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何瑞轩

何瑞轩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什么是骨髓炎?

骨髓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人体骨骼引起的的炎症,这种炎症会对骨骼造成破坏。人们在感染后可能会出现高热( 40 ℃ 左右)、寒战(感到寒冷同时伴有不自觉的发抖)、以及局部组织的肿胀、疼痛等症状[1,2]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转变为慢性骨髓炎,出现窦道、流脓且伴有异味。

引发骨髓炎的主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创伤伤口或邻近的软组织感染传播到骨骼,进而导致骨髓炎的发生,但骨髓炎本身并不会传染给其他人[3]

骨髓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骨髓炎的发病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发病时间较短(一般时间为 2 周左右),症状出现急骤,可以有高热、寒战、身体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急性骨髓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系统、正规的治疗,愈合不好,时间久了就可能形成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的特点是死骨、死腔和窦道形成[4]

骨头也会坏死吗?
当然。正常人的骨骼也是处于不断代谢的过程中的,与皮肤、肌肉等组织一样,也会因为感染等原因导致坏死。不能及时控制感染,就可能一直发炎,影响骨骼、肌肉的再生,时间久了就可能形成一个一直向外流淌脓液的通道,也就是窦道。

急性骨髓炎与慢性骨髓炎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急性骨髓炎与慢性骨髓炎的重要区别在于发病时间长短

急性骨髓炎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后,正常的情况是逐渐恢复,直至痊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规,或者患者恢复不好,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急、慢性骨髓炎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急性骨髓炎发病多长时间一定会成为慢性骨髓炎?这就与是否及时治疗、患者的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如果患者的抵抗力比较强,发病的早期并不是急性的情况,也可能会被诊断为「慢性骨髓炎」[3]

骨髓炎常见于哪些人群?

急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2],尤其是由于其他感染,如扁桃体炎等,细菌经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导致的骨髓炎。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相关,由于儿童的长骨(如大腿骨、小腿骨等)骨骼末端有很多小动脉,血液循环丰富,但是血流慢,利于细菌的繁殖。

慢性骨髓炎也多见于儿童,这多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没有及时诊治导致的。

还有一些骨髓炎的发生与创伤后的感染相关,比如开放性骨折的人、关节置换手术的人;其他比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力低下等人群,都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骨髓炎[3]

症状

急性骨髓炎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

急性骨髓炎的症状主要有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是指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这与感染相关,比如发高烧、打寒战、精神萎靡不振等,病情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

局部症状,由于骨骼被细菌感染受到损伤、破坏,一般会在发病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自由活动等症状[2]

慢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哪些症状?

慢性骨髓炎的症状一般不太明显。如果在急性发作期,出现的症状与急性骨髓炎相似,全身症状比如发高烧、打寒战等,局部症状比如红、肿、热、痛等。

慢性骨髓炎是骨骼坏死长期难以愈合,因此患病局部的皮肤表面可能会有破溃、流脓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还会反复发生[2]

慢性骨髓炎为什么又称为「不死的癌症」?

由于慢性骨髓炎患者常会形成骨死腔(骨内组织坏形成的腔隙),死腔内充满坏死骨组织和脓液,死骨浸泡其中形成了经久不愈的传染源,从而导致窦道排脓反复发作,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后也容易复发,病程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患者极其痛苦,因此也有骨科「不死癌症」的说法[1,2]

骨髓炎会引起哪些严重的后果?

骨髓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中毒性休克、肢体畸形或残疾、癌变[4]

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是感染导致的严重后果,会威胁患者生命[2],常见的表现主要是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等。

肢体畸形或残疾:儿童的骨骺由于炎症刺激,可能出现异常生长,也可能由于破坏生长而缩短;严重的骨髓炎患者可能会面临截肢的情况,因此也会导致终身残疾。

癌变:由于慢性炎症刺激,有的甚至长达十余年,可能会引起鳞状上皮细胞癌。

病因

引起骨髓炎的致病菌有哪些?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 75 %),其次有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少数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双球菌等[2,3]

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骨髓炎的发生?

骨髓炎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骨组织引起的,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发病情况[2]

血源性感染: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脓肿、泌尿道感染等)入血,通过血液感染传播到骨骼,引起骨髓炎。

创伤感染:细菌从开放骨折伤口直接感染骨髓,引起骨髓炎。

邻近组织感染:细菌从周围感染病灶组织(如:压疮、组织脓肿、糖尿病溃疡等)蔓延到骨组织,引起骨髓炎。

骨髓炎会不会互相传染?

骨髓炎不会出现互相传染的情况,致病菌主要通过血液、创伤伤口或邻近的软组织感染传播到骨骼,进而导致骨髓炎的发生,但骨髓炎本身并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诊断

出现哪些表现时可能考虑诊断为骨髓炎?

当患者出现下列表现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诊断骨髓炎[1]

  1. 典型症状: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局部骨骼头端出现持续性剧痛症、深层按压有明显疼痛、不敢活动;
  2. 抽血结果:相关炎性指标异常,如白细胞总数增高;
  3. 发病部位的穿刺结果:见到脓液和炎性分泌物,有病理培养的阳性结果;
  4. 其他检查:如 X 线、CT、MRI 等,报告提示有骨髓炎性病灶。

出现骨髓炎症状时,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

抽血化验:如血常规、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等,目的是明确身体炎症水平。

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MRI ,可以看到是否存在骨质被破坏。

局部病灶分层穿刺:根据抽出来的液体、组织等,可查找病原菌,更利于早期确诊[2]

有哪些方法可以确定骨髓炎的病原体?

细菌培养。

将拿到的标本进行人工培养,使细菌生长繁殖,然后通过仪器就可以鉴定病原菌了。

标本的来源,一般有血液、局部穿刺的组织、伤口的分泌物等[2]

骨髓炎患者为什么做了 CT 检查之后还要完善 MRI 检查?

CT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 MRI (磁共振)两个检查的原理是不一样的,能观察到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骨 CT 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骨髓腔内改变,显示新骨形成、骨破坏和明确病变范围,帮助医生明确炎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但较小的脓肿难以显示出来。

MRI 检查:对于软组织的检测比 CT 更清晰,同时可显示早期骨组织水肿,更有利于骨髓炎的早期诊断[3]

简单来说, CT 更容易观察骨骼,而 MRI 更容易观察肌肉等软组织。

如何区分骨髓炎和骨肿瘤?

普通人一般难以分辨不同疾病之间的区别。以下内容可以作为了解:

骨髓炎和骨肿瘤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从症状表现来说,骨髓炎是感染性的疾病,如急性骨髓炎发病急,会有高热、疼痛等症状;而骨肿瘤是肿瘤,虽然也可能会发热,但发病一般不急,有些肿瘤起初也不疼、不会影响正常的活动。

但有时,骨肿瘤(如骨肉瘤、尤因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也容易被误诊为骨髓炎,尤其是尤因肉瘤与急性骨赣炎表现相似。此时,医生就需要依靠 X 线、CT、局部组织穿刺病理活检等检查鉴别诊断,比如从影像学资料中观察到骨髓炎性病灶,穿刺抽出浑浊或血性液体、细菌培养找到病原菌等,都可以帮助确诊骨髓炎[2]

治疗

骨髓炎应该看什么科?

骨髓炎属于骨科专科疾病,患者需要到骨科就诊,如当地医院无骨科病室,则可以到大外科就诊。

骨髓炎能自己好吗?能彻底治好吗?

骨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如未进行治疗很难自愈。

现在的治疗水平下,急性骨髓炎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系统、正规的治疗,或者愈合不好,时间久了就可能形成慢性骨髓炎,此时往往顽固难治,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仍不一定能治好[1]

骨髓炎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吗?

当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以及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骨髓炎急性发作表现时,需要立即进行住院治疗。

另外,当患者出现组织窦道,流脓,伴有异味等慢性骨髓炎表现时,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进行手术处理[1]

骨髓炎有药物治疗方式吗?

骨髓炎的药物治疗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支持治疗以及药物抗感染治疗[2]

全身支持治疗:指通过药物维持患者的健康指标平稳,包括

  • 通过输血、输白蛋白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
  • 通过补充高蛋白、维生素摄入,加强患者营养;
  • 通过输电解质溶液、补充碳酸氢钠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治疗:前期常选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再调整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

什么情况下说明骨髓炎保守治疗有效?

对于骨髓炎患者,如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短时间内能控制炎症,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骨质改变,则说明骨脓肿已控制,保守治疗有效,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

骨髓炎患者为什么需要打石膏?

对于骨髓炎患者,进行及时的石膏托固定可以达到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防止病理性骨折的效果。石膏固定的时间一般到患者的炎性标志物恢复正常、X 线表现正常且疼痛消失为止[1]

骨髓炎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急性骨髓炎患者优先考虑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痊愈。慢性骨髓炎同样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但病程很长。

骨髓炎患者如果经过足量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无明显消退,存在死骨形成、死腔形成、窦道形成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时地手术脓肿引流,可减少脓毒症症状,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1,4]

骨髓炎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骨髓炎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钻孔引流术、开窗减压术等。

钻孔引流、开窗减压,简单来说就是给骨骼开个口子,既可以让脓液流出来,还可以直接注射抗生素,目的是阻止感染范围扩大,防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不进行手术一般难以痊愈,也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清理炎性、坏死的肌肉和骨头,严重的可能要截肢或者做缺损的骨骼修复等[1,4]

骨髓炎患者什么情况下考虑需要截肢?

骨髓炎患者如果病灶久治不愈、且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时,可考虑进行截肢,如:足部慢性骨髓炎并有跗间关节炎,可考虑截肢后安装假肢。

另外,当骨髓炎恶变成鳞状上皮细胞癌时,也需要进行截肢处理[4]

骨髓炎会死人吗?

可能会。

随着现在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手术的普及,骨髓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明显下降了。但如果是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等情况发生,也可能会造成死亡[4]

image

生活

骨髓炎治疗期间,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由于骨髓炎患者急性期能量消耗很大,造血系统破坏,所以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

因此饮食上需要加强营养,补充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肉、猪肉及各类奶制品等,同时需注意微量元素(钙、铁、锌等)摄入[4]

骨髓炎治疗期间,生活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建立合理的日常活动方式,注意休息,保护受累的部位,避免疲劳奔走、爬山、上下高层楼梯、以及各种不良体位姿势(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等)。

发作期减轻受累部位的负荷,可使用拐杖、助步器等协助活动。

照顾骨髓炎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症状加重(慢性骨髓炎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加剧等),及时带患者就医。

日常照顾患者时,督促患者用拐杖、助步器辅助活动,减少病变部位的负重,避免受累部位出现骨折。

骨髓炎治愈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吗?

骨髓炎患者在治愈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但仍然需要保护发病部位,避免负重、进行剧烈活动。

另外,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恢复情况,调整生活方式。

骨髓炎患者进行石膏固定时生活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患者在进行石膏固定之后,需要密切观察脚和手的远端血运、感觉以及其他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如果出现指头变白或者变紫,并且有明显的麻木感,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石膏过紧,压迫组织对肢体的神经或者血管产生卡压,因此需要立刻把石膏解除,看一下被卡压的位置,再重新打石膏。

预防

如何预防骨髓炎?

多数骨髓炎是在患者原本感染性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的,发病前往往有外伤史。

因此骨髓炎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出现外伤,如果受伤了,要及时就医,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治疗处理感染病灶,防止细菌入血,出现菌血症及脓毒血症。

另外,大家平时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1,2]

如何避免急性骨髓炎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因急性骨髓炎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演变造成的结局。

因此避免急性骨髓炎发展为慢性骨髓炎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

对于骨髓炎患者,应尽早开始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炎症。而对于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好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1,4]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