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李锦

李锦皮肤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周勐

周勐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9月2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疣是什么?

疣,老百姓常称为「瘊子」、「刺瘊」,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后发生的[1]

其主要表现为感染部位皮肤或黏膜的良性增生物,常无瘙痒等自觉症状。但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多需反复多次治疗,一般会选择液氮或激光治疗[1]

df12428b0d05ddcd6bc88452dab7559.jpg

图片来源:张建明《皮肤性病诊断图谱》

疣常见吗?

常见,其中寻常疣最常见,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有调查研究显示甘孜县西藏地区男孩的患病占比是 16.07%,而女孩占比则是 11.36%,也就是说差不多 100 个人中有 14 个人可能患有手部寻常疣[2]

症状

有哪些常见类型的疣?

常见的疣包括[3]

  • 寻常疣: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但是手上发生的比较多,多表现为表面粗糙、坚硬,黄豆大小或者更大的的角质化丘疹。

    • 丝状疣:经常会发生在眼睑、额头、颈部和腋下部位,疣体表现为细长的丝状。
    • 甲周疣:多发于甲床周围,多表现为皮肤变厚并伴随皲裂。
    • 指状疣:经常会发生在头皮或者趾间,疣体表现为表面形状参差不齐。
    • 跖疣:会发生足部的任何部位,在掌跖前部分发生的比较多。疣体表面粗糙,周边界限清楚,会由开始时细小丘疹慢慢增大。由于发生的部位在足部会受挤压变成淡黄色丘斑块,当去除表面角质,会看到因毛细血管破裂受到挤压变成的小黑点。
  • 扁平疣:儿童和青少年发生较多,经常会发生在脸上、手背上和前臂。表面呈现光滑、扁平且数量多的丘疹。

  • 生殖器疣:也叫尖锐湿疣,一般发生于阴唇,阴茎和肛周,表面粗糙呈菜花状,颜色呈浅黄色或粉色。

WechatIMG4.jpeg

丝状疣
图片来源:何春涤、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图谱》

WechatIMG5.jpeg

指状疣
图片来源:张建明、李海英主编《皮肤性病诊断图谱》

WechatIMG2.jpeg

甲周疣
图片来源:何春涤、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图谱》

WechatIMG3.jpeg

甲下疣
图片来源:何春涤、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图谱》

image

疣会导致其他并发症吗?

尚没有资料表明该疾病会出现并发症。

病因

疣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导致的。

HPV 有 200 多种亚型,有的为嗜皮肤类,有的为嗜粘膜类,不同的亚型倾向于感染不同的部位,比如:

  • HPV-1 型感染足底可导致跖疣的发生
  • HPV-3 型感染面部可导致扁平疣的发生
  • HPV-6 型感染生殖器可导致尖锐湿疣的发生

而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疣可以分为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丝状疣,甲周疣等。

  1. 寻常疣:俗称「瘊子」,是独立的坚实丘疹,表面粗糙。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2. 跖疣: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足底,尤其以掌跖前部多见,外伤、摩擦、足部多汗为其诱因。走路时有压痛,损害数目不定,可散在于足底各处,也可密集分布于足底,故而称之为镶嵌疣。
  3. 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表现为扁平丘疹,常多发,芝麻或米粒大小,也可长大,边界清楚,颜色不定。
  4. 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多数发生于外生殖器、肛门附近皮肤黏膜湿润处,如男性包皮、龟头、女性外阴、阴道、宫颈等,包皮过长或白带过多者更易促发。初为粟粒大小的淡红色赘生物,后渐大数目增多,呈乳头状、菜花状突起。
  5. 丝状疣:表现为细长的丝状突起。常见于颈部、面部。
  6. 甲周疣:发生于指(趾)甲周围,常侵犯甲板,或部分被甲板覆盖。

疣常见于哪些人?

几乎每个人都曾发生或多次发生疣,儿童、青少年[2]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等更容易出现。一般生殖器疣发生的年龄段在 18~50 岁的性活跃人群中,男性偏多[4]

  • 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未完全,免疫功能低于成年人,容易被病毒感染;
  • 手术后、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手术后或服用药物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病毒的入侵;
  • 皮肤有破损的人:皮肤破损会增加感染风险;
  • 性活跃人群:性生活混乱容易感染 HPV 病毒,易患生殖器疣。

疣会传染吗?怎么传染的?

疣具有传染性。疣是由 HPV 感染导致,其一般通过直接的皮肤接触而感染,尖锐湿疣一般通过性生活传染,有破溃的皮肤更容易感染[3]

疣会遗传吗?

暂无资料表明疣会遗传。

诊断

疣通常如何诊断?

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通过观察皮疹就可以得出诊断。如果削去疣表面增厚的皮屑通常可以看到点状的出血点。

辅助进行醋酸白试验或皮肤镜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当皮疹不典型时,可以通过皮肤活检来确诊(极少情况)。

疣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做这些检查有什么用?

  • 醋酸白试验: 常用于尖锐湿疣的鉴别,此检查是使用低浓度的醋酸涂在皮疹上,等 3~5 分钟后观察是否出现变白。疣常会出现明显的变白。

  • 皮肤镜检查: 采用皮肤镜设备观察患者皮疹,整个过程无创无痛。约 30 分钟就可出结果。

  • 皮肤活检: 当皮疹不典型或者怀疑有其他病变时,可以考虑进行皮肤活检。皮肤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局部注射麻药后,切取一小块皮损送病理检查,切取皮损处视创口大小进行缝合,而后进行换药及拆线。病理结果约需 1 周左右出具。

疣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 脂溢性角化:容易与扁平疣混淆。脂溢性角化多发生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的皮损,表面略粗糙。而扁平疣多发生于青少年人,主要表现为扁平的褐色皮损,表面略光滑。

  • 鸡眼:容易与跖疣混淆。鸡眼多表现为圆锥形的角质栓,是由于挤压摩擦等导致,往往疼痛明显,多单发。而跖疣多表现为圆形灰黄色角化斑块,刮去表面常见出血点,疼痛不明显,往往多发。

  • 假性湿疣:容易与尖锐湿疣混淆。假性湿疣一般颜色呈粉色,表面光滑,像鱼卵或者像绒毛状,皮疹间一般不融合,醋酸白试验常为阴性。而尖锐湿疣一般表面粗糙,呈菜花状,皮疹可融合成大片,醋酸白试验常为阳性。
  • 皮赘(软纤维瘤):表面要比疣光滑,颜色接近皮肤的颜色。
治疗

疣应该去哪个科室治疗?

皮肤性病科。

疣需要治疗吗?

一部分患者的疣在 2 年内可以自行消退,但当有以下几个情况的时候,是需要积极进行治疗的:

  • 疣长期存在或越长越多越长越大;

  • 患者自觉影响美观;

  • 有疼痛等不适症状等。

疣能自己消失吗?会不会越来越多?

多数儿童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的疣在 2 年内可自行缓解。

成人的疣自行缓解往往较儿童缓慢,可能需要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来自行缓解,而且还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疣会越来越多。

疣有哪些治疗方法?

使用液氮冷冻、激光、电灼、光动力、外用药物等方法可以将此去除。

  • 液氮冷冻: 使用低温液氮置于皮疹处,治疗后局部会起水疱,只要水疱不破溃,碰水洗澡均不受影响[1]。冷冻治疗的时间与疣的大小和数量等因素有关,一般一周左右水疱脱落,脱落后两周内基本恢复,如皮疹仍存在,2~3 周后需再多次进行治疗。 此方法简单,创伤较小,但可能的不良反应有:

    • 治疗时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
    • 治疗后所起的水疱大小不一,有的人只起小水疱不影响生活,有的人可能会起比较大的水疱,较大的水疱就需要使用无菌注射器抽掉,之后三天左右不能碰水。而且冷冻后形成的水疱破损会流出液体,如果这些液体流到皮损处还会诱发寻常疣[1]
    • 可能一次治疗不能彻底,需要第二次或者多次治疗;四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的改变(加深或减退)。
  • 激光或手术治疗:皮疹局部注射麻药后,使用电离子或者激光将皮疹烧灼掉,或使用手术刀将皮疹切除。此方法的好处是治疗可以把握深度,一般激光治疗次数比冷冻治疗少,进行手术的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就可以完全去除皮疹[1]。 一般激光或手术治疗的时间和疣体大小、数量有关,术后通常需要 2~4 周恢复。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如下:

    • 局部注射麻药时疼痛;
    • 治疗后有感染可能,最好局部不碰水需要数天,并外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等;
    • 存在愈合不良的可能;
    • 可能会留下疤痕。
  • 外用药物:干扰素、维 A 酸 、水杨酸等药物外用,可使得上皮逐渐剥脱。但外用药物常会导致皮肤刺激,且需长时间使用,再者较多较大的疣仅使用外用药物效果较差。外涂后可能会出现红斑、灼烧感等不良反应,过敏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性皮炎患者禁用。

image

疣需要定期复查吗?

疣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尤其在进行激光或者冷冻治疗后建议每 2~3 周复查一次,因为疣可能再次复发。

疣治疗后会复发吗?

疣在治疗后是可能会复发的,不少患者经常复发。

生活

疣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吗?

饮食上不需要特殊注意,平日均衡营养即可。

疣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吗?

因疣具有传染性,且多为接触传染,所以生活中注意避免公用物品,如毛巾、拖鞋、指甲刀等,避免患处直接接触他人,尤其是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避免有性生活。

疣影响生育吗?

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等均不影响生育,但尖锐湿疣可能会导致妇科炎症从而影响生育,还有传染给胎儿的风险[6]

预防

疣可以预防吗?

  • 生活中注意避免公用物品,如毛巾、拖鞋、指甲刀等以及避免接触他人有皮损处。
  • 多吃蔬菜水果,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 注意保持性生活的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