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娜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李侗曾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真菌指的是一大类真核生物,形态多种多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中部分真菌可以引起人体局部的感染或者全身多系统感染,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
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局部皮肤黏膜感染往往只表现出局部的症状,比如:
真菌感染可以分为两大类:局部皮肤黏膜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
局部皮肤黏膜感染,包括:口咽假丝酵母菌病、真菌性食管炎、皮肤感染、外阴阴道炎、龟头炎、乳腺炎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又包括侵袭性局灶感染、慢性播散性真菌感染、真菌菌血症等情况。侵袭性局灶感染可能累及全身多系统,比如泌尿道感染、眼内炎、骨关节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和腹腔感染、肺炎、脓胸、纵膈炎、心包炎等。
针对真菌感染,人体有相应的屏障和免疫功能来对抗。所以,在免疫功能健全的时候,人体可以和真菌和平共处,比如假丝酵母菌可以在呼吸道、肠道等部位定植,并没有引起疾病和临床症状。
但是,当免疫功能缺陷时,真菌感染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侵袭性肺曲霉菌病、隐球菌肺炎、假丝酵母菌血症等。
真菌感染是真菌、机体免疫功能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会致病或者致病力较弱,免疫功能缺陷时才会致病或者引起严重疾病。
健全的免疫功能在抵抗真菌感染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常见真菌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曲霉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
局部真菌感染往往与局部微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比如最常见的黏膜假丝酵母菌病是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雌激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下,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率也会升高,常见于口服避孕药以及妊娠的时候。
使用抗菌药物改变阴道菌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有糖尿病、艾滋病以及使用宫内节育器也是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1]。
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和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ICU 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艾滋病、使用化疗药或者免疫抑制剂、肾衰竭、糖尿病等。
血培养
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或者真菌菌血症时需要做相应的真菌培养,假丝酵母菌血症诊断的金标准是血培养阳性,培养结果有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时血培养结果也可能是阴性的,还需要使用其他检验方法来确诊。
活检
对受累部位进行活检是确诊真菌感染常用的方法。活检后,可以对组织标本进行培养,并使用真菌特殊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β-D 葡聚糖检测
β-D 葡聚糖检测存在于许多真菌的细胞壁中,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并不能依此确诊真菌感染。β-D 葡聚糖检测可以作为辅助检查,联合血培养和活检提高真菌检测的敏感性。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阳性结果可以辅助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可能出现假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可以用于诊断和识别真菌的菌种,跟 β-D 葡聚糖检测相比,聚合酶链反应对于深部假丝酵母菌病的敏感性更高,在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中比血培养敏感。但阳性结果并不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还需要结合其他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来判断。
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手术切除病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艾滋病等)。
局部感染的治疗
侵袭性感染的治疗
控制感染源
对于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尽量去除危险因素。比如有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评估病情后尽早拔除中心静脉置管。静脉吸毒的患者尽快戒毒。
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多烯类、唑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
其中,多烯类包括两性霉素 B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等。唑类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等。
针对不同的感染酌情选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除了系统性抗真菌药,还有一些局部应用的抗真菌药,常用的有唑类比如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等。
不吃发霉的食物,食物发霉后需要全部丢掉,不能只去除发霉部分吃剩下的部分。酿造发酵的食物一定选用正规厂家的,避免不合格产品。避免吃自造的没有经过质检的酱豆、腐乳、臭豆腐等食物。
定期全屋吸尘,避免积累过多的灰尘。打扫灰尘较多的地方时需要带防尘口罩。定期清理和清洁冰箱。每年清洗空调过滤网。
真菌感染的后果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息息相关,因此,预防真菌感染重点是保持健全的免疫功能,避免出现糖尿病、艾滋病、肾衰竭、癌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免疫功能。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对于某些严重的血液病,比如白血病,必要时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