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9月26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脂肪瘤是什么?

脂肪瘤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非脂肪成分所组成,是一种柔软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 [1]。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好发于背部、颈部、肩部、胸腹壁及四肢近端(上臂、大腿、臀部),也可见于肢体深部,通常位于皮下脂肪层内 [1]

脂肪瘤很少会引起自觉症状,但有时可能有疼痛。医生通常无需任何检查即可诊断脂肪瘤。治疗方面,可选择手术或吸脂治疗。

脂肪瘤在临床上常见吗?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 16%~50%(即每 100 名软组织肿瘤患者中约有 16~50 名脂肪瘤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 [1]

脂肪瘤有哪些类型?

  1. 根据发生个数,可以分为:
    • 单发性脂肪瘤:表现为形态不一、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质软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
    • 多发脂肪瘤: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体表某部位,数目在两个以上,甚至上百个。肿块大小不一、自觉无痛感,部分呈对称性生长。在生长快速时会有胀痛感。
  2. 按发生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
    • 皮下脂肪瘤:好发于腹部、腰部、背部、四肢等脂肪较多的部位,质地比较松软,摸起来边界不清。
    •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好发于前臂、腰、股部,蚕豆或黄豆大小,有时能自行胀缩,伴疼痛感。
  3. 依照脂肪瘤的生长状况不同,还有不同的病理分类,可分为变异脂肪瘤、异位脂肪瘤、浸润型脂肪瘤、良性棕色脂肪瘤。

这些分类方法有利于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2]

症状

脂肪瘤患者可能有哪些症状?

患者通常会发现在皮下有一个或者多个的肿块,直径通常小于 5 cm [3]。单个的脂肪瘤,可能较大,无痛感;但若是多发的瘤体,可能会较小,伴有疼痛。

不论单发还是多发,它们的颜色都与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多为球形,摸起来好像面团或者橡皮一样,活动性良好。

image

脂肪瘤会癌变吗?

一般不会癌变。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聚集形成的,尽管目前已有脂肪瘤癌变的病例报道,但都极为罕见,生长于机体深部的脂肪瘤有恶变为脂肪肉瘤的可能,应及时切除 [3]

得了脂肪瘤后为什么有的会疼痛?

一般来说疼痛的以多发性脂肪瘤为主,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3]

  1. 可能是脂肪瘤过大,压迫了神经导致;
  2. 可能是过大的脂肪瘤对周围器官或组织形成压迫。

脂肪瘤严重吗?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不会癌变,但生长于人体深部的脂肪瘤有恶变为脂肪肉瘤的可能。在不影响局部脏器或者肢体功能的情况下多数的脂肪瘤是不用治疗的,也就是相对来说脂肪瘤不严重;但是,首先要经过医生的诊断,确认是脂肪瘤 [3]

脂肪瘤的病人能活多久?

一般来说脂肪瘤对病人的寿命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因而没有必要担心。而且脂肪瘤很多时候也不需要治疗,定期观察就行。

但如果脂肪瘤瘤体较大,甚至因压迫神经、血管、脏器等出现相应症状时则需要治疗。此外,如患者认为脂肪瘤影响美观,也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3]

病因

脂肪瘤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有 [3]

  1. 饮食因素:经常大量饮酒、过多进食辛辣、油腻食物或者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引起体内新生的脂肪细胞过多,过多的脂肪细胞产生聚集、变硬,导致脂肪瘤。
  2. 压力大、心情郁闷:长期工作或者生活压力过大,心情郁闷,容易引起脂肪代谢异常,造成脂肪堆积,诱发脂肪细胞异常排列,导致脂肪瘤的产生。
  3.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熬夜、缺乏运动、久坐等,可能导致人体内脂肪分解能力下降,造成脂肪堆积。
  4. 其它:如遗传、药物因素等。

脂肪瘤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

  1. 有脂肪瘤家族史者:脂肪瘤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2. 生活习惯差的人:比如长期饮酒、生活作息不规律、喜食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会引起体内新生的脂肪细胞过多,过多的脂肪细胞产生聚集、变硬,故易得脂肪瘤。
  3. 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的人:长期压力过大、焦虑抑郁容易引起脂肪代谢异常,造成脂肪堆积,从而易得脂肪瘤。

脂肪瘤会遗传吗?

目前所知,脂肪瘤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如果患有发病率很低的家族性多发性脂肪过多症的病人,可能会增加脂肪瘤发生的风险,而且常常是多发的脂肪瘤 [3]

诊断

脂肪瘤如何确诊?

对于发现皮下有柔软的肿物的人,建议去看医生,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多数能够判断是否为脂肪瘤。

如果有必要或者怀疑其它疾病,可能要做超声检查,或者切除皮下肿块,送病理检查。

脂肪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1. 体格检查:通过看脂肪瘤大小、个数及表皮情况,摸其质地、推动瘤体判断活动度和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即可初步诊断本病。
  2. 超声检查:可以用来判断脂肪瘤的体积、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以及瘤体的内部构成情况 [1]
  3. CT和核磁共振:有助于深部肌间及腹盆腔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选择。
  4. 病理检查:可通过穿刺或切除肿块进行病理检测,确诊脂肪瘤。

脂肪瘤得了以后,如何通过肉眼大致判断包块的良恶性?

相对于良性的皮下包块,恶性的包块治疗难度更大,且痊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那么如何从肉眼大致进行推测呢?

  1. 外形:相对来说,越是光滑的、规则球形的包块,良性的可能性越大;
  2. 生长速度:在三个月内,包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良性的可能性大 [4]

脂肪瘤与其他皮肤良性肿瘤如何鉴别?

脂肪瘤需要与皮脂腺囊肿和神经纤维瘤进行鉴别,它们都是皮肤良性肿瘤,发病部位在皮下,触摸有波动感。一般需要专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来鉴别。具体如下:

  1.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与皮脂腺排泄管堵塞有关,质地较硬,主要分布在面部、耳后及背、臀等部位;脂肪瘤与体内脂肪细胞异常增生有关,可发生在含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质地柔软。
  2.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与遗传有关,质地坚韧,没有包膜,主要源于神经干或神经末梢;脂肪瘤与体内脂肪细胞异常增生有关,可发生在含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质地柔软,有完整的包膜。

脂肪瘤和脂肪肉瘤有什么不同?

  1. 性质不同:脂肪瘤通常为良性肿瘤,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2. 体积与形态不同:脂肪瘤直径通常小于 5 cm,可发生在含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多见于皮下,大部分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瘤体有完整的包膜;脂肪肉瘤体积比较大,更多见于腹膜后,其次为肌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瘤体无包膜。

两者可根据穿刺病理检测进行鉴别 [1]

发现类似脂肪瘤的皮下肿块需要去看医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是首次发现皮下的肿块,建议先去看医生,因为少数血管脂肪瘤或者脂肪肉瘤等也会有类似的表现。一般需要去皮肤科或普外科进行诊断。

特殊部位脂肪瘤一旦确诊后,会转诊到相关专科,如心脏脂肪瘤需到心脏外科就诊。

治疗

得了脂肪瘤之后怎么办?

  1. 如果经过医生的检查,判断为脂肪瘤,多数不需要治疗,观察就行。但是需要每 1~2 个月自己检查一下,如果肿块没有变化就可以继续观察。
  2. 对于较大的脂肪瘤或者患者认为脂肪瘤影响美观时,脂肪瘤,可以做脂肪瘤的切除手术 [2]

脂肪瘤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再次去看医生?

如果发现原有的肿块突然长大、变硬或者局部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局部疼痛,或者已经切除的脂肪瘤在原部位重新生长出肿块,需要去医院看医生。

脂肪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1. 切除术:对于浅表脂肪瘤或深部肌肉脂肪瘤,可以采取局部切除的方式切除瘤体,缺点是术后瘢痕明显且创伤大 [5]
  2. 脂肪抽吸术:脂肪抽吸术是治疗浅表脂肪瘤的一种微创方法,因其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遗留,尤其适用于多发性脂肪瘤的治疗,但若手术过程中瘤体包膜或残余硬组织吸除不完全,容易导致脂肪瘤原位复发 [5]

医生会结合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脂肪瘤的切除手术需要住院吗?

多数脂肪瘤的切除手术,不需要住院,在门诊就可以进行。需要局部麻醉,也就是说切除过程中病人是清醒的,需要缝合,可能会留下一个细小的疤痕。

脂肪瘤切除后还会长吗?

脂肪瘤切除后如果病因没有得到控制,还可能在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脂肪瘤。

脂肪瘤一旦恶变,治疗方式还和良性时一样吗?

具体要根据脂肪瘤恶变的程度以及分期,比如,若是没能及时发现,恶变的程度很深,有远处转移,则仅仅按照良性肿瘤来切除,就不能完全达到治疗目的。

脂肪瘤有药物可以治疗或者控制吗?

目前尚没有确定的药物可以治疗或者控制脂肪瘤 [5]

脂肪瘤去看医生时需要向医生提供哪些信息?

  1. 回想下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肿块;
  2. 是否有持续变大;
  3. 以前长过类似的肿块没;
  4. 肿块部位疼不疼;
  5. 家庭其他成员是否有过相似的情况。

image

生活

脂肪瘤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 脂肪瘤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避免大量饮酒,避免过多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如火锅、五花肉、炸鸡等)或者动物内脏(鸡肝、猪肝等)等高胆固醇食物。
  2. 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熬夜。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 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别注意,在做到上述建议的情况下正常生活即可。
预防

脂肪瘤可以预防吗?

脂肪瘤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因此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下列措施可以降低脂肪瘤的发生风险:

  1. 调整饮食:少吃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2. 运动: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尤其是肥胖者。
  3. 戒烟、戒酒。
  4.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适当宣泄情绪。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