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就诊科室:感染科 传染科
词条作者
张菠

张菠急诊科医师

审核专家
龙振昼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丝虫病是什么病?

丝虫病,是由各种可致病的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及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丝虫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感染丝虫后可以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淋巴管淋巴结炎、丝虫热、鞘膜积液、慢性淋巴疾病和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丝虫病如果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通常能够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可能造成外形缺陷、合并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丝虫病常见吗?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 1.2 亿人被丝虫感染。不同种类的丝虫流行地区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为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由于实施了全球范围的消灭丝虫病的方案,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彻底阻断了丝虫病的传播,达到了全面消除丝虫病的标准。故现在丝虫病并不常见。

我国已经在丝虫病的流行地区实施「群体给药计划」40 余年,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目前我国防治丝虫病已进入全面消灭阶段。

症状

丝虫病有哪些常见表现?

丝虫病的表现轻重不一,无症状者占大多数;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又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表现。

  • 急性表现:主要包括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好发于四肢,以下肢多见)、丝虫热、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由丝虫在体内引起局部淋巴系统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引起的。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淋巴结疼痛、肿大,继而淋巴管肿胀、疼痛,形成逐渐向肢体远端发展的红线,伴有周期性的发热、畏寒、寒战,夜间喘鸣、咳嗽等。

  • 慢性表现:包括淋巴水肿、象皮肿,由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引起。表现为四肢为主的凹陷性坚实性水肿,皮肤变粗增厚、皮皱加深,有苔藓样、疣状结节,可能并发细菌感染而形成慢性溃疡。
    如累及生殖器,可表现为无痛的鞘膜积液;如累及肾脏,可表现为解乳白色小便(乳糜尿)。

丝虫病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丝虫病是由于丝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和皮下组织所致,故淋巴系统所及之处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腹股沟淋巴结、生殖器、肺部及肾脏。

丝虫病是怎么发展的?

丝虫病可分为潜伏期、微丝蚴血症期、急性炎症期、慢性炎症期这几个阶段。

  • 潜伏期:是指自幼虫侵入人体至血液内发现微丝蚴的阶段,通常为半年左右,此时期被感染者大多无症状。

  • 微丝蚴血症期:潜伏期后,被感染者血中出现微丝蚴,且逐渐增多直到数量相对稳定,此期可以出现发热和淋巴系统炎症,也可以无任何症状,如不加治疗此期可维持 10 年以上,甚至持续终身。

  • 急性炎症期:如果淋巴管中累积了足够数量的成虫,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了应答,被感染者就可能会出现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即进入急性炎症期,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丝虫热、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表现。

  • 慢性炎症期:如患者在前述时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则会进入慢性炎症期,淋巴管增生形成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乳糜尿、淋巴腹水、乳糜腹水、象皮肿等症状。

病因

丝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丝虫病的病因即感染了不同种类的致病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可致病)。

丝虫病会传染吗?

会。丝虫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丝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丝虫病常见于哪些人?

人群普遍容易被丝虫感染,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以 20~25 岁的人群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

丝虫病会遗传吗?

不会。

诊断

丝虫病怎么确诊?

如果患者曾经在丝虫病的流行地区旅行、居住,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典型的丝虫病表现,医生就会考虑丝虫病的可能。

如果在患者的血液中找到微丝蚴(即病原学检查阳性),就可以确诊丝虫病。

如果病原学检查阴性,但又高度怀疑是丝虫病时,医生会使用大剂量乙胺嗪(丝虫病的特效药)作诊断性治疗。如患者服药后出现发热、淋巴系统反应和结节,丝虫病的诊断即可成立。

丝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 病原学检查:怀疑丝虫病时,一般需要做病原学检查。
    由于最常见的可致病的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都有夜间活动的特性,故医生会选择夜晚 10 点至次日凌晨 2 点采集耳垂血做涂片检查有无微丝蚴,也可以抽静脉血、或是从鞘膜积液、乳糜尿中检查有无微丝蚴。
    医生还可以对乙胺嗪诊断性治疗后 2~14 天内出现的淋巴结节进行活检,以寻找丝虫成虫。

  • 免疫学检查:另外,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包括成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抗体检测、血清循环抗原检测等免疫学试验来帮助诊断。

  • 并发症检查:如果患者有其他合并症,则可能需要检查血常规、相应病变部位的 B 超、肺部 CT、甚至肾盂造影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丝虫病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丝虫病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容易与相应的疾病相混淆。如:

  • 急性期的淋巴结淋巴管炎,需要与细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炎相区别;

  • 精索炎和附睾炎应与附睾结核区别;

  • 晚期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要与腹股沟疝区别;

  • 乳糜尿需要与其他可造成腹膜后淋巴系统广泛破坏而引起淋巴通路受阻的疾病相区别,如结核、肿瘤、包虫病等。

要将丝虫病与这些疾病区分,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流行病学史、详细的体格检查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来实现。

治疗

丝虫病要去看哪个科?

丝虫病应该去看感染科,或至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但由于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很可能会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分别去急诊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求诊。

请详细告知主管医生自己的病史,特别是丝虫病流行地区的旅居史,及其他相应症状,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丝虫病怎么治疗?

丝虫病的治疗分为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两大部分。

  • 病原治疗:就是通过药物杀灭微丝蚴和丝虫成虫,最主要的药物是乙胺嗪、伊维菌素和多西环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剂量和疗程,请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足疗程服药。
  • 对症治疗:就是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处理。
    如急性淋巴管炎时予解热镇痛或泼尼松抗炎治疗,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抗菌药物,有鞘膜积液、象皮肿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有乳糜尿时给予营养支持等。

丝虫病需要住院吗?

丝虫病通常口服药物治疗即可,不需要住院。

但如患者是初次进行杀虫治疗,可能出现较剧烈的用药后反应,可暂时留院观察。

另外,如果丝虫病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比如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出现鞘膜积液需要手术治疗等情况下,则需要视情况住院接受治疗。

丝虫病的治疗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物——乙胺嗪,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微丝蚴被杀灭后释放异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患者可能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恶心呕吐、关节痛等表现,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这些用药后反应通常在服药后 6~8 小时出现,可持续数天。

医生会在用药前给予相应评估,并使用一些抗组胺药、泼尼松等减轻或预防上述反应。

丝虫病能根治吗?

丝虫病患者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常可以得到根治。

但如已进入慢性炎症期,出现淋巴结肿大、象皮肿、肾脏受损等表现,则症状常常会反复周期性发作,并且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长期关注并在病情急性期就诊。

image

生活

丝虫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对于存在乳糜尿的患者,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并且多饮水。

其他丝虫病患者在饮食上没有特殊禁忌,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荤素合理搭配即可。

丝虫病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丝虫病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情况、有无新发淋巴结疼痛肿大、有无乳白色尿液等。

对于已出现淋巴系统病变的慢性丝虫病患者:

  • 应注意患处的清洁;
  • 出现小面积的擦伤时用抗生素乳膏涂抹伤处;
  • 保持指(趾)甲清洁;
  • 不要光脚走路;
  • 规律运动;
  • 夜间抬高患肢以促进淋巴回流等。

丝虫病影响生育吗?

丝虫病本身不影响生育。但如妊娠期间感染丝虫病,特别是孕 3 个月以内、8 个月以上的孕妇,需暂缓乙胺嗪的治疗。

预防

丝虫病可以预防吗?

可以。和所有的传染病一样,丝虫病的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等。

  • 控制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丝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在丝虫病流行地区实施的「群体给药计划」已取得了重大成就,起到了很有效的控制传染源的作用,目前我国防治丝虫病已进入全面消灭阶段。
  • 阻断传播途径:在丝虫病的流行地区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消灭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也有利于预防丝虫病。

丝虫病有预防的疫苗吗?

目前尚没有预防丝虫病的疫苗,如果要去丝虫病的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建议做好驱蚊防蚊工作。

丝虫病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 丝虫病患者防止并发症的最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丝虫病及早控制并治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而当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时,及时就诊并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很重要。
  • 如有淋巴水肿、象皮肿的患者,每日清洗患处,保持趾甲清洁,规律锻炼、夜间抬高患肢以促进淋巴回流,必要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等,均可有效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并发症。
  • 如有鞘膜积液,可考虑行手术切除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