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张子峰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拇外翻是一种骨骼畸形,是指大脚趾和脚掌连接处向外侧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种复杂的解剖畸形,并且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该病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见的病变。
拇外翻直接影响正常行走及脚形的美观。
患者可同时发生拇囊炎、疼痛、脚垫(俗称脚茧)、鸡眼、爪形趾、其他脚趾畸形等,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
拇外翻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先天遗传和后天错误受力。
在拇外翻的患者中,80% 以上是女性,只有约 20% 的患者是男性,原因如下:
拇外翻早期病变而疼痛较轻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保守治疗。
是不是需要手术,要看病情,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尽早手术。
拇外翻手术已经比较成熟,治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很多隐患。
首先,手术切口通常较大,手术中对周围软组织韧带、血管及神经损伤较大,这常引起术后足部活动不利及血运不畅导致疼痛。
其次,术后采用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时间较长,恢复较慢,很有可能造成足踝局部功能活动受限。
患者在有疼痛症状或者畸形有加重趋势时应尽早手术。
如果畸形长时间无加重,且没有不适的症状,可暂时保守观察。
如果畸形逐渐加重,当涉及 2~5 趾,还要做其它足趾手术,手术效果也要差一些,因此当畸形有加重趋势时应尽早手术。
内固定是手术中将骨折复位之后加以固定的工具,一般多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钢板、张力带钢丝、拉力螺钉、经皮克氏针 等。
拇外翻手术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克氏针、国产钉板和进口钉板三种类型。
拇外翻矫形手术最常用的是通过截骨改变足部受力点。
这种截骨相当于人为制造骨折,其目的是纠正畸形;骨折的病人通常需要打钢板固定骨折断端,避免骨折愈合不良,或因为受力不当再次出现畸形。
足部软组织少,内固定如体积小,无不适可以不取,但日久有断钉现象也属正常。如体积大可能有不适感,需取出。
拇外翻人群的饮食和正常人无异,没有需要特别忌口的食物。
可以,𧿹外翻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足趾部位受力少的运动,例如游泳、仰卧起坐等,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运动造成疼痛的加重。
在无明显疼痛时,𧿹外翻患者也可以参与足部受力的运动,前提是要穿着合适的鞋子,且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不会出现𧿹趾处的疼痛加重。
可以通过特定的关节松动训练、足底肌肉训练、下肢平衡及力量训练来缓解𧿹外翻患者的疼痛、改善𧿹外翻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关节松动训练
关节松动训练可以减缓𧿹外翻患者关节处的疼痛,增加关节灵活度,𧿹外翻者可以进行第一跖趾关节(𧿹趾与第一根跖骨所形成的关节)由内向外滑动的关节松动以及动态关节松动。
足底肌肉训练
足底肌肉训练可以加强足底的力量,改善足弓的形态,防止由于足弓塌陷进一步加重𧿹外翻的严重程度。
可以采用足底抓毛巾的训练来加强足底肌肉力量。患者坐位,膝关节弯曲,足底着地,在足底放一条平整的毛巾,然后足底发力抓动毛巾使毛巾收聚,然后调整毛巾平整后再次发力重复上述动作,重复 15~20 次。
下肢平衡练习(单脚站立)
𧿹外翻者由于足部形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下肢的平衡功能,进行下肢平衡练习有助于改善𧿹外翻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练习时,患者站立位,使练习一侧的𧿹趾尽可能的处于正常位置,然后抬离另一侧腿,保持单腿站立的姿势,根据自身能力维持 30~60 秒,然后休息 15 秒,重复 3 组。
注意练习时身边需要有可以扶着的物体,以免训练时发生意外跌倒。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𧿹外翻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导致下肢活动的减少,可能会造成下肢肌肉的萎缩、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等情况,影响下肢整体的运动功能,𧿹外翻患者可以通过训练下肢肌肉来避免以上情况,𧿹外翻患者可以做大腿及小腿的肌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