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欣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付继承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29日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非瘢痕性脱发,脱发处皮肤正常,没有萎缩、凹陷、增生性疤痕,可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发生在头部比较常见[1]。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我国,大约每 1000 人中就有 2 位斑秃患者 ,国外数据显示大约每 1000 人中有 1 位斑秃患者[1,2]。
头发易脱落:病变处头皮突然出现圆形或卵圆形脱发区域,在脱发的边缘头发松动,很易拔除,拔出头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头发是呈上粗下细的「感叹号」样。如果出现头发全部或几乎全部脱落,称为全秃[1]。
指(趾)甲盖凹陷: 10%~20% 的斑秃患者会发生指(趾)甲受累,即每 100 位患者中有 10~20 位存在指(趾)甲受累。甲板(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指或趾甲盖)凹陷最为常见[1]。
全身表现:全身所有的毛发(包括腋毛、阴毛等体毛)都脱落,称为普秃。还可见匍行性脱发,即脱发区域呈小片状或线状,然后几处脱发逐渐融合呈大片状脱发,病变部位的皮肤除无毛发外,没有其他异常[1]。
斑秃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而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有可能不仅仅引起皮肤毛囊病变,所以斑秃的患者,还可能有指(趾)甲、甲状腺(可出现食欲减退、肌肉疼痛)等多处异常表现[1,3]。
斑秃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情绪应激、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等因素有关[1,4]: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18~44 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4]。
有遗传倾向。
约 25% 的患者有家族史,即每 100 位患者中有 25 位的亲属存在斑秃,同卵双生子中约有 55% 的几率,两人同患此病[4]。
斑秃的遗传具有多基因性,也就是说,只有当父母双方都贡献出一些特定基因,孩子才有可能患有此病,所以大多数父母不会将斑秃遗传给孩子[5]。
典型的斑秃一般不需要做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通过体格检查和皮肤镜检查就能确诊[1]。难以确诊时,可能还会涉及到皮肤病理检查、血液检查等。
体格检查:
皮肤镜检查:类似放大镜的设备,将脱发区域的皮肤放大,可发现黄点,黑点、毛发逐渐变细等斑秃的表现[1]。
皮肤病理检查:如果经过上述检查仍然无法确诊时,可能需要配合医生在脱发区域采集皮肤组织标本[1]。
其他:有些疑难病例需要与其他脱发性疾病鉴别,可能还会做真菌镜检(如头癣,配合医生在脱发区域取几根头发,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血液检测(如梅毒性脱发,血液检查梅毒阳性)[1,7]。
主要为了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脱发相鉴别,比如头癣、拔毛癖:
真菌镜检:主要配合医生在脱发区域取几根头发,头癣患者可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拔毛癖患者和斑秃患者没有[1,7,8]。
皮肤镜检:类似放大镜的设备,通过放大脱发区域发现:斑秃患者的毛发呈感叹号样改变;头癣患者的毛发呈螺旋状改变;拔毛癖患者的毛发呈卷曲状改变[9]。
一般需要就诊于皮肤科,某些较大的医院分科较细,可以去专门的毛发专科就诊。
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治疗,斑秃有自然痊愈倾向,约 50% 病例一年内毛发可以自行长出;对于反复发生的情况,治疗较困难,目前是多种疗法联合治疗脱发,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1]。
心理咨询:
大部分斑秃患者只影响外貌(比如头毛、眉毛和睫毛的脱落),但是外貌会影响心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向医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对此类患者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通过纹眉,佩戴假发、假睫毛等方式来减少心理落差[10]。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米诺地尔:局部外用,适用于脱发面积 < 25% 的患者,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感和多毛[2]。
免疫疗法:适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脱发面积 ≥ 50% 的患者。
头发的生长与营养充足、均衡有很大的关系。斑秃的患者在饮食上要多样化(一般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的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畜类、鱼类、禽类、奶制品和豆类)[11],克服和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由于病因不清楚,所以斑秃没有好的预防方法,尽可能坚持健康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