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 、体液和母婴传播,易感人群为体内无乙肝表面抗原者
[1]。
乙肝活动期的主要症状为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脏肿大、肝区疼痛,有时可见尿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1]。
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病毒治疗,但目前尚无根治慢性乙肝的药物。患者应做好定期复查及随访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哪些类型?
1. 急性乙型肝炎: 既往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 DNA 阳性六个月内。
成人急性乙肝一般为自限行疾病(依靠机体自身调节能控制疾病发展,使其逐渐恢复和痊愈),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多可自愈
[1]。
2.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被乙肝病毒感染,但是肝脏没有出现损害的患者
[1]。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定期随访、检查,当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治疗。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1)慢性 HBV 携带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 DNA 阳性,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或乙型肝炎 e 抗体(抗-HBe)阳性,一年内连续随访三次,每次至少间隔三个月,均显示转氨酶在正常范围,乙肝病毒 DNA 通常处于高水平,肝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2)低复制 HBsAg 携带者:血清 HBsAg 阳性,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 DNA 低于检测下限,一年内连续随访三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三个月,谷草和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
(3)慢性乙型肝炎
[1]:HBsAg和乙肝 DNA 阳性,同时伴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改变,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1]: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乙肝病毒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表现(乏力、厌油、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及体征)。也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否则易对肝脏造成损伤。
乙型肝炎在我国常见吗?
常见。调查显示,2016 年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行率估计为 6.1%,即每 1000 人约有 61 人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推算我国目前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为 8600 万人
[2]。
乙型肝炎应该在哪个科就诊?
肝病科、传染病科、感染科、消化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