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胥伶杰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确认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 呼喊并拍打患者肩部,判断其有无意识。
  • 让患者平躺在平地或硬板上,解开患者厚重的衣服,扫视患者胸部,查看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查看呼吸的过程需要在 5~10 秒内完成。
  • 若患者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喘气样的呼吸,需要立即指定一名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 120 并设法获取自动心脏体外除颤器(AED)。
  • 立刻开始按照 30:2 的按压与通气比,实施心肺复苏术。
  • 首先在患者的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的稍下方,也就是胸骨的下半段上,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每次按压深度 5~6 厘米。
  • 然后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患者呼吸道并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 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握住患者下巴,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的状态。
    • 接下来,常规吸气,然后用嘴封住患者的嘴进行两次吹气,每次吹气用 1 秒钟,吹气时用眼睛的余光查看胸部有无隆起。如果吹气有效,可观察到患者胸廓随吹气而抬起。注意,两次吹气要在 10 秒内完成。
    • 当患者为婴幼儿时,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首先,使患儿呈头后仰的气道开放状态。施救者常规吸气,用口包住患儿的口鼻,向患儿口鼻连续吹气两次,每次吹气用 1 秒钟。在吹气过程中观察患儿胸部起伏情况,所给的通气量能使胸廓有可见隆起即可, 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 30 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或者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接手为止。

尽快拨打 120 或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包括:

  • 胸外按压:对心脏进行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血液循环,给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
  • 人工呼吸: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另外,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包括哪些主要措施?

现场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指施救者在发病现场没有专业仪器设备和药物的情况下,使用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的抢救。主要措施包括:

  • 确认环境安全;
  • 对心脏骤停的判断;
  • 呼救;
  •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不随意移动患者;
  • 胸外心脏按压,以保证心脏泵血至全身重要器官;
  • 保持呼吸道畅通;
  • 口对口或口对防护装置人工呼吸;
  • 使用 AED 进行除颤。

更全面的心肺复苏不仅包括上述基础生命支持(BLS),还有高级生命支持(ACLS),指急救车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患者从发病现场转入医院,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急救措施,包括气道管理、使用急救药物、排查心脏骤停病因、复苏后的治疗等。

什么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除颤仪是指利用电击来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的一类医疗仪器。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小巧轻便、简单易操作的除颤仪,能自动分析患者心电图波形,给出是否电击的指示,自动或手动实施除颤(电击)的医疗设备。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或者在120的电话指导下,也可以使用 AED 进行抢救。

做心肺复苏前,需要判断脉搏吗?

对于没有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来说,不需要。

早在 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就做了修订,不再强调普通人救治的时候判断被救人员是否存在脉搏,只需要判断有无呼吸及意识即可。主要原因是检查脉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专业人员也都可能一时间难以判断,反而耽误了胸外按压的时间。

因此,当发现一个人倒地不起,没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只有喘息样呼吸),且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应当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症状

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无反应、无呼吸或只有濒死样喘息。

病因

心脏骤停的病因有哪些?

多种原因均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病因被归纳为 5H 5T。

5H 指:

  • Hypoxia(缺氧);
  • Hypokalemia/Hyperkalemia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 Hypothermia(低体温);
  • Hypovolemia(低血容量);
  • Hypoglycemia (低血糖)。

而 5T 指的是:

  • Toxication(中毒);
  • cardiacTamponade(心包填塞);
  • Thrombosis-pulmonary(肺栓塞);
  • Thrombosis-coronary(冠状血管栓塞);
  • Tension-pneumothorax(张力性气胸)。
诊断

怎么判断一个人发生了心跳骤停?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要迅速地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跳骤停,花费的时间不应该超过 10 秒。

  • 迅速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一般采用拍打患者双侧肩膀并大声呼唤患者的方式。
  • 同时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是否有叹息样呼吸或者不规则呼吸。专业人员还要判断颈动脉的搏动,方式是触摸一侧颈总动脉(位于气管两侧的沟内)有无搏动,如无法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或无法确认是否有搏动,但呼吸状态不正常,应视为心脏骤停。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只需要判断有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即可。

如何判断患者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 颈动脉搏动:触摸单侧颈动脉 5~10 秒(不能双侧同时触摸)有搏动;观察呼吸情况,有胸廓起伏、呼吸规律。
  • 观察意识:重新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唤、疼痛刺激是否有反应等。
  • 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急救车或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急救措施,如气道管理、使用急救药物、复苏后的治疗等)。
治疗

发现患者不省人事,应该如何呼救?

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同时拨打 120。有多人在场时,应同时心肺复苏和呼救。电话呼救时,可以由医务人员在电话里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前如何摆放病人身体?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对于抢救前不是平躺的病人,注意翻转时需头、颈、躯干保持相对固定,整体、同时翻转,避免脖子、身体扭动,损伤脊柱,造成二次损伤。一般要几个人同时保护、用力。

对颈部受伤者要特别注意,头颈、身体和下肢在一个平面轴线翻身。

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怎么操作?

  • 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如地面、木板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 按压部位:成人在胸部正中,胸骨下半段(健康成年男士恰好是双乳头连线中点)。
  •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腰部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迅速果断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尽量不要离开胸壁。
  • 注意: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尽量离开胸壁,以掌跟向下按压。
  • 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
  • 按压幅度:成人按压使胸部下陷 5~6 cm,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30:2,按压时可以数数,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 尽可能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中断时间不要超过 10 秒。
  • 按压人员更换:每 2 分钟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 5 秒内完成。

婴幼儿做心脏按压要注意什么?

对于小于 1 岁的婴儿,有两种按压方法:

  1. 双手指按压法:施救者使用单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的胸骨,按压位置在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的正下方的胸骨上,但不要按压剑突。
  2. 双手环抱法:施救者用双手环抱婴儿的胸廓,两拇指压在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的正下方的胸骨上,按压胸骨。

研究发现,如果施救者能进行持续、适当的按压,双手环抱法比双手指按压法的施救效果更好。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需达到婴儿胸廓前后径的 1/3,或达到 4 cm 左右。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两个人同时施救时可以 15:2,单人施救时为 30:2。

对于大于 1 岁的幼儿和儿童:施救者可以用单侧手掌根部在胸部的下半部分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和成人一致,按压深度需达到儿童胸廓前后径的 1/3,或大约 5 cm。

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对口腔做哪些处理?

心源性心跳骤停通常没有气道异物,不需要刻意去清理气道异物。

如果确定口腔内有异物,应尽可能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血块、痰痂等固体异物(包括脱落的牙齿),但是发生溺水时并不需要做所谓的「控水」——把病人肺中的水倒出来,这是不必要的。

若有活动义齿,应该取除,但固定良好的义齿(种植牙)没必要也不可能去除。

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舌根等软组织松弛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通过仰头、抬下颌的方法,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何正确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有 2 种基本手法:仰头抬颏法和双手托颌法。

  • 仰头抬颏法: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向后压以将头后仰,另一只手将下巴抬起,应该在下颏的骨性部分施加力量,而不是压迫到颈部的软组织。
  • 双手托颌法:是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托起下颌角,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地包天),即可打开气道。此法为颈椎损伤病人开放气道时应用,此时要避免仰头和移动动颈部。

人工呼吸具体怎么操作?

口对口(或口对防护装置)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是:

  • 在开放气道的基础上,病人取仰卧位,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左或者右),平静吸气后,口对口或者口对防护装置(不要漏气),将气缓缓吹入。避免深大吸气、吹气过快过猛,以免造成患者胃肠胀气、反流误吸。
  • 吹气和心脏按压的比例(每 30 次胸外按压做 2 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大约是 1 秒钟,一般以吹气后,病人的胸部稍微隆起为最合适。
  •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小儿做人工呼吸要注意什么?

婴幼儿人工呼吸与成人大体相似,但要注意:

  • 成人以口腔包裹患儿口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以胸部稍微隆起为最合适,不宜过大。
  • 心脏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一般为:两个人操作时 15: 2,即按压 15 次,吹气 2 次;一个人操作时 30:2。

只做心脏按压对病人有帮助吗?

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时,只做心脏按压也会对病人有帮助,尤其是成人患者。心脏按压是最重要的。有条件时应该同步进行人工呼吸。

自动体表除颤仪(AED)应该怎么使用?

AED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 当取得 AED 后,应立即使用。首先把AED放置在患者头部靠近施救者的一侧。
  • 打开 AED 的电源并遵循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 按设备图示将一块电极片贴在患者左乳头外侧,电极片的顶部边缘应位于腋下 7~8 厘米处,另一块置于右锁骨的正下方。
  • 语音提示「正在分析心电图节律,不要接触病人」时,进行清场,环顾四周并大声提醒让人离开。
  • 分析完毕后,AED 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
  • 如果 AED 建议电击,在充电完成后,提醒并确认所有人均没有接触患者,按下放电键进行除颤。
  • 除颤完成后,按语音提示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 不要关闭 AED ,在两分钟心肺复苏后,AED 会再次进行心律分析。
  • 如有需要,再次按 AED 提示进行除颤和 2 分钟的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现场抢救时是先心肺复苏还是先使用自动体表除颤仪(AED)?

当只有一个施救者,且可以立即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时,应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有两个或者多个施救者,在获取和准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时间里,应先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而在设备可以使用时尽可能快地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

哪些情况下可以停止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有反应有呼吸。
  • 患者签订过有效的「放弃复苏」的遗嘱;
  • 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死亡征象,如断头、死亡时间很长已出现尸体僵硬状态等;
  • 心肺复苏持续 30 分钟,患者一直无反应、无呼吸、无可电击心律,且找不到可逆病因(即临床判断死亡)。

心肺复苏有并发症吗?

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和胸骨骨折,并可导致内脏损伤,引起内脏的穿孔、破裂及出血等,尤以心、肺、肝脾最易受到损伤。

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且胸廓弹性差,更易发生肋骨骨折。针对婴幼儿的心肺复苏措施也有可能会造成心肺破裂等并发症。

即便如此,我们不应该担心发生并发症就不救了,而是应该明白和懂得尽可能规避并发症,积极主动施救。

心肺复苏成功并不代表患者康复,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脑死亡和植物人:

  • 脑死亡: 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状态,而不管脊髓和心脏功能是否存在。脑死亡的确切诊断标准尚处于讨论中,主要有:昏迷原因明确,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脑干反射丧失,无自主呼吸,脑电图平直。
  • 植物人: 又称植物状态,是指病人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自我及环境意识,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各国诊断标准也不统一,我国的标准有: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能自动睁眼或刺激后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需要相应的神经检查)。

image

生活

心肺复苏为什么需要团队完成?

心肺复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操作较多,往往一个人难以完成或者单人完成质量有限。

  • 多人便于呼救;
  • 多人便于搬动,减少二次损伤;
  • 多人施救可以尽可能少的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不超过 5 秒),保证患者重要器官的供血;
  • 便于更换按压人员,最好每 2 分钟更换一次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 5 秒内完成。胸外按压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体力下降后,胸外按压质量必然下降。进行人员更换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最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多人施救中,要有领导者指挥心肺复苏的整个过程,其他成员听从指挥者的指令进行操作。否则人多容易混乱无序、效率不高。

未接受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可以实施心肺复苏吗?

专业人员还没赶到时是可以的。判断一个人心跳骤停后,要及时呼救,并开始持续心脏按压(即使不做人工呼吸)能够增加病人获救的机会。

最好是大家尽可能地接受心肺复苏的训练。未接受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应节约时间快速、科学地呼叫和求助(拨打 120 或者助手呼救、不能丢下患者只顾呼救)。

一般而言,缺乏训练的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抢救会有一定帮助,但心肺复苏由专业医护人员和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进行,能保证复苏质量,患者被救活的可能性更大。

孕妇实施心肺复苏要注意什么?

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将子宫向左侧移位,这样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和减轻子宫对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

如果孕妇受到了致命性创伤或者无脉搏时间过长难以挽回,可以考虑尽快(心跳突然停止即刻或者行心肺复苏 4 分钟后)实施濒死剖宫产手术,当然,这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和团队协作。

发生心脏停跳,可以用拳头捶打胸口或用家里的电线来电击心脏吗?

理论上讲,拳头捶打胸口,对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有可能使心脏复跳。但不建议常规使用,因为效果不确定,还有可能加重对患者的损伤。

不要用家中电线电击,造成的危险更大,还有可能对施救者造成损害。

发现患者心跳骤停了,可以口服丹参滴丸等药物吗?

一旦发现需要心肺复苏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才是最重要的措施,药物有误吸入进入气道的风险,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

遇到昏迷的人,掐人中、按脚心之类的有用吗?为什么?

这种因为掐人中、按脚心之类促醒的患者往往都是晕厥,而不是真正的心跳呼吸骤停。所以,抢救真正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还是要做正规的心肺复苏。

预防

心脏骤停应该怎么预防?

心跳骤停随时随地会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但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概率更高。这些人应该尽早就医,按照医生的提示和建议做好预防。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