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胫骨平台骨折是发生在胫骨近端的一系列严重损伤。因为胫骨平台外侧髁的承重能力比内侧更低,所以在遭受外力冲击时,胫骨平台外侧更易发生骨折。
当受到严重外力冲击,如车祸、高空坠楼等,可能会出现内外侧同时骨折,即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同时还可引发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等损伤。胫骨平台骨折作为关节内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10]。
按照临床医生所用的专业分类,胫骨平台骨折总体可分为 3 种类型:
第一种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低能量跌倒造成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第二种为年轻患者因为运动损伤或者跌落伤导致的骨折,这类骨折的功能恢复预后很好;
第三种为高能量机制损伤,如:重大交通意外、严重跌落伤或者高速运动过程中的损伤,一般会导致最为严重的问题和极差的预后。
按照治疗分类: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关节内骨折,胫骨内、外侧髁合并骨折,同时可能涉及软组织、血管及韧带损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没有外伤史发生的骨折,在临床上 X 平片上可能无明显损伤表现,容易漏诊。
较为常见。发生概率占所有骨折中的 1% 。
胫骨平台骨折多见于受到高能量损伤的年轻人。
老年人患胫骨平台骨折的数量也越来也多。胫骨平台骨折占老年患者所有骨折的 8%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年龄在 60~70 岁之间。
胫骨近端松质骨的质量和分布与年龄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降低。
胫骨近端松质骨的质量和分布与性别也密切相关。60 岁后女性骨密度和骨强度与同年龄段的男性比较有明显差异。所有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60.86% 是女性,女性发病率更高,因此老年女性患者是胫骨平台骨折的高危人群。
常见临床表现有疼痛及压痛、畸形、活动障碍、肿胀等:
疼痛及压痛:疼痛常发生在膝关节周围,可以在膝关节活动时发生,也可以在膝关节不动的情况下发生,外伤后疼痛反应剧烈,触压痛发生膝关节周围;
外观畸形:不明显;
活动障碍:骨折后会出现反常活动的情况,另外,由于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会限制膝关节的活动;
肿胀: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骨折后常有关节内积血,同时可能有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膝关节严重肿胀。
间接或直接暴力(高能量损伤)。如:严重撞击、坠落损伤、车祸等,常见于青壮年。
低能量损伤。年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或者跌落伤导致,也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体。
临床上根据询问患者的病史(有无受伤史等),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的诊断,最终的确诊需要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隐匿性骨折来说, X 线平片容易漏诊,需要进一步结合 CT 和 MRI 结果进行判断。另外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同时合并软组织损伤, CT 联合 MRI 诊断的效能较高。
骨科、创伤外科。
胫骨平台骨折造成下肢承重的不稳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仅限于有基础慢性病或骨质疏松等病人;
虽没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愈合,也可采取积极的手段,即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过度肥胖、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
非常严重。
膝关节作为下肢关节,主要功能是承受体重和参与步行等。如果膝关节严重僵硬,以至于无法提供正常的屈曲角度,将会导致下肢中心异常,从而造成步态异常。长此以往,髋关节、脊柱会出现代偿现象,最后可能会展为严重的脊柱侧弯。
应及时修正康复方式。
在康复过程中应当遵循「三无」的康复原则:无疼痛、无刺激、无应激。康复治疗需要在尽量少的产生疼痛的情况下进行,应当增长每次关节活动的时间,而非增加疼痛,当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疼痛难忍时,应及时修正康复方式。
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自行抬高患肢无不适感;
X 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用适当力量扭转患肢,骨折处无反常活动;
外固定解除后,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
将膝关节抬到高于心脏水平的高度、从脚向膝关节的方向按摩小腿,弹性绷带轻度加压包扎或佩戴弹力袖套都可以缓解膝关节肿胀。
此外,还可以进行间歇踝泵动作来促进肿胀的消除,即踝关节的用力屈与伸,坚持 5 秒的时间。此动作原理是通过肌肉的收缩,促进血液流动,进而也会促进淤积的组织液流动,消除肿胀。
若早期肿胀严重,患者可以进行局部冷疗法,即用冰袋置于发炎肿胀部位,冰敷时长为一次 10~15 分钟,若术后肿胀严重,一天可以进行 2~3 次;此外,在康复训练后也可以用冰敷的形式来消肿止痛。
可以。
对于刚做完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常采用一些物理因子疗法来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或减缓手术部位的水肿和疼痛,例如:
神经肌肉刺激:强化肌肉力量、促进神经肌肉再教育、消肿;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控制疼痛;
气压治疗:控制疼痛、消肿。
超声波治疗:促进骨折愈合。注意儿童骨骺处禁用。
骨折恢复中后期,疼痛问题解决之后,可以进行热疗法、音频电疗法,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疤痕,松解粘连,可以预防膝关节僵硬。具体使用时长和参数,根据个体健康水平和恢复情况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操作。
最主要的方法是冰敷,冷敷的治疗原理是局部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微循环降低 60% ,减少血液进入周围组织,进而减少局部炎症和水肿的产生并使运动及感觉神经减少,使痛阈增高,减轻患者疼痛。
如果疼痛剧烈冰敷无法缓解时,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应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临床上常结合应用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术后疼痛,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术后早期并发症:
切口感染:有糖尿病史患者,通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果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地控制血糖,可能会对骨折的愈合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患者者可能继发术后感染。
伤口不愈合:的常见原因是切口愈合不良,继发感染。术后早期伤口的无菌消毒、及时更换敷料和保持干燥非常重要。
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胫骨平台软组织覆盖少,严重骨折时多伴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伤后 3 天内是水肿高峰期,此时手术可导致切口关闭困难,若强行关闭可引起肌肉受压或皮瓣坏死,最终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长时间制动、术中损伤血管、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会加大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术后晚期并发症可能有创伤后关节炎、膝关节僵硬、畸形愈合等。
早期康复阶段应该关注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训练,来预防关节僵硬。骨折早期膝关节有疼痛肿胀的症状,切不可盲目活动肢体,避免损伤加重。
持续被动运动(CPM)最初主要用于降低关节手术或外伤后的关节僵硬程度,它可以抑制关节僵硬时病理学阶段的出血、水肿、肉芽组织和纤维化。
部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因为术后关节肿胀疼痛及心理上的恐惧,难以坚持主动训练。通过机器持续被动运动,可促使患者被动运动,减少主动用力的疼痛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冰敷消肿:把碎冰块放在冰袋里,总量不超过冰袋总容量的 2/3 ,排出空气将袋口封闭。把冰袋放在膝关节处,如果觉得温度太低,可以在冰袋与皮肤之间放 1 层毛巾。每次冷敷时间为 15~20 分钟,每隔 2 小时进行 1 次,直到膝关节处的疼痛和肿胀消失。
F12. 踝泵练习
A75. 臀肌等长收缩
F48.患侧不负重的双拐步行训练:需要在手术侧下肢不负重的状态下进行。
CPM 设备训练:刚开始时从 0°~30° 开始,要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反应。
F13.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在疼痛可控之后,在膝关节下垫毛巾卷开始训练,可以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
F62.髋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训练:目标是膝关节至少能达到 0~90° 的屈膝范围。
F15.直腿抬高练习
F73.仰卧位足跟滑动训练
手术伤口一旦愈合,需要治疗师进行髌骨松动,来确保髌骨恢复量好的活动轨迹。
在早期训练结束后,运动强度可随着患者的耐受性逐渐增加。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后, CPM 设备可以停用;
手术 4 周,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应达到 90°;
术后 6 周以后,可以进行患侧部分负重训练,负重耐受程度根据耐受情况增加到 50% 左右的体重,并进行全面牵伸训练,来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
在术后 8 周,膝关节应该达到全关节屈伸范围;
此外,还要重点关注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训练,强化膝关节、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推荐做以下练习:
术后 12 周时,患者可以根据 X 线片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训练强度和负重运动。若可以开始负重运动,同时继续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具体康复训练动作:
饮食上应该清淡一些,同时要禁烟禁酒,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平常饮食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类、大豆类等食物。另外每天可以喝 300 ml 左右的纯牛奶或者鲜牛奶,来保证每日的钙摄入。
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因为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废用性肌萎缩。另外,由于长期卧床制动,关节韧带都得不到牵拉而自动短缩,以及关节周围肌肉失去弹性,形成关节挛缩畸形。
一般来说,术后之后的前几天会因疼痛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患者也要进行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来保证膝关节的活动。
动作:胫骨平台骨折后期,患者可以做慢走、功率自行车、仰卧起坐、蹲起等非竞技性体力活动;
训练:患者还需要注意髋关节、膝关节周围的力量训练,以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运动:患者应延迟恢复运动,直到受伤侧下肢的力量、灵活性和平衡功能接近于未受伤的腿时再开始。运动员在重返运动之前,需要进行敏捷性训练,直到运动时不会感到疼痛或关节不稳定,并且克服恐惧心理后,再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
可以预防,措施如下:
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每周进行 3~5 天的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体育活动更推荐力量训练,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另外要保证每日的钙摄入,平常饮食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绝经期女性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常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这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