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骨科主治医师
曹青刚骨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股骨是大腿内的骨骼。股骨上端的外侧隆起叫「大转子」,下内侧隆起叫「小转子」。股骨转子间骨折即发生在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的区域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骨折,特别常见于有骨质疏松的人群。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对于人体其他部位,股骨转子间区的骨质血运非常丰富,骨折后极少出现不愈合的情况。
因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患者会由于各种原因死亡。因手术风险离世的患者较少,大多数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而离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
据国内外的统计数据,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大约为 50%,也就是说骨折一年后仅有一半的人存活,离世的绝大部分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
尽管转子间区域血运供应丰富,骨折后愈合容易,但是老年患者多多少少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伤后一年内的死亡率极高。
因此,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主张行手术治疗,让患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卧床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伤后的生存率。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方法有多种,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为 Tronzo-Evans 法,可将转子间骨折归纳为 5 型:
临床上,最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为 III 型,不稳定,约占转子间骨折的 45.1%。
患者一般都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查体会发现髋部肿胀,髋部后外侧有时可见明显瘀斑,局部有明显压痛。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骨质疏松患者,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外伤等。
老年人姿势、步态紊乱,视力、听力下降,很容易跌倒。
在跌倒的过程中,股骨转子间区承受了较大的扭转暴力,再加上老年人骨质量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后容易出现转子间骨折。
骨科、康复科或者创伤骨科。
股骨转子间区血运供应丰富,骨折术后一般三个月即可康复。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手术。但对于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要先评估可否耐受手术。如不能耐受,需先处理内科疾病,待患者内科疾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采用胫骨结节牵引制动患肢,10~12 周后再逐渐下地活动。保守治疗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所以近年无论哪种类型的转子间骨折,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可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目前内固定方式很多,常见的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Gamma 钉、动力髋螺钉等,甚至可以髋关节置换。
在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因患者术后早期行动不便,所以建议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粗粮等,以防便秘。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卧床时间久,更应注意预防便秘。
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尽早进行髋关节的功能康复锻炼,并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康复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伤后生存率密切相关。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因外伤导致。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应预防跌倒,家里可安装扶手,照明应充足,避免乱堆乱放杂物,穿合脚的鞋子,雪天、雨天尽量避免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