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口腔修复科主治医师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3月14日
口腔白斑是指口腔粘膜内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型病变,口腔各部位粘膜均可能出现,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病变。病理上为组织上皮异常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类型。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当口腔里的黏膜上出现白色的斑块,如果能够用手指、毛巾等擦去,那么可能是软垢、假膜等。
如果无法用手指、毛巾等擦去,医生需要先诊断是否由于吸烟、局部摩擦等单纯性过角化病,即表现在口腔黏膜上的「茧」。如果都不是,那么会考虑为口腔白斑。随后可能需要取一些黏膜做病理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患者可没有明显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感觉口腔黏膜粗糙,有木涩、发硬的感觉,如果有溃疡或癌变可能会出现疼痛感觉。
治疗上首先考虑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其次可采用去角化药物治疗。对于有癌变倾向的病损,定期严密复查,如果有明显变化,及时手术切除并活检。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是口腔白斑主要诱因,有长期吸烟史的 40 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好发口腔白斑。
口腔科。
口腔白斑可能会癌变,癌变机率大约 3%~5%,组织病理检查有无异常增生及异常增生程度,是预测癌变风险的重要指标。
口腔白斑患者伴有以下情况者,癌变倾向较大,需要严密随访,大约每 3 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组织活检:
因为相较于高发人群老年男性,年轻女性的生活习惯相对较好,吸烟等后天因素引起的口腔白斑可能性较小,反而很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或遗传等因素患上口腔白斑,这往往属于癌变高危类型,所以需要密切观察。
牙龈、上下牙之间对着的口腔黏膜区域、舌部、唇部等。
口腔白斑主要依据临床斑块的形态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前者进一步分为斑块状、皱纹纸状,后者分为颗粒状、疣状和溃疡状。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白斑可以单一类型出现,也可以多种表现型一起出现。其中,非均质型口腔白斑癌变可能性更大,需要密切观察,长期随访。
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观察到白斑发现,有些患者感觉口腔黏膜粗糙、发涩、疼痛等不适。
吸烟是患上口腔白斑的重要因素。口腔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史的长短及吸烟量成正比关系,吸旱烟 > 吸纸烟 > 吸水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二甲基苯并蒽,会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并且烟草的高温刺激也会进一步加重对黏膜的灼伤。
由于吸烟是主要诱因,所以有长期吸烟史的 40 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好发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遗传因素在口腔白斑中发病的机制尚未明确。
口腔白斑本身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包括不同的病因,多数不会传染。
但是约有 34% 口腔白斑患者可通过涂片细菌培养检查检测出白色念珠菌感染,另外也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检测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较高,白色念珠菌和 HPV 有传染性。
口腔白斑患者中,大约有 1/3 口腔内可能检测出白色念珠菌感染,这种真菌感染有可能传给家里人。
白色念珠菌在口腔正常菌群中也存在,对于健康正常人来说,不会导致疾病。但对于婴幼儿或者体质较差的老年人,由于口腔中免疫屏障的不稳定,白色念珠菌往往「有机可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白色念珠菌病在 0~3 岁的婴幼儿上表现为「雪口病」。戴有活动假牙的老年人患上「义齿性口炎」,也与白色念珠菌病感染相关。特别要说明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会增加口腔白斑发生癌变的机率,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长期随诊。
当发现白色的黏膜斑块后,若患者症状和临床表现都符合口腔白斑的诊断标准,可初步认为是口腔白斑。
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4 周后,若斑块没有变小或消失,同时进一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白斑病的损害特征,即可做出口腔白斑的诊断。
不是。口腔黏膜疾病有很多都以白色斑纹为主要特征,包括白色角化症、口腔扁平苔藓、白色水肿等,疾病的诊断需要详尽的临床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
一般是指头三年内每三个月复查,复查需详细记录生活习惯改变、主观症状、病损变化等,必要时考虑组织病理检查,之后根据病情进一步决定延长或缩短复诊周期。
可以先自己观察 2 周左右,观察形状大小质地等是否发生变化,能否擦除,有无出血,疼痛感觉是否有变化。
在这期间,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除香烟。如果白色斑块没有减小的趋势,而是维持现状或者变大,建议尽快去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
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 A、维 A 酸和维生素 E。
不是的。
当确定为口腔白斑病损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口腔白斑的分期和分级,这不仅帮助医生做出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指导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和转归。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和检查结果不同,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也会不同。
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方法,但是依据具体病情给予有效治疗手段后,大部分患者均有好转倾向,虽不会彻底治愈,但症状会停止进展或者有好转。
但是,当全身或局部刺激因素重新出现时,可能又会进一步加重。所以,口腔白斑的治疗需要患者充分的配合。
目前不认为疫苗有这种预防作用。
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口腔白斑的危险因素,其中与口腔白斑发病相关的 HPV 16、HPV 18 在口腔白斑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但还没有明确证据链证明注射 HPV 疫苗可以预防口腔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