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子滑囊炎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大转子滑囊在身体哪个部位?

股骨大转子为股骨外侧上方一个凸起的骨性标志,当外展大腿时,在大腿外侧上方摸到的凹陷就是股骨大转子。大转子滑囊位于臀大肌肌腱附着点与大转子后外侧骨突之间,是髋部几个滑囊之一。

大转子滑囊炎是什么病?

「大转子滑囊炎」是临床上描述髋关节外侧周围疼痛伴有局灶性压痛的总称,但鉴于炎症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红、肿及热不常见,只有痛这个特征,因而多采用「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来准确描述这一疾病。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是指股骨大转子附近的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或损伤,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其主要病因包括:臀小肌肌腱、臀中肌肌腱的炎症或撕裂、股骨大转子周围滑囊炎等。

发病时,患者股骨大粗隆处肿胀,隐痛不适,浅囊发炎、微肿,大转子部位呈饱满状。向对侧斜前方踢腿疼痛剧烈,为减轻疼痛,患者常使下肢处于屈曲、外展和外旋位。行路过长、站立过久、天气变化或在夜间,症状可加重,严重时患者走路跛行,睡觉时不敢向患侧侧卧。

症状

大转子滑囊炎有哪些症状?

  1. 局部肿胀。由于局部反复摩擦而引起滑囊充血、水肿、渗出,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大转子后方的凹陷常消失,髋外侧异常丰满;
  2. 疼痛。患者通常开始阶段无明显症状,起病较慢、不容易被发现,髋部外侧偶有间歇性尖锐痛,一般不涉及大腿后部,往往可放射至大腿外侧及大腿前侧,可与下背痛或外侧膝关节疼痛合并出现,引起异常步态。久站、久坐或侧卧位压迫疼痛部位可加重症状,临床查体上,外展、外旋主动抗阻或牵拉大腿后外侧肌肉都可加重该症状出现;
  3. 压痛。髋关节活动时疼痛,早期有摩擦感或摩擦音,局部有压痛症状。
病因

大转子滑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转子滑囊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与臀中肌和臀小肌腱病 / 撕裂、外部髋关节炎等疾病相关,滑囊炎和肌腱病常常共存。

髋关节外侧股骨大转子周围有 3~4 个滑囊,主要包括:臀大肌下滑囊、臀中肌下滑囊和臀小肌下滑囊。这些滑囊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并减少减少髂胫束活动时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的摩擦,减少大转子骨突部的压强,使肌腱可以在股骨大转子表面平滑地进行收缩和舒张运动。

正常情况下,滑囊内液体极少,由于股骨大转子向外突出且表面粗糙,在日常生活或活动中,臀大肌等肌腱反复磨擦,或该处直接受到外力多次撞击,使得滑囊反复受到摩擦、刺激,进而引起滑膜充血水肿、渗出,使滑囊积液、扩张,从而形成大转子滑囊炎。

大转子滑囊炎常见吗?好发于哪些人群?

放射学检查结果显示,大转子滑囊炎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在 4% 至 46% 之间,臀肌肌腱病的发病率在 18% 至 50% 之间,且两者往往共同存在,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 2.4:1。

运动员,特别是举重、长跑、自行车等项目的运动员较容易发病。

大转子滑囊炎诱发因素有哪些?

  1. 年龄。年龄越大,身体关节软骨、肌腱等退变明显,加之可能存在其他肌肉劳损等微细损伤的累积,更容易出现滑囊炎等疾病;

  2. 外伤或反复进行臀肌发力的活动。臀肌过度用力导致的微创伤或肌腱炎、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均可诱发大转子周围滑囊炎。例如:姿势不良下进行长跑、长距离行走及自行车骑行(特别是座位过高)等;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也可诱发滑囊炎。由于生理和发育上的原因,滑囊、腱鞘和关节滑膜在产生和功能上很相似,所以其发病原因也相似,因此,感染(局部的细菌性感染)、化学性刺激、类风湿性病变等,均可能诱发滑囊炎;

  4. 外部环境。潮湿、寒冷等因素也是本病的诱因。

诊断

大转子滑囊炎在什么情况下需就诊?

较为轻度且初次出现的大转子滑囊炎,可在合理休息及去除前面提及的诱发因素后,得到缓解。若患者反复发作且疼痛情况较为严重,经久不愈,则需尽快到医院或专业诊所,评估是否有髋关节炎等其他疾病或损伤,并进行专业性治疗。

大转子滑囊炎需要看什么科?

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骨科,以及具有医疗资质的康复诊所。

大转子滑囊炎是如何进行评估的?

  1. 询问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髋部外侧方疼痛不适,跑跳或走路多时明显。疼痛可以放射至大腿后外侧、髋部周围、臀部、腹股沟区或坐骨结节。

  2. 触诊压痛:检查者进行触诊检查,判断是否有压痛或异常。患者通常大转子部位有局部肿胀,肿胀明显时大转子后方的凹陷消失,局部可摸到直径约 3~4 cm 的扁平肿块,局部触诊大转子时产生压痛,严重者触及可产生囊性感,患者不能向患侧卧。

  3. 临床指证:患者的患侧下肢常处于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位,以使臀部肌肉放松来减轻疼痛。被动髋关节内旋,使臀大肌紧张压迫大转子滑囊时,疼痛加剧。

  4. 影像学检查,具体见下一个词条。

大转子滑囊炎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吗?

需要。影像学检查是帮助确诊大转子滑囊炎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大转子滑囊炎经典的影像学评价手段主要包括:X 线平片、超声检查、 MRI 。

  • X 线片:髋关节 X 线片检查常为阴性,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见大转子周围组织出现钙化斑,提示有慢性炎症。
  •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大转子滑囊炎的首选。滑襄炎时,可见滑襄增宽积液、襄壁增厚,急性期有血流信号增多现象。同时,超声检查还能显示臀中肌和臀小肌转子附着处的腱病钙化等,还可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滑囊内的注药治疗。
  • MRI 检查:如果怀疑髋部或腹股沟区有隐匿性肿块或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时,应行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转子滑囊炎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大转子滑囊炎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转子骨骺炎、髋关节炎、大转子化脓性骨髓炎、髋关节结核、肿瘤、感觉异常性股痛等相鉴别。

  • 大转子滑囊炎应该与原发或继发的髋部肿瘤相鉴别,如果怀疑髋部或腹股沟区有隐匿性肿块或肿瘤,应行 MRI 检查明确诊断。
  • 大转子滑囊炎应该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如果怀疑有,应检查血液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以鉴别诊断;
  • 大转子滑囊炎应该与感觉异常性股痛和坐骨神经痛相鉴别,因为其都表现为大腿外侧的疼痛,但感觉异常性股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在叩击其大转子时不会诱发疼痛,肌电图可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大转子滑囊炎需要治疗吗?

需要。大转子滑囊炎确诊后,患者需要及时寻求专业治疗,以免症状加剧,累及其他关节,产生严重后果。

大转子滑囊炎有哪些治疗方式?

大转子滑囊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自愈性的,大多数病例以保守措施治疗,成功率超过 90%。但仍有少数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滑囊切除术、髂胫束带延长术或臀肌腱修复术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1. 休息。对于急性期(疼痛出现时)的患者,应注意及时休息和保暖,适当卧床、减轻体重、限制导致滑囊炎的动作,如长期行走或长距离跑、剧烈髋部发力的运动。
  2. 物理治疗。急性疼痛时,患者应该遵循「PRICE 原则」,进行冷敷等处理。对于绝大多数慢性大转子滑囊炎的患者,常用的物理疗法主要为温热疗法,热疗可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热疗方法有:热水袋、热敷、电疗。物理治疗也可采用微波治疗、超短波治疗、远红外线治疗、氮氖激光以及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等治疗方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反应消退,缓解疼痛。(治疗剂量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去医院或专业康复诊所治疗)。
  3. 局部封闭注射。用盐酸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混合制剂对大转子局部痛点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4. 小针刀疗法。可以有效松解粘连,改善疼痛症状。
  5.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国内外普遍认为治疗骶髂关节炎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训练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适当进行小范围无痛的训练等,维持关节活动度,加强脊柱及骨盆稳定性。(详细训练动作见下个词条)
  6. 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医嘱和病情,合理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等。
  7. 手术治疗:根据医嘱和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滑囊。

大转子滑囊炎在家能做哪些康复训练?

  1. 放松大转子周围紧张的组织和肌肉。
    • 髂胫束泡沫轴放松:放松髂胫束,减少大腿外侧组织的张力,从而减轻对外侧大转子的牵拉和摩擦,缓解疼痛和不适的症状。
    • 臀肌泡沫轴放松:通过放松臀部肌肉,解决因臀部肌肉过紧导致外侧肌肉链张力增高引起的疼痛问题,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 俯卧躯干拉伸(单侧 / 双侧)。适当进行牵拉运动,延展紧张的骨盆周围肌肉,改善功能。
  2. 臀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 臀桥:通过增加臀部肌肉力量,激活薄弱臀肌,提高患者核心区的稳定性,减少髋关节周围肌肉的过多发力及损耗,促进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
    • 侧卧外展抬腿训练:通过增加臀中肌、臀小肌的力量,改善因为臀中肌和臀小肌力弱导致的大转子滑囊炎,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减少髂胫束等的代偿作用,促进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
  3. 核心肌肉的稳定性训练。
    • 单腿不稳定平面站立平衡训练:在站立位下,进行患侧单腿平衡及控制训练,增强患侧髋周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 四点跪位抬手 / 抬腿核心稳定练习:进阶性地锻炼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增强身体核心稳定性,优化身体负荷分配和肌肉平衡。(此训练如果患者感觉比较难,可在保持起始姿势的基础上,只练习抬手,或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需注意的是,居家练习,如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以防病情严重。

大转子滑囊炎可以服用药物治疗吗?

需要服用药物治疗。不同治疗方式配合不同药物使用:

  • 口服用药:根据医嘱和病情,合理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镇痛药物(如消炎药、布洛芬,但应严格控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 封闭治疗:用盐酸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混合制剂对大转子局部痛点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

大转子滑囊炎需要手术吗?

大转子滑囊炎是否需要手术视病情而定。

一般而言,不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出现病情加重、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等少数难治性病例,应尽快就医,根据医嘱和患者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滑囊切除术、髂胫束带延长术或臀肌腱修复术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image

生活

大转子滑囊炎可以自己好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转子滑囊炎是自愈性的。在经过适当休息、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后,症状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成功率超过 90%。但当出现过度劳累、运动过量、长时间髋关节外展发力、受凉等诱发因素时,容易复发。

大转子滑囊炎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 在生活上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深蹲或跷二郎腿等。避免过度劳累,应劳逸结合,坐立 1~2 小时后建议起来走动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2.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对于大转子滑囊炎的患者,若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应保持良好的腿部坐姿,不要内收大腿,同时建议垫高电脑显示器,尽量平视或轻微仰视屏幕,或者将座椅适当降低。

  3. 饮食上,建议饮食清淡,多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高蛋白类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戒烟戒酒,肥胖的患者应该根据医嘱进行适当控制体重。

预防

大转子滑囊炎有哪些常见预防措施?

  1. 尽早明确诊断。大转子滑囊炎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由于大转子滑囊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转子骨骺炎、髋关节炎、大转子化脓性骨髓炎、髋关节结核、肿瘤、感觉异常性股痛等疾病相鉴别,若有其他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
  2. 关注身体异常姿态。时刻关注自身走路或跑步姿态,尤其是下肢和骨盆是否有不对称等异常形态。当出现大转子处疼痛时,及时就医。
  3. 大转子滑囊炎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大训练量活动,应该及时休息,当疼痛较为严重时,可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药、布洛芬等)进行止痛,并及时就医。
  4. 日常进行稳定性训练,以增加髋关节核心稳定性,预防大转子滑囊炎的发生。不断强化核心区的力量及稳定性,提高肌肉功能,预防损伤。以下两种训练可以作为日常的训练方式,每个动作每天一次,每次 2~3 组。
    • 髂胫束泡沫轴放松:通过放松髂胫束,减少大腿外侧组织的张力,从而减轻对外侧大转子的牵拉和摩擦,缓解疼痛和不适。
    • 侧卧外展抬腿训练:通过增加臀中肌、臀小肌的力量,改善因为臀中肌和臀小肌力弱导致的大转子滑囊炎,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减少髂胫束等的代偿作用,促进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Weber, A. E. , Bell, J. A. , & Bolia, I. K. . (2021). Hip abductor and peritrochanteric space conditions.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40(11).
[2] 付秋. (2020).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饮食保健, 007(003), 220.
[3] 赵志鹏, 谷岩, 张旭, & 黄桂荣. (2017). 用铍针疗法治疗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15), 191-192.
[4] Matteson, S. . (1996). Trochanteric bursitis (greater trochanter pain syndrome).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5] Anderson, T. P. . (1958). Trochanteric bursiti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39(10), 617.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