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结节病也称作肉瘤样病,过去曾被称为 BOECK 肉瘤样病或 Schaumann 良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尤以肺部和淋巴系统多见)的慢性炎症细胞异常聚集(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1]。
发病机制及原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相关。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常见。本病的发病率与地区和人种有关,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 1.0~35.5/10 万人(每年 100 万人中可能有 10~355 个人患有结节病),患病率为 4.7~64/10 万人(每 100 万人中有 47~640 人患有结节病),最常见于女性、黑人及 20~40 岁之间的中青年人 [2]。
根据起病急缓可分为 [2]:
不是。结节病是一种在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的影响下,慢性炎症细胞异常聚集引起的疾病,而甲状腺结节是指在遗传、碘缺乏、接触射线等因素的影响下,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增长引起的疾病。
结节病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易发生在胸腔。尤其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也多见于周围肺组织。95%~98% 的结节病患者会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90% 的患者会出现肺组织受累 [1]。
也有文献报道结节病可发生在眼睛、皮肤、肝脏、心脏、脾脏、骨骼、神经系统等部位。
结节病的临床症状与受累器官相关。绝大多数结节病患者可累及肺部、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表现为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1]。若长期存在此类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应重点考虑结节病。
结节病的具体病因及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也有一些研究和推测。
尽管结节病的病因及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通过研究发现,有一些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列举如下:
国外有文献报道结节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国内并无相关文献报道。结节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患病率有种族差异,且具有家族发病的现象,多数患者有基因缺陷,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有一定的作用 [3]。
若怀疑患有结节病,应首先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观察是否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组织受累等结节病特征表现 [1]。其次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裂隙灯检查、内镜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辅助诊断不同部位的结节病。
结节病活动进展期部分患者可有血沉增快,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降低,可与其他检查辅助诊断本病 [2]。
少数患者出现血清球蛋白增高而白蛋白减少,但并不具有特异性。
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钙增高,血清中白介素 - 2 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 - 2 受体(sIL-2R)升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病情活动期增高,对诊断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90% 的结节病患者为肺组织受累,肺结节病患者应与肺门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肺部恶性肿瘤及肺部其他肉芽肿疾病相鉴别 [1]。
其他部位的结节病较为少见,组织病理活检可起到确诊的作用。其中胃肠结节病较难确诊,需要与肠结核相鉴别 [1]。
结节病多累及肺部,称为肺结节病,应往呼吸科就诊。
少部分患者也可发生于全身其他各个脏器如皮肤、黏膜、骨骼、心脏、脑部等部位,应往皮肤科、免疫科、心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可以,约有一半的结节病患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可于两年内自行缓解 [3]。当结节病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或者是没有累及重要脏器时,可以仅观察而无需治疗,每半年复查一次。
只有在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心脏、眼部和严重的呼吸系统受累,或者自觉症状十分明显时才需要治疗;发展为肺间质疾病或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在结节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只占 5% 左右 [3]。
由于结节病是 T 淋巴细胞激活增殖为主的局部的免疫系统亢进为主的疾病,所以结节病治疗时首选糖皮质激素 [3]。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强的松等,一般认为结节病的初始治疗需持续 6~12 周,之后考虑减量,减量时药物的调整主要根据症状,慢性结节病患者也可能需要维持低计量的治疗数年 [3]。
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减量或者停药。结节病开始治疗第一个月时应找医生复诊一次,若随后病情比较稳定,可三个月复诊一次,往后病情更加稳定时,可半年复诊一次,坚持至少三年或者直至病情稳定。
若结节病病情不稳定,则每个月都应复诊一次。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多,若长期使用,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甚至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一些严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严重时会引起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结节病最有效的药物,若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行降压、补钙等对症治疗后继续服用糖皮质激素。合并严重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对糖皮质激素特别禁忌(如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者岁数很大、免疫力很低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或是存在感染尚未控制的患者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结节病治疗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对于有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需要考虑替代用药 [4]。可应用一些其他类型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羟氯喹等)来治疗结节病。
具体的替代方案,可以咨询医生,待医生评估后使用对应的药物。
结节病总体来说是一个预后比较好的疾病。
约有 50% 的患者 2 年内不需治疗症状可自发缓解 [3]。约 30% 的患者在治疗后可长期稳定或治愈,20% 左右的患者会发生病情迁延或复发 [3]。所以说,大部分结节病患者只要正规治疗均可治愈,对患者自身生活影响不大。
20% 左右的患者会发生病情迁延或复发[3]。结节病的发生与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肉芽肿有关,大部分患者自身清除此类抗原的能力比较强,消除抗原病因后,疾病便可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抗原持续存在,导致病情不能自愈甚至会慢性迁延,或者复发。
目前没有可靠指标来预测结节病是否复发,但结节病复发常发生于糖皮质激素减量或者停用时 [3]。为了防止结节病复发,治疗时间便相对较长,一般须坚持治疗一年左右,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治疗一年半到两年。
结节病本身是否影响女性怀孕及生育相关研究结果并不明确。
但是结节病严重时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的机率,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5]。若需怀孕,应待患者结节病治愈后半年至一年后结节病复发风险降低时,再考虑怀孕。
目前尚缺乏与结节病预防有关的研究,但有文献表明发现消防队员、生产农药的工人等职业群体发生结节病的概率较高,故应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煤烟灰尘,避免接触农药,这些可能对结节病的预防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