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丽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
蔡晴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3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口周皮炎又称口面周皮炎,是一种多发于口周、鼻周或眼周等多部位皮肤疾病,可见多发的炎症性的小丘疹,通常表现为伴或不伴轻度鳞屑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或丘疹脓疱。
在某些患者中,也可表现出与轻度湿疹性皮炎一致的特征,患者偶尔会以湿疹为主要表现。
口周皮炎的发病机制不太清楚,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均可能促发这一疾病。本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在某些患者中不经药物治疗会在数月内消退,而在其他患者中,疾病可能持续数年。
口周皮炎又叫口面周皮炎,通常发生在口周、鼻周或眼周,这些典型部位的病变也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病变,如面颊、颏部、前额和颈部。
口周皮炎的患者可能存在皮肤屏障受损或特应性。
口周皮炎典型的病史是先出现轻微面部鳞屑性丘疹,最初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可改善,但持续使用或尝试停止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
尚不清楚是在无关的面部皮肤病治疗期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诱发口周皮炎,还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单纯加重既存的口周皮炎。
通常认为口周皮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口周皮炎在某些患者中不经药物治疗会在数月内消退,而在其他患者中,疾病可能持续数年。
口周皮炎的发病机制不太清楚,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均可能促发这一疾病:
绝大多数为 16~45 岁的女性,也可发生于男性、儿童(女孩更多见)和年龄较大的个体。
不会传染。
口周皮炎不会遗传。
口周皮炎主要参考的是通过评估病史及识别典型的临床特征可以诊断,很少需要开展皮肤活检,但在诊断不确定时可用来鉴别口周皮炎与其他疾病。
口周皮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且结果因活检的皮损类型而异:
取自自肉芽肿性口面周皮炎皮损处的活检显示,上皮样肉芽肿类似于肉芽肿性酒渣鼻的活检结果。
口周皮炎容易和其他表现为口周、鼻周或眼周的炎症性皮疹混淆。包括如下:
口周皮炎要去皮肤科就诊。
口周皮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在某些患者中不经药物治疗会在数月内消退,而在其他患者中,疾病可能持续数年。
如果停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并且消除了潜在促发因素,在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口周皮炎可能在数月内消退。
然而,由于皮损影响美观而常常使患者困扰,且病程各异,患者通常希望进行干预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口周皮炎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在饮食上,尽量不饮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停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涂润肤剂来加强受损的皮肤屏障。
消除可能的皮肤刺激物,包括:患病期间尽量用清水清洁皮肤,面部外用产品尽量简单,按需使用温和的、不会使毛孔闭塞、无刺激的润肤剂或其他护肤产品。
口周皮炎需要复查,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定期复查,了解症状控制情况以及用药疗效。
也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