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白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头部皮肤病损,典型表现为头皮出现灰白色鳞屑、丘疹、断发,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1]。
白癣具有传染性,可在学校、幼儿园之间暴发流行[1]。
治疗主要通过口服和局部外用药物,大多至青春期可自愈,一般无炎症反应,除继发感染外,不造成永久性脱发、愈合后不留瘢痕[2]。
白癣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偶尔有头皮轻度瘙痒。
头皮损害表现为初期的聚集性红色小丘疹,向四周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灰白色鳞屑型斑片,小的皮损围绕大的皮损散在分布,称为「子母斑」[2]。
患处头皮可见折断发根,一般在距离头皮 2~4 mm 左右,周围包绕灰白色鳞屑,称为「菌鞘」,由真菌寄生于发干而形成。
一般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也不会造成秃顶[2]。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病损表面与白癣有相似的白色鳞屑,发病初期亦可见红色丘疹,但银屑病的头部病灶通常为单个,而白癣多为多个小病灶围绕大病灶分布。
此外,白癣多无自觉症状,而银屑病存在瘙痒、疼痛,多有点状出血,但无传染性。
二者可通过皮肤镜检查鉴别,白癣镜下表现为长短不一的断发,部分呈螺旋状,发干附着或包绕白色鳞屑;银屑病可见局部红斑、鳞屑刮除后有点状出血、毛细血管扩张,表面覆盖蜡样薄膜[3,4]。
白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病、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
白癣会传染。传染源为白癣感染者或感染动物。白癣为人畜共患病,在小鼠、牛、马、猫、狗等动物中均可见到。
传播途径为与白癣感染者直接接触,或与白癣感染者共用衣帽、枕巾、理发工具等间接传染[1]。
白癣好发于儿童,尤其是年龄小于 6 岁的学龄前儿童。可在幼儿园、小学校园等孩子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男性多于女性,因男性多为短发,相较于长发对真菌的防护力有所减弱[1]。
医生一般通过体格检查、皮肤镜表现、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发现白癣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诊断白癣。
皮肤科。
白癣的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辅助局部外用药物[1]。
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的药物主要有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既往灰黄霉素为首选药物,目前已较少使用[2]。儿童用药有一定的年龄范围,相较成人标准酌情减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咪唑类药物和丙烯胺类药物,单独使用并不足以治愈白癣,但可起到辅助治疗,降低带菌率和传染性的作用,两类药物也可联合使用[1]。
白癣大多能够自愈。
白癣的皮肤损害在进行半年后多不继续发展,呈相对静止状态。直至青春期皮脂腺发育完全,所分泌的长链脂肪酸可抑制真菌的复制,使白癣趋向自愈[1]。
白癣需要复查,一般在开始治疗后每两周复查一次。复查需进行真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停止口服药物。停药后连续复查 2~3 次真菌学检查阴性即可认为治愈[1]。
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洋葱、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皮肤,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患者可适量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蛋类、米饭、新鲜蔬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白癣可以预防,主要通过以下措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