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就诊科室:感染科 传染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龙振昼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3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鼠疫是什么病?

鼠疫是我国的一种甲类烈性传染病,也是 WHO 列出的 20 种全球重新流行的传染病之一。

它由鼠疫杆菌(也称鼠疫耶尔森杆菌)致病,经被感染的蚤类或鼠类传播,导致机体全身淋巴、皮肤、脑膜、肺等出现病理变化。

目前,鼠疫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

人类感染鼠疫后,病死率可达 30%~60%。历史上,鼠疫曾导致多次高死亡率的大流行。14 世纪,鼠疫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 5 000 万人死亡。

如今,很容易用抗生素治疗鼠疫,并可采用标准防范措施预防感染。其发生率及致死率都有所下降。

鼠疫常见吗?

历史上,鼠疫曾经有三次大流行:

  •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于 6 世纪中叶开始至 8 世纪消失,在欧亚夺取上亿条生命。
  • 第二次鼠疫:从 14 世纪中叶开始,前后 300 年,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 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源于云南、孟买,最后汇聚于北满,惊天动地地爆发。
    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全球先后死于鼠疫者达数千万。

如今,鼠疫已十分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类。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 10 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 的患者死亡。

WHO 统计发现:2010~2015 年全球共报告了 3 248 例鼠疫,其中包括 584 例死亡。

鼠疫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哪些地区?

我国存在鼠疫的六大高发地区,即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云南、甘肃。这些地区牧区较多,鼠类较多,更易发生鼠间鼠疫的流行。

鼠疫可以传染吗?

鼠疫可以传染,且是我国的甲类烈性传染病。具体传染途径见下文的「病因」部分。

症状

鼠疫感染后会出现哪些表现?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 鼠疫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比较短,感染鼠疫的人通常在 1~7 天后出现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例如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呕吐和恶心。

  • 重症患者可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胡言乱语(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眼睛发红),即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鼠疫感染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鼠疫感染可按感染途径分为 3 种: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

  • 腺鼠疫: 是最常见的一种鼠疫,除了上述全身表现外,可出现典型的急性淋巴结炎的表现,多侵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见淋巴结肿大、坚硬,与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不能推动,伴有剧痛。
    在感染后期,发炎的淋巴结可能变成化脓的开放性溃疡。

  • 肺鼠疫: 是毒性最强的一种罕见鼠疫,死亡率很高,如不治疗,死亡率 100%,及时治疗者死亡率仍高达 50%。潜伏期可能只有短短 24 小时。
    通常是腺鼠疫后期感染传播到肺部所致。除了上述全身表现,多会出现特异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口唇发紫)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败血性鼠疫: 多由剥食感染的动物尸体时,病菌经皮肤破溃伤口进入血液而感染发病,鼠疫杆菌直接进入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败血症的全身中毒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很快死亡。

病因

鼠疫的致病菌是什么?

如上所述,鼠疫的致病菌就是鼠疫杆菌,也叫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动物源性的细菌。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自然界中所有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动物都可以成为感染人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

此外,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们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鼠疫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鼠疫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人,比如:

  • 被鼠疫杆菌感染的跳蚤叮咬人类,蚤类是中世纪腺鼠疫大规模流行、导致大量人群死亡的重要媒介;
  • 被鼠疫杆菌感染的家猫抓、咬人类;
  • 人类处理、猎捕、剥食被鼠疫杆菌感染的动物;
  • 人类吸入被鼠疫杆菌感染的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
  • 人类吸入肺鼠疫患者的飞沫;
  • 人类食用被鼠疫杆菌污染的食品;
  • 实验室人员接触到鼠疫杆菌等。
诊断

鼠疫的诊断应该做哪些检查?

  • 常规检查:

    •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水平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用于鉴别感染的类型,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等;
    •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可能阳性;
    • 凝血功能:部分感染患者可在早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血生化:可进一步了解有无心、肝、肾等器官的损害。
  • 肺部影像学检查: 如肺部 X 线片或肺部 CT。肺型鼠疫患者早期可见肺内单一或多发的高密度阴影,分布在多个叶段;随着病情进展,可迅速发展为双肺大片实变,甚至「白肺」。

  •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指直接在患者体内找到鼠疫耶尔森菌存在的证据,从而确诊鼠疫。检测的标本可以是血液、腹股沟淋巴结处的脓液、痰液等。
    可以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鼠疫特异性基因,也可用 PHA 法检测鼠疫 F1 抗体,还可以通过细菌染色和培养的方法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如下:

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 10 天到过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 24 小时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

  •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 咳嗽、胸痛、喀痰带血或咳血。
  •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 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

患者 2 次(间隔 10 天)采集血清,用 PHA 法检测 F1 抗体呈现 4 倍以上增长。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如何确认患者是否为鼠疫?

  • 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第 1、2 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上述第 3 条或第 4 条,即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 PHA 检测出现 1 : 40 以上 F1 抗体滴度,即可诊断为隐性感染者。

  •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 PHA 检测出现 1 : 40 以上 F1 抗体滴度,即为追溯诊断病例。

鼠疫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区分?

腺鼠疫应当与急性淋巴结炎、丝虫病等鉴别:

  •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感染,可出现受感染淋巴结的肿大、压痛,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表现,但较鼠疫而言,全身反应较轻。

  • 丝虫病:丝虫病也可致淋巴结水肿。但多为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并发,可自行消退,全身毒性反应较轻,血涂片查到丝虫蚴有助于鉴别。

肺鼠疫应当与大叶性肺炎等鉴别:

  • 大叶性肺炎:无病死动物接触史,痰液可查出肺炎球菌,而鼠疫患者痰液中可见鼠疫杆菌。

败血性鼠疫需与其他原因所致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

  • 应当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进行鉴别,并及时检测相应疾病的病原或抗体以明确诊断。
治疗

鼠疫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应去感染科或传染科就诊,接诊医生应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鼠疫的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鼠疫如果不及时治疗,致死率极高(50%~90%)。经过及时、正确的救治,死亡率可降至(10%~20%)。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原则如下:

  • 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
  • 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治疗。
  • 以早期、足量用药为益。
  • 需严密监测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等副作用。
  • 不得不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需预防用药。

鼠疫患者的治疗包括哪些?

  • 抗菌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

  • 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发热超过 38.5 ℃ 者,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应给与解热镇痛药,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神药物。

  • 并发症处理:

    • 对于肿大的淋巴结,严禁挤压。必要时可在肿大淋巴结周围注射链霉素并施以湿敷,病灶化脓软化后可切开引流。
    • 对于出现感染性休克者,应积极给予抗休克治疗,如急性期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 对于肺型鼠疫,伴发呼吸衰竭者,积极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如吸氧、建立人工气道等。

鼠疫患者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鼠疫的治疗以链霉素(SM)为首选,并强调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

在应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常常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内酰胺类或磺胺类等。

若因过敏等原因不能使用链霉素者,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在孕妇和小儿中应用比链霉素更安全)、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

鼠疫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要多久?

尚没有医学研究证实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多久最合适。根据经验,一般需要抗菌治疗 10~14 天。

鼠疫患者经治疗后,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出院?

对于不同类型的鼠疫患者,出院条件有所差别:

  • 腺鼠疫患者: 肿大的淋巴结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或完全触碰不到,全身症状消失后,观察 3~5 天,病情无复发。

  • 肺鼠疫患者: 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血、痰及咽部分泌物连续 3 次以上鼠疫菌检验阴性(每隔三天做鼠疫菌检验一次)。

  • 败血性鼠疫患者: 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血液连续 3 次以上鼠疫菌检验阴性(每隔三天做鼠疫菌检验一次)。

鼠疫哪些人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适用于很有可能感染鼠疫杆菌的人群,包括:

  • 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包括亲属、医务人员等;
  • 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
  • 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
  • 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者。

上述人群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

鼠疫的预防性治疗选择什么药物?

鼠疫的预防性治疗可选择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等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还可肌肉注射链霉素。

  • 多西环素:口服 100 mg,每日两次,疗程 7 天。
  • 左氧氟沙星:口服 500 mg,每日一次,疗程 10 天。

image

生活

鼠疫患者在生活和饮食上有何注意事项?

鼠疫患者均需住院隔离、治疗,因此生活和饮食注意事项应谨遵医务人员医嘱。

预防

鼠疫的发生和传播应该如何预防?

  • 家居环境方面: 应切断啮齿动物的食物来源和堵塞鼠类匿藏之处,具体包括:

    • 妥善储存食物于有盖的容器内,不要把宠物的粮食搁置过夜,以免成为啮齿动物的食物。
    • 把所有垃圾和食物的渣滓存放于妥善盖好的垃圾箱内,垃圾箱必须至少每天清理一次。
    • 保持地方清洁,特别是垃圾房和楼梯清洁。避免堆积杂物。
    • 定期检查所有花圃以防止啮齿动物繁殖。
  • 个人防护方面:

    • 尽量不要去疫区。
    • 如果不得不去疫区短暂停留,可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服用四环素或复方 SMZ 预防。
    • 在疫区停留期间,不要处理生病或死亡的动物,不要接触可疑或确诊的鼠疫病人,使用杀虫剂避免跳蚤叮咬。
  • 医疗防护方面:

    • 拟诊为鼠疫的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直到排除肺鼠疫、确认患者痰培养阴性、有效抗菌治疗达 48 小时以上。
    • 医院要做好鼠疫患者排泄物或接触物的彻底消毒。
    • 与未经充分治疗(抗菌治疗不足 48 小时)的肺鼠疫患者近距离接触(比如 2 米以内的面对面接触)者,可服用多西环素预防性治疗。
    • 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应接受医疗观察。

鼠疫可以通过接种相关疫苗来避免感染吗?

已研发出相关的鼠疫疫苗,但世卫组织不建议接种疫苗,高危人群(例如经常暴露在感染风险下的实验室人员、军人以及卫生工作者)除外。

目前的鼠疫疫苗在有效性和使用方便性方面尚存在不足,临床使用尚不广泛。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