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鼻真菌病是指鼻腔和(或)鼻窦(鼻腔周围骨头形成的内部空腔)真菌感染导致的一种炎性疾病。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念珠菌、毛霉菌等[1]。
该病主要症状因型别不同而异。根据真菌的侵犯范围、组织受损程度、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等,可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大类,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在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全治愈,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急性侵袭型病变如治疗不及时往往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昏迷死亡。
鼻真菌病与鼻炎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病因不同:
治疗不同:
鼻真菌病根据分型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具体如下:
鼻真菌病中侵袭型的病变如病变发展迅猛或治疗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后果,主要为眼部并发症如眼肌麻痹、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颅内并发症如颅高压、脑神经麻痹、脑膜炎、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
鼻真菌病与鼻窦炎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是有区别的。
鼻真菌病是鼻腔和鼻窦真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长期应用药物、全身疾病,比如糖尿病、白血病等造成抵抗力下降,鼻腔鼻窦机械性堵塞也可诱发该病[4]。
以下人群容易患鼻真菌病:
鼻真菌病建议就诊科室为耳鼻咽喉科。
出现鼻塞、流脓鼻涕、头痛头胀、眼突、结膜充血、视力减退、发烧、嗅觉下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诊断鼻真菌病通常需要以下检查:
鼻真菌病容易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急慢性鼻窦炎等疾病混淆。
所以通过单一症状很难诊断是哪一种疾病,需要通过以上提及的相关检查综合进行明确诊断。
鼻真菌病能否彻底治愈要根据比如真菌病的类型以及病情轻重而定。鼻真菌病一般分为非侵袭性鼻真菌病与侵袭性鼻真菌病。
鼻真菌病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两大类。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患有变应性鼻真菌病的患者,此类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真菌感染和黏膜水肿的症状。
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 B 等,则主要适用于侵袭性鼻真菌病患者。
物理治疗对鼻真菌病有一定疗效,但是其疗效有所局限,不能完全治愈鼻真菌病,鼻真菌病的治愈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式。
鼻真菌病因鼻腔结构复杂,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很难达到治疗浓度,而且局部血供也不丰富,因此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药物也很难到达患处并发挥抗真菌效果。
因此,手术清除病变应是主要治疗方式,同时辅助抗真菌药物治疗。
鼻真菌病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术后护理、饮食护理、注意用药、运动护理。
术后护理:
注意用药:回家后按照医嘱服药,如服药后如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如橘子、橙子等,尽量避免食用一些腌制食品,比如腐乳、臭豆腐等,
运动护理:术后可下床适当活动,出院后可每天散步半小时,提高免疫力。
鼻真菌病患者急性感染期则不能进行游泳、跳水等水上运动,非急性感染期可以进行游泳、跳水等水上运动。
鼻真菌病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规范用药、积极锻炼、注意生活环境卫生、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方式预防鼻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