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李锦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11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小儿痤疮跟青春期和成人痤疮一样,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常见炎性疾病,小儿时期主要跟雄激素作用和外部刺激因素有关。
通常表现为粉刺、红肿的丘疹,也会形成白色脓疱或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少见),并且皮疹周围皮肤泛红。可在脸上的任何地方出现,最常见于脸颊,严重也可见于背部、前胸或颈部。
婴幼儿常常会在激动或哭泣时变得更加明显。粗糙的衣物、奶渍、口水、油 / 膏剂等会刺激痤疮加重。
痤疮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虽然曾被认为是一种青春期疾病,据报道其患病率为 70%~87%,但 12 岁不再被认为是痤疮发病年龄范围的下限。
痤疮和其他痤疮样症状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包括婴儿和幼儿,甚至新生儿,且与青春期痤疮可能会有不同的鉴别诊断和病理生理。
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小儿痤疮可分为「新生儿痤疮」、「婴儿痤疮」、「儿童中期痤疮(1~6 岁)」和「青春期前痤疮(7~12 岁)」,还有「青春期痤疮」;其中「青春期痤疮」治疗、预后类似于成人痤疮,此不论述。
不同时期的痤疮治疗和预后会有所不同:
目前不把「新生儿头部脓疱病」(图 1、图 2)和「新生儿痤疮」(图 3、图 4)称为同一种病。
两者都可发生于新生儿期,形态相似,均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和脓疱,但「新生儿痤疮」是由典型的痤疮样皮损组成,包括面部粉刺、炎症性丘疹和脓疱,脓疱一般比「新生儿头部脓疱病」的脓疱小,有时还伴有结节。
而新生儿头部脓疱病可能是由马拉色菌定植刺激导致,外用 2% 酮康唑乳膏或弱效激素乳膏可能有效,但一般不需要治疗。
而新生儿痤疮是由母体雄激素和内源性雄激素刺激皮脂腺所致,所以更常见于男孩,同时也会受细菌定植影响,外用过氧化苯甲酰、红霉素或维 A 酸类可能有效,一般也是不需要治疗。
典型表现为粉刺(有开放性粉刺、闭合性粉刺,想想长「青春痘」时粉刺的样子,特点是有想用手挤的感觉)、炎症性的红肿丘疹、白色脓疱或白头粉刺,并且皮疹周围皮肤泛红(如前面图 3、4 及下图 5),黑头粉刺和结节少见于婴幼儿。
痤疮可在脸上的任何地方出现,最常见于脸颊,严重也可见于背部、前胸或颈部。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常见炎性疾病。其中皮脂分泌增多、炎症或细菌、真菌对皮脂腺的复杂相互作用,刺激了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另外还受以下因素等的影响:
雄激素水平:雄激素通过刺激皮脂腺的生长和分泌功能从而促进痤疮的发生;
外部因素:肥皂、洁面剂、婴儿油、毛衣等和机械、物理、化学刺激;
受到遗传的影响,以及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饮食影响。
新生儿痤疮可发生于 20% 的新生儿中。这个年龄组痤疮样皮疹的主要争议是「新生儿头脓疱病」,而后者通常没有粉刺。
常发生于出生后 3~4 周,也可见于出生后数天。病因可能有几个关键因素,包括皮脂分泌增多,母源性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以及马拉色菌属对皮脂腺的定殖。
这可能是由于小婴儿相对较大的肾上腺大量产生 β-羟基类固醇,导致的皮脂腺增大,致使新生儿期皮脂排泄增加。在婴儿 6 个月后,皮脂腺开始变小和皮脂排泄率下降,此时新生儿、婴儿痤疮基本慢慢好转。
在新生儿痤疮中,母体和新生儿的雄激素都与皮脂腺的刺激有关。新生儿肾上腺产生高水平的脱氢表雄酮刺激皮脂腺,直到 1 岁左右,由于新生儿肾上腺退化,脱氢表雄酮水平下降。同时雄激素对皮脂腺提供额外的刺激,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新生儿痤疮在男婴中更常见。
新生儿痤疮虽然说可能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然而并没有在一系列新生儿痤疮患儿病例中分离出马拉色菌。
通常在 3~6 个月大时出现,原因也不清楚,可能的原因跟新生儿痤疮差不多,此时雄激素也来源于自身产生并刺激,受母体影响开始减小,所以婴儿痤疮比新生儿痤疮少见,且更多见于男婴。
婴儿痤疮一般在 6~12 个月开始消退,多数在 4~5 岁前消退,但有些仍然活跃到青春期。
婴儿痤疮会跟青春期痤疮发生率有关,有证据表明婴儿痤疮易患更严重的青春期痤疮。
因为受到更多自身的雄激素影响,除了闭合和开放的粉刺,婴儿痤疮可能首先表现为丘疹、脓疱,严重结节和具有结疤潜力的囊肿。因此,痤疮严重的在治疗上可能需要更积极一些。
严重痤疮或女婴痤疮需要评估包括生长曲线、睾丸生长和乳房发育、多毛或阴毛、阴蒂增大和肌肉量增加。如果考虑内分泌问题,建议小儿内分泌科干预。
儿童期痤疮并不常见。患儿通常表现为面部粉刺和炎性皮损混合的形式。然而,1~7 岁的儿童通常不会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类固醇或雄激素。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痤疮很少见。当发生时,需要进行内分泌诊断性检查以评估雄激素过多症、肿瘤。
由于正常的肾上腺和睾丸 / 卵巢成熟,痤疮在青春期前并不罕见。痤疮可能是青春期成熟的最初征象。
实际上,随着肾上腺和月经初潮年龄的增长趋势趋于早期,痤疮首次出现的年龄似乎有所下降。青春期前痤疮的特征是前额和脸部中部(所谓的「T - 区」)有较多的粉刺,炎症病变相对较少。
青春期前痤疮患儿若无雄激素过多症的其它临床征象,通常不需要进行内分泌诊断性检查。然而,当女孩出现异常重度痤疮、雄激素增多症的其它征象或者治疗反应较差时,应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
根据典型皮损表现即可临床诊断。即红色丘疹、丘脓疱疹、粉刺样皮损,或者结节。皮损主要累及面部,尤其是面颊、下颏及前额,有时也可蔓延至头皮、颈部,甚至上胸部、上背部。
新生儿头部脓疱病。特征为丘疹和无粉刺脓疱。目前,新生儿痤疮与新生儿头部脓疱病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有些医家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皮疹,而有些认为不是。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参阅大量文献研究,并遵循国内外 《儿童皮肤病学》 的定义,同样倾向分为两种皮疹,即与新生儿痤疮鉴别见简介。
婴儿湿疹。通常表现为脸上的红斑、斑丘疹、丘疹,少见脓疱。湿疹并发感染时可表现为脓疱疹,并发黄、结痂、变硬,常常伴瘙痒,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
脂溢性皮炎。头皮上堆积淡黄色,油腻鳞屑,无症状且非炎症(红色)性。常常会累及头顶及前额区。有时皮疹始于面部,伴红斑、鳞屑,或橙红色的斑块。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可能表现为红斑、斑丘疹或红色斑点,中间可有小脓疱疹。常见于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脸、胸部或四肢上均可见。通常在出生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消退。
粟粒疹。即不同形态的痱子,可能是丘疱疹或脓疱,底部常有红斑,但这些丘疹为非毛囊性。
粟丘疹。俗称「脂肪粒」,是一种白色圆丘疹,是由于角蛋白和皮脂质物质储留在毛囊中引起。经常在鼻子和脸颊上发现,新生儿可在几周内消退,儿童和成人消退时间较长。
毛囊炎。跟新生儿头部脓疱病有点像,皮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伴瘙痒。群集或散在,发于毛囊单位。
还有其它类似于痤疮的如蠕形螨病、面部血管纤维瘤、扁平疣、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毛周角化病、药物不良反应、传染性软疣、玫瑰痤疮等,在此不一一分述。
小儿痤疮一般看皮肤科,怀疑内分泌疾病时需要看小儿内分泌科。因为新生儿痤疮常常不需要治疗,明确病情后也可以不就诊。
一般来说,痤疮并不是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某些基础疾病的皮肤表现。所以严重顽固的新生儿、婴儿痤疮和其它年龄痤疮,需要至医院就诊。
痤疮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减少皮脂的产生,防止微粉刺的形成,抑制痤疮和减少炎症以预防疤痕,同时尽可能治疗相应年龄的相关致病原因。
一个常见的痤疮治疗误区是使用护肤品会使痤疮恶化。正好相反,使用无油、非致粉刺性的护肤品可以改善患儿的皮肤质量,而不是加重痤疮的严重程度。比如外出时使用非致粉刺性的防晒保湿霜。
新生儿痤疮:
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通常会在大约 1~3 个月内自发消退而不会留下疤痕。
如有痤疮实在严重,必要时可以用 20% 的壬二酸乳膏或 0.025%~0.05% 的维甲酸乳膏治疗。
对于化脓的脓疱,可使用 红霉素软膏或 2.5% 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
以浅表脓疱为主且严重的情况,考虑马拉色菌定植的话,可以用 2% 的酮康唑乳膏治疗。
特别严重或顽固性的情况需要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或可能的内分泌病进行检查。
护理:
保持宝宝的脸清洁,每天用温清水清洗即可,特别油腻时可以用温和低敏的婴儿洗剂。
轻轻沾干宝宝的脸,轻轻沾拍宝宝的皮肤,不要用力擦。
不要捏宝宝的脸和挑挤痤疮,可能会导致加重或感染。
避免在宝宝的脸上使用霜、油剂等油腻不透气的护理产品,刺激的乳液也要减少使用。
婴儿痤疮:
病因跟新生儿痤疮相似,大多数婴儿痤疮也可以自已好转,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同上。而婴儿痤疮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留疤,所以在治疗上需要更积极一些。
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使用口服红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口服异维 A 酸进行治疗。
皮肤刺激和干燥是局部疗法的常见副作用,因此外用药都应该在肘窝处中小量局部尝试,无过敏则慢慢达全面部。一般是夜晚使用,在用药后 60 分钟可保湿润肤。
严重顽固的婴儿痤疮可能需要评估肾上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或性早熟引起的潜在雄激素过多、可能的内分泌疾病等。
儿童中期痤疮(1~6 岁)和青春期前痤疮(7~12 岁):
痤疮的发病机制在各个年龄阶段似乎都是相似的,同样治疗原理和药物也适用于痤疮所有年龄组。但年龄的差异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比如使用这些药物的适用性、易用性和依从性,成本因素、社会心理影响、疤痕形成的可能性和有无不良反应等。
大部分情况,新生儿、婴儿痤疮可以由儿科或皮肤科医生指导干预。而在其他年龄组的特殊情况下,需要由小儿皮肤科医生和小儿内分泌医生共同干预。
喝合适年龄的奶量,6~12 个月婴儿每日至少 600 mL 奶,1~2 岁为 400~500 mL,2 岁以上为 300~400 mL;
少食用含添加糖的食物;
鱼禽肉蛋、五谷粗粮、蔬菜水果,均衡饮食,避免肥胖。
避免接触二手烟;
避免阳光直晒;
正确进行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宜用温水清洁面部,不用或必要时用接近皮肤 pH 值的清洁剂清洗颜面,以减少油脂附着于面部堵塞毛孔;避免使用油性护肤产品;
避免抓搔或用手挤痤疮。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够预防小儿痤疮。
正确的皮肤护理能减少痤疮发生或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