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张松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2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其中分布有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等结构,并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脓疱疮、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
真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螨虫性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
性传播疾病:如梅毒、艾滋病、淋病及尖锐湿疣。
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
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
大疱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色素性玫瑰糠疹、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皮肤附属器疾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多汗症及臭汗症。
遗传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皮肤肿瘤: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良性肿瘤,如表皮囊肿、脂溢性角化、皮肤纤维瘤等;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皮肤病因诱因很多,包括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动物)、食物、药物、接触物、免疫、物理因素等,如:
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1. 询问病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工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
2. 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
皮肤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用药物、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注射等)、物理治疗、外科治疗等。
外用药物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清洁剂(如生理盐水、3% 硼酸溶液等)、止痒剂(如 5% 苯唑卡因、1% 苯酚等)、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细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遮光剂、脱色剂、促进毛发生长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等。
根据其剂型可分为溶液、酊剂和醑剂、粉剂、洗剂或振荡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喷雾剂等。
系统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 A 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维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剂。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光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等。
皮肤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体表外科手术、皮肤移植术、毛发移植术、皮肤磨削术、莫氏外科手术等。
参考具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