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胫骨和腓骨共同构成小腿骨,胫骨位于身体内侧,腓骨位于身体外侧,腓骨不承重且不参与膝关节的构成,但参与踝关节构成。
胫骨是小腿骨的唯一承重骨,中下 1/3 处最易发生骨折,胫骨和腓骨双骨折最常见,其次是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约占长骨骨折的 10%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胫骨外侧皮肤较薄,骨折端易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
胫骨骨折端移位易损伤动静脉和腓总神经,造成严重后果。
下肢剧烈的疼痛,无法负重行走,骨折端可能出现成角畸形(断开的骨头愈合后呈现较大的角度)、短缩畸形,局部肿胀青紫。开放性伤口可见到局部皮肤破裂裸露的骨折端,骨折端有可能损伤周围的血管,出现下肢大出血,割伤伴随神经出现足下垂、下肢麻木的症状。
不一定。
胫腓骨骨折后经 X 线判断骨折端错位程度,如果是单纯稳定无错位的骨折,可以保守治疗,一般石膏或夹板固定。
如果经诊断是不稳定的复杂骨折,如螺旋型、粉碎型骨折则需要尽早切开复位,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髓内钉法等,减少并发症。
两者在损伤位置、致病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不同。
胫腓骨骨折通常是发生在一次暴力损伤或者长期疲劳性骨折后,小腿有剧烈的疼痛,骨折端可能出现成角、短缩畸形。开放性伤口可见到局部皮肤破裂裸露的骨折端,骨折端有可能损伤伴随血管和神经损伤,拍摄 X 线片能看见骨折线。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创伤、局部组织压迫等导致胫腓骨间筋膜压力升高,长时间可导致筋膜内神经受压和肌肉缺血性坏死,表现为疼痛肿胀,后期则可发展为皮肤苍白或紫绀,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
如果突发胫腓骨骨折,要减少搬动受伤的肢体,防止错位,及时拨打医院电话。
如果未出现裸露的伤口,在现场用夹板固定下肢,在运输途中要最大程度减少对组织的损害。如果出现开放性伤口,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减少伤口感染,尽早去医院治疗。
胫腓骨骨折愈合较慢,特别是胫骨的前内侧软组织较薄,血供不好,因此无论是保守固定还是手术复位的都需要 8~12 周才能渐进恢复运动。
早期( 8~12 周)可以做脚趾关节、髋关节和上身的活动,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促进恢复,
推荐以下动作:
中期( 3~6 个月)可以逐步患侧下肢负重,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腿部肌力,推荐以下动作:
晚期( 6~12 个月)可以通过拍摄 X 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强下肢力量和稳定性,此阶段可以提高有氧能力,推荐以下动作:
急性期禁止按摩,防止骨折移位、出血肿胀,需要在治疗师的评估后,在安全的恢复期内按摩。
早期的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加速骨折恢复,常用的理疗有超短波、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肌肉点刺激疗法等。
胫腓骨骨折愈合较慢,特别是复杂骨折术后,由于小腿处血供不良,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骨折后附近关节要尽早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康复训练也不易进展过快,训练动作和运动强度以不产生疼痛为宜,时刻关注骨折处疼痛感、局部肿胀程度。
胫腓骨骨折后最少 6 个月才能进行下肢大负荷的运动。
一般来说,胫腓骨骨折后只要通过正确的复位处理、合适的康复训练和合理的营养都是可以恢复的,要定期拍摄 X 光片查看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要尽早处理。
还要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利用理疗按摩消肿止疼,正确的康复训练动作防止肌肉萎缩,如果遇到问题及时询问医生和康复治疗师。
胫腓骨骨折后饮食上要补充维生素、钙、蛋白质等,例如牛奶、鸡蛋、肉类等,促进骨骼愈合和伤口愈合,同时多吃蔬菜和粗粮,例如绿叶蔬菜、玉米、红薯、山药等,防止长期卧床后便秘,平时还要多补充水分,防止运动后体内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