突出等。
面部:面部肿胀、疼痛,或者按压时出现压痛,面颊突出或上牙列疼痛等。

病因

上颌窦囊肿有哪些常见病因?

黏膜腺体堵塞或鼻黏膜长期被过敏(如过敏性鼻炎等)、炎症(如上颌窦炎、鼻炎等)、创伤(如上颌骨骨折、受损等)等刺激后,易引起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囊肿有什么诱发因素?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等)、免疫力下降(长期劳累、压力过大等情况)、感冒等都可能诱发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囊肿会传染吗?

不会。

上颌窦囊肿会遗传吗?

不会。

诊断

上颌窦囊肿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当患者同时出现流涕,面部疼痛、眼球突出等症状后,应前往口腔科就诊。

怀疑上颌窦囊肿,需要做哪些检查?

  • 鼻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鼻腔内的部位和病变。
  • 鼻 CT 检查:通过CT检查可清楚确定病变部位,囊肿 CT 值介于气体和骨质之间。
  • 鼻窦MRI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鼻窦部肿块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机体无不良影响,无电离辐射,但费用较高。
  • 锥形束CT(CBCT):呈三维图像,可以更加直观看到病变位置,且比 CT 辐射小[2]
治疗

上颌窦囊肿患者去医院一般先挂什么科?

口腔科。

上颌窦囊肿能自己好吗?

大部分情况不能自愈,17% 囊肿可自行消退,即 100 人有 17 人可以自行消退[1]

上颌窦囊肿能治好吗?

一般情况下,经过合理系统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上颌窦囊肿怎么治疗?

囊肿较小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不做处理。
出现症状后,或者囊肿持续生长时,可以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作为了解,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手术治疗:

  • 经唇龈沟入路的 Caldwell-Luc 术,由于创伤较大,目前一般不使用[3]
  • 一般情况下,使用鼻腔镜进行手术为首选方案,根据进入的途径不同,又分为不同术式,如上颌窦内侧壁切开术[4]、下鼻道开窗术[3]等。

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患者无需用药。

上颌窦囊肿一定要手术吗?

不一定,囊肿较小或无症状时,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上颌窦囊肿治愈后需要复诊吗?

需要复诊,手术患者治疗后建议 3 个月内复诊,其他患者按医嘱复诊。

上颌窦囊肿治好后还会再发生吗?

一般不会复发。

image

生活

上颌窦囊肿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洋葱、大蒜、辣椒等调味品,浓茶、咖啡等饮品,火锅、烧烤等饮食。
  • 少进食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包括鱼、虾、蟹)、羊肉、芒果、菠萝等。
  • 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等新鲜蔬菜。
  • 多进食高蛋白类食物:如豆腐、鸡肉、猪肝、核桃、鸡蛋等。

上颌窦囊肿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就医;
注意保暖,避免鼻部再次受到刺激;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合理锻炼,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散步、慢跑、太极、瑜伽等运动;
保持乐观,尽量避免高压力的工作,避免紧张、烦躁等情绪变化,可以通过听音乐、与朋友多交流来放松心情。

如何照料患有上颌窦囊肿的家人?

观察患者症状有无加重,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注意患者有无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疏解,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预防

上颌窦囊肿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可以。

  • 戒烟、限酒;
  • 健康饮食,多喝水;
  • 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
  • 及时疏解压力,通过旅游、看综艺节目等保持良好的心情;
  • 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