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志云骨科医师
齐峥嵘骨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瓷娃娃病」的医学名称为成骨不全,也叫脆骨病,疾病不仅累及骨头,还有肌肉、韧带、筋膜、牙本质和巩膜。因为主要临床表现为骨质脆弱,所以得名。
患者会出现反复骨折,骨头畸形生长,身材矮小,蓝巩膜,牙齿变色甚至有凹陷和缺损,关节 / 皮肤松弛,听力异常。
这一疾病属于罕见病,发病率极低,大概 1 万到 10 万人中有一个。
根据遗传方式及临床表现分为:
Ⅰ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是骨质脆弱,出生后骨折,蓝色巩膜。
Ⅱ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在胎儿期即死亡,存活者表现为深蓝色巩膜、股骨畸形和串珠肋。
Ⅲ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有骨折,因多次骨折骨骼畸形进行性加重,巩膜和听力正常。
Ⅳ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巩膜和听力正常,仅表现为骨质脆弱。
会。
成骨不全除了会导致身材矮小,还会造成皮肤松弛、牙齿生长受限、听力受损等,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影响,对心理发育也会有影响,所以家长应积极引导。
不一定。
有些在胎儿期便死亡。
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与正常人一样,身高正常,寿命与正常人无差异,只是骨质轻微变脆。
大多数成骨不全患者因为骨质脆弱,容易骨折,生活质量较差,寿命较短。
不是。
两种疾病虽然都会导致身材矮小,但发病机理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
侏儒症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造成的生长发育迟缓,如果能及早补充生长激素,就可以长高。
成骨不全 Ⅲ 型和 Ⅳ 型会致使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如能尽早给予药物治疗、手术矫形,也可以恢复正常生长方向,有利于孩子长高。
成骨不全是因为体内的某一基因出现变异而导致的疾病。这种基因决定了一种叫 I 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好坏。
I 型胶原蛋白存在于骨骼、肌肉、韧带、筋膜、牙本质和巩膜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引起这些组织的病变。
大多数会遗传。
大多数成骨不全都会遗传,约九成的成骨不全为显性遗传。显性遗传的话,父母之中有一人患病,后代患病的概率至少是 1/2。
医生通过询问症状、家族史,进行体格检查,一般就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如果症状不典型,需要明确诊断是不是成骨不全,则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此病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开始治疗。
看骨科,最好是小儿骨科,较大的儿童医院设有小儿骨科。还可同时咨询遗传科。
如果出现骨折,肯定需要住院,而且住院时间相对一般骨折患者更长,且治疗难度更大。
首先进行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有效的药物为双膦酸盐类。生长激素、雌激素等药物是否有效还在研究当中。
当出现骨折、骨畸形等情况时,则需要手术治疗。
双膦酸盐药物具有强力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能增加骨的强度,从而治疗成骨不全。
目前常用的双磷酸盐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氯膦酸钠、帕米膦酸钠、替鲁膦酸钠等。有些药物需要静脉给药,有些药物可以口服给药。
双磷酸盐药物越早使用,治疗效果越好,最佳疗效期为生长期儿童用药的前 2~4 年。所以成骨不全一经诊断,应该立即开始治疗。
最常见的是轻度胃肠道不适,比如烧心,恶心感,呕吐等。
首次使用双膦酸盐可能会出现感冒样症状,如发热、肌痛、关节痛、头痛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出现后也不必惊慌。
比较罕见、严重的副作用是下颌骨坏死。
有些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牙会推迟 1~2 年。
婴幼儿用药后可能出现呼吸窘迫。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并发症,如结膜炎、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等。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
骨折,需要手术固定。
骨头畸形,比如股骨弯曲、脊柱弯曲等情况,需要手术矫形,以使之恢复正常的高度和生长方向。
部分成骨不全病情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出现骨折或者骨畸形,在没有发生骨折前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 Ⅲ 型成骨不全患儿在能够自己站立、走路之前,就应该预防性地进行下肢髓内钉固定,防止因为走路导致骨头压弯或者骨折。
如果是预防性的手术,术后一般不需要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关节,可立即开始康复锻炼。可在床上进行抬腿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减轻水肿,增强下肢力量。
如果是矫形手术,术后可能会用石膏固定下肢。一般可在 3 周后去除石膏,然后开始康复锻炼。先锻炼关节活动度,待骨头部分长好后开始练习行走,扶双拐,部分负重。
不一定。
需要看脊柱畸形、侧弯的角度和进展,医生会在综合评价和测量患者的骨骼发育程度后做出是否手术的决定。
如果需要手术,一般是在脊柱畸形进展停止后再手术较好,比如轻型成骨不全症可以在快速生长发育停止后再手术(一般来说 13 岁后)。
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成骨不全,7~13 岁时脊柱畸形就会很明显,则需要尽早手术干预。
前景可观,国外已经有数例成功应用干细胞治疗的成骨不全患者。但现阶段研究数据有限,还不能大规模开展。
不可靠。
有人尝试对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治疗成骨不全,但是目前只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不要轻信各种基因治疗的广告。
可以。
建议在备孕前先咨询遗传科医生,评估后代发生成骨不全的风险有多大。
如果可以怀孕,在孕期要加强产检,必要时进行产前筛查。
不是的。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骨头脆,容易骨折,要求孩子尽量少动,甚至不运动,这是不对的。适度的运动不会导致骨折,不运动反而会使得骨头质量进一步变差。
运动中需要量力而行,并防止跌倒、撞伤等。许多学者建议成骨不全患者进行游泳等水中运动,因为游泳不需要负重,又不会发生碰撞,所以骨折的风险较低。
成骨不全是一种遗传病,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病,可以通过遗传咨询、产前筛查的方法,来评估后代是否会患病。
如果遗传咨询发现后代患病可能性极大,则不建议孕育后代。
如果可以怀孕,则需要在孕期进行密切产检。如果产检一切正常,可继续妊娠,只要出生的孩子不患病,那么以后他的后代也不会患病。如果产前筛查发现胎儿有成骨不全,则需要分析其严重程度,严重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病例,医生通常会建议终止妊娠,较轻的病例,则会建议在分娩时采用剖宫产,以减少对胎儿的损伤。
可以。
首选超声检查,一般可在孕 16 周看出胎儿有无成骨不全症。建议找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必要时进行多次检查,防止遗漏。
其次,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也可以诊断有无成骨不全,并检测出基因突变的具体类型。
如果以上两项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又高度怀疑胎儿有成骨不全,可考虑采用子宫 X 线成像检查,判断胎儿的情况。X 线有可能对胎儿产生放射性损伤,仅在高度怀疑病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