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梁培禾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膀胱结石是指存在于膀胱内的结石,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主要表现是疼痛、排尿相关症状和血尿。
通过药物、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法促使结石排出即可治愈,预后较好。
原发性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多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常发生在男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膀胱结石的发病率不断下降。
继发性膀胱结石是指来源于肾脏、输尿管或由于尿道梗阻(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肿瘤等引起)、感染、膀胱内异物等原因而形成的结石。
在上世纪 60 年代,我国膀胱结石的发病率约占整个泌尿系统结石的 60%,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不断下降。
膀胱结石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地区、种族、年龄差异,这与生活水平、生活习惯以及婴幼儿喂养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在经济发达地区,膀胱结石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且多患有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而在贫困地区则多发生于儿童。
膀胱结石发生的男女比例差别很大,一般男女发病之比为 10:1,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尿道细长(尤其是儿童),较弯曲,而且老年男性多有前列腺增生,易造成尿道梗阻所致。
膀胱结石如表面光滑且没有感染,即使在膀胱内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也不至于造成明显的危害。
一般而言,因结石刺激,膀胱粘膜往往呈慢性炎症改变。有感染存在时,粘膜充血明显,且可以出现大泡状水肿、出血和溃疡,在膀胱底部和结石表面,会粘附有脓苔。
如果结石造成尿道梗阻,可以引起膀胱结构的改变,长期梗阻可以使肾脏和输尿管发生病变,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可以引发肾盂肾炎及输尿管炎。
长期感染的患者可以出现膀胱周围炎症,使膀胱与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甚至穿孔。
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壁发生癌变,一般多为鳞癌,少数可为膀胱黏液性腺癌。
大多数膀胱结石,由于局部刺激、损伤、梗阻和感染,可以产生各种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尤其是尿道梗阻已有残余尿者(残余尿指排尿后仍残存在膀胱内的尿量),结石有时虽然较大却无明显症状,仅在做 X 线尿路检查时发现结石。
膀胱结石的主要症状为疼痛、排尿相关症状和血尿。疼痛可以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和会阴部钝痛,也可以为明显或剧烈地疼痛,常因活动和强烈运动而诱发或加剧。
如果疼痛系结石刺激膀胱底部粘膜而引起,则常有尿频和尿急,排尿末疼痛加剧,且可伴终末血尿。
患者常欲以卧位以求疼痛缓解。结石嵌于膀胱颈口,则出现明显排尿困难,排尿时常呈滴沥状,亦可尿流中断或突发小便不能排出。
出现排尿困难时,患者必须改变体位或摇晃身体,才能继续排尿,此时突然发生的剧痛可放射至阴茎、阴茎头和会阴部。尿流中断再继续排尿时可伴有血尿。
小儿患者,常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大声哭叫,用手牵拉或搓揉阴茎或手抓会阴部,并变换各种体位以减轻痛苦。
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背部和髋部,甚至可放射至足跟和足底。患者因排尿困难用力排尿时,可使尿粪同时排出,甚至可引起直肠脱垂或疝。
膀胱结石合并感染时,出现尿频、尿急、血尿和脓尿。
膀胱结石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尿道梗阻、膀胱内异物、感染、代谢性疾病、寄生虫及其他因素。
膀胱结石的成分受尿液的酸碱度等影响,且与地区有关。一般来说,非感染性结石以尿酸、尿酸盐和草酸钙为主,感染性结石则以磷酸镁铵、磷酸钙和磷酸磷灰石为主。
但由于尿液的酸碱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膀胱结石可以由不同的尿盐结晶分层而成。如果为膀胱软结石则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磷酸钙。
长期憋尿是有可能引起膀胱结石的,因为随着膀胱容量的扩大,膀胱内聚集尿液增多,尿液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有利于结石的形成,而且,尿液长时间不流动,对于结石形成也有利。
不仅如此,长期憋尿还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甚至膀胱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尿不尽、排尿费力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生活中应养成多饮水、及时排尿的好习惯。
膀胱结石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体检、B 超、X 线检查,必要时行膀胱镜检查。体检时结石较大者经直肠和下腹部、女性经阴道和下腹部的双合诊可摸到结石。
超声检查对诊断膀胱结石很有价值。X 线检查是诊断膀胱结石的可靠手段,由于结石可同时发生于多个器官,因此必须拍摄全腹部平片。
一些特殊类型的结石在平片上看不清时,可行膀胱造影,有助于诊断。膀胱憩室中的结石在 X 线平片上出现在异常部位,且较固定,不易引起注意,甚至膀胱镜检查时也易忽略,CT 可确诊。必要时行尿路造影以了解结石情况。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结石最可靠的方法,因为膀胱镜检查是借助于照明设备,在直视下对膀胱进行检查,影象清晰,不仅可以看清结石的特征,还可以发现有无其他病变,如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炎症改变及癌变等。
全腹部平片上需要与膀胱结石相鉴别的情况有:盆部静脉石、输尿管壁段结石、膀胱肿瘤表面钙盐沉积、肠道肿物或粪石以及子宫肌瘤等。
泌尿外科。
膀胱结石的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为:
取出结石;
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和因素。有时原因在取石时可一起处理,如前列腺增生、膀胱内异物和憩室,有时则需另行处理,如尿道狭窄。有些因素应在治疗后继续处理,如感染、代谢异常和营养不良等。
适应证:
结石直径小于 0.6 cm;
结石表面光滑;
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
结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滞留于局部小于 2 周;
特殊成分的结石,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推荐采用排石疗法。
膀胱结石治疗的常用方法有:
体外冲击波碎石;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尿道碎石术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具体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及医院医疗水平而定。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对准结石,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击碎体内的结石,使碎石随尿液排出体外。
一般分为 X 线定位和超声定位,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多数患者不需要麻醉。
有些专家认为排空膀胱后结石位置比较固定,不容易移位,易于击碎,故应在排尿后再行治疗,但也有专家认为膀胱胀满时可以将肠管向上推移,冲击波可直接通过腹壁进入膀胱,不经过肠管,且膀胱内有尿液时空隙大,粉碎的结石易于散开,利于全部击碎,因此不建议排空膀胱。
由于不同医生偏好不同,治疗前应向操作医生进行详细咨询。
所谓经尿道碎石术,是指经过患者的尿道插入各种碎石器械将结石钳碎、击碎后将碎片冲洗出来,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有不同的碎石器械可供选择。
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术的分类和选择顺序为:
经尿道激光碎石术(首选);
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推荐);
经尿道机械碎石术(可选);
经尿道膀胱超声碎石术;
经尿道液电碎石术。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顾名思义,是一种开放手术,即通过切开膀胱取出结石,这种手术方式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同时处理膀胱内其他病变,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此外,对于儿童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时间不宜过长者、合并严重炎症或肿瘤者更宜采用此种手术方式。
膀胱结石手术的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粘膜损伤、膀胱穿孔、尿道假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尿道狭窄等。
结石残余物的直径不超过 4 mm 称为残余碎片,大于或等于 5 mm 的结石则称为残余结石。
有残余碎片或残余结石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以确定有无导致残石碎片难以排出的致病因素,并进行适当的预防及治疗。
对于膀胱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该先控制感染再碎石,尤其是感染急性期的患者不宜碎石。如果此时患者发生尿潴留,可暂时进行留置导尿管,待感染控制后处理结石。
考虑到对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影响,对于妊娠合并结石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原则上对于结石较小、没有引起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采用综合排石治疗,包括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量、解痉、止痛和抗感染等措施促进排石。
膀胱结石一般没有什么生命危险,有的患者因为没有什么不适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及时就诊,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含有很多例如尿酸盐类等代谢废物,当有结石存在时,盐类可能会在原先结石的基础上不断粘附聚集增大,而且,结石频繁堵塞尿道,容易导致尿不尽,尿液蓄积,引发膀胱炎或者癌变。虽然不会很快危及生命,但延误治疗,损害健康,最终得不偿失。
有一部分膀胱结石是前列腺增生继发形成,据统计,这一部分发病率占到 10% 左右,一般治疗原则是不仅要处理膀胱结石,还应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大部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都可以同期处理,至于术中处理先后需要结合结石大小以及前列腺的情况综合判断。
如果选择手术处理膀胱结石,应注意以下禁忌:
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可先进行导尿或者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待内科疾病控制后再手术;
膀胱内感染严重,需要先控制感染,再手术取石;
全身情况差,体内重要器官有严重病变,不能耐受手术的。
膀胱结石手术取石的并发症包括:
出血,一般 1~3 天内多有轻度的肉眼血尿,这类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漏尿,开放手术可能出现切口漏尿,经尿道手术可能出现膀胱壁损伤、穿孔等,发生漏尿;可以通过膀胱内充分引流(造瘘或导尿)处理;
腹壁造瘘口不愈,需要确保尿道(自行排尿或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同时需要及时处理瘘口坏死组织,必要时手术切除;
伤口感染,膀胱结石常合并尿路感染,此时应加强抗炎治疗,充分引流;
膀胱痉挛,可能与引流管位置过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管的位置,必要时应用解痉药物治疗;
结石形成,使用丝线缝合,有线段穿过膀胱壁,暴露于膀胱腔内不能吸收,或使用可吸收缝线,但吸收不良,均易于使尿液中成分附着其上,成为结石发生的诱因。
大量饮水,多饮水对所有成分尿石都有防治作用;
禁食高脂肪食物,发病期间应忌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鱼卵、蛋黄等;
戒烟戒酒,少食肉类,避免吃过咸及油腻的食物。
定期体检,可每年体检 1~2 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处理;
多补充纤维素;
增加活动量,不爱活动的人易发生钙质淤积,运动有助于钙质吸收;
多饮水,水能稀释尿液,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
根据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制定不同的预防方案。
预防尿酸结石的关键在于增加尿量、碱化尿液和减少尿酸的形成和排泄三个环节。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易形成尿酸的食物,必要时,口服别嘌呤醇 300 mg/d,减少尿酸的形成。
注意大量饮水以增加胱氨酸的溶解度,保证每天的尿量在 3000 mL 以上,可以服用枸橼酸氢钾钠 1~2 g,3 次/天,碱化尿液,使尿的酸碱度达到 7.5 以上。
儿童膀胱结石的预防措施主要为:
提高产妇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使产后有高质量的乳汁喂养婴儿;
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以糖类食品代替母乳;
婴儿辅食应包含足够的乳类食品,包括牛奶等。
儿童饮食应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水果,绿色蔬菜,瘦肉,淡水鱼等。
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很高,也是最常见的膀胱结石的诱因。因为随着男性年龄增大,前列腺不断变大,导致膀胱里的尿液不能排尽,甚至出现残余尿,残余尿长期贮存在膀胱里,是诱发膀胱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以,对于老年男性,如果出现尿频或者排尿困难,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检查你的前列腺,并对你的排尿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持续,导致膀胱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