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佳中医内分泌主治医师
田建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亚临床甲亢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常指经甲状腺功能检测发现,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甲状腺素 T4、游离甲状腺素 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均正常,促甲状腺激素 TSH 低于正常水平。
这些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有的出现轻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如心慌、手抖、怕热多汗、体重下降等。
亚临床甲亢分两种类型:
使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导致的,如口服优甲乐或雷替斯等,称之外源性亚临床甲亢;
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如甲亢早期阶段、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或甲状腺滤泡细胞遭破坏,储存的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等,正常妊娠女性特别是早期妊娠和妊娠剧吐女性也可出现亚临床甲亢,这些均称之内源性亚临床甲亢。
本病大多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即使有,程度也很轻,如心率加快、手抖、体重下降、活动后呼吸困难、甲状腺肿大等。
本病如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能会进展为症状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甲亢),会引起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还会导致心脏疾患,尤其增加罹患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风险;也可能增加痴呆或死亡的风险。
所以,亚临床甲亢患者最好根据医嘱治疗或定期复查,不要误以为没事,长期不就诊复查。
如前所述,本病分为两种类型,不同的类型病因也不同:
外源性亚临床甲亢: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使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有关;
内源性亚临床甲亢:与甲状腺自身合成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细胞破坏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有关,最常见于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和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还可见于甲状腺炎、Graves 病、孕期剧吐(妊娠甲亢综合征)等。
本病在女性、吸烟者、老年人和轻中度缺碘的人群中更常见。
本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即可被诊断,如果第一次化验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低于正常,则应该复查,同时检测血清游离 T4、游离 T3,以确定亚临床甲亢的诊断。
因为有些患者只是暂时性亚临床甲亢,所以第一次甲状腺功能提示为亚临床甲亢后,应在 1~3 个月后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用于协助诊断病因是否为 Graves 病,此抗体阳性通常提示 Graves 病。
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和球蛋白抗体:用于协助诊断病因是否为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超声、摄碘率或核素显像:用于协助诊断病因。
心电图: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心脏异常。
骨密度:用于帮助绝经后及骨质疏松风险较高的患者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多巴胺引起的类似本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亚临床甲亢容易和它们混淆。但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上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或普外科。
使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即可改善亚临床甲亢。
有些情况下,医生需使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以使患者处于亚临床甲亢状态,目的是减轻甲状腺肿或预防甲状腺癌复发。这种治疗所带来的益处高于亚临床甲亢带来的风险。
此时可根据情况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减轻甲亢症状,绝经后妇女或已有骨质疏松者,可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以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必要时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或妊娠剧吐引起的亚临床甲亢都是暂时性的。
前者予以 β 受体阻滞剂控制症状即可,甲状腺功能会逐渐恢复或变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者需要控制呕吐,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孕 14~18 周,甲状腺功能可自行恢复正常。
由甲状腺合成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亚临床甲亢,则要根据患者发生甲亢并发症风险的高低来决定治疗方案。
由甲状腺合成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亚临床甲亢,要根据患者发生甲亢并发症风险的高低来决定治疗方案。
包括年龄 ≥ 65 岁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或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者,或有骨质疏松或其危险因素(如绝经后女性)者。
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亚临床甲亢患者都需要治疗,除非患者无甲亢症状,尤其是患者无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骨密度正常、正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或 β 受体阻滞剂时,才不需要治疗。
无需治疗者每半年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每两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指年龄 < 65 岁(女性未绝经)者。
促甲状腺激素 < 0.1 mU/L 时,有甲亢症状或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者需要治疗,无症状(尤其是无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正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或 β 受体阻滞剂)者不必治疗;促甲状腺激素 0.1~0.5 mU/L 时也都无需治疗。
无需治疗者每半年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
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β 受体阻滞剂、放射性 131I 治疗和手术,根据个体不同而不同。如年轻的 Graves 病患者可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合并心脏病或合并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可首选放射性 131I 治疗。
如为 Graves 病引起的亚临床甲亢,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疗程至少为 1.5 年,有些患者甚至更久,如 2~3 年。其副作用包括:
皮肤过敏反应:一般在开始用药后不久出现,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剥脱性皮炎,出现这些表现时要尽快就诊,以免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而危及生命。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可致乏力、发热、咽痛等,严重时危及生命,所以用药后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肝损伤:表现为右上腹胀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重者出现皮肤瘙痒、肤色变黄等表现,用药后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小血管炎: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呼吸衰竭、蛋白尿、血尿、贫血等。
药物性甲减:由药物过量所致。所以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如发生药物性甲减,常属于暂时性的甲减,药物调整后多可恢复。
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一般轻微,严重者不多见,经过对症治疗、药物减量等处理,一般副作用可以缓解、消失。
治疗前:需停用甲巯咪唑 3 天或丙硫氧嘧啶 2 周以上,停用含碘维生素 7~10 天,停用含碘食物及药物 2~3 周,停用胺碘酮 3~6 个月。
治疗后:131I 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所以:
治疗后 2 天内应多饮水、多排尿;
治疗后 1 周内,应待在固定居所中,与他人保持 1.8 米以上距离,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治疗后 1 个月内减少与家人尤其是儿童及孕妇的密切接触;
固定居所内宜配备患者单独使用的卫生间,排便时应避免尿液和粪便污染卫生间,排便后宜增加冲水次数;
治疗后 6 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需要。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每 4~6 周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直至甲状腺功能稳定。
放射性 131I 治疗:每 4~6 周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持续半年;如确定病情完全缓解,复查间隔时间可延长,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手术治疗:手术后如需补充甲状腺素,每 6~8 周监测一次甲状腺功能。
一般都可以。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或成为甲减。
妊娠剧吐引起的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可以自行恢复。
Graves 病引起的亚临床甲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治愈,但有复发可能;放射性 131I 治疗可以治愈,但有较大可能发生甲减。
自主高功能甲状腺腺瘤引起的亚临床甲亢,多采用手术治疗,可治愈。
注意饮食营养全面均衡,适当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只要没有怀孕、哺乳,建议忌碘饮食。
避免饮酒、饮茶及咖啡摄入。
戒烟。
保证充足睡眠,心情乐观放松。
视情况而定。
由妊娠剧吐引起的亚临床甲亢,维持好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不会影响胎儿。
其它原因引起的亚临床甲亢,患者最好在病情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或彻底治愈后再生育。正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女性患者如急于怀孕,药物建议调整为丙基硫氧嘧啶。
不一定。
引起亚临床甲亢的某些病因,如 Graves 病、自主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意味着在后代身上就一定会出现。
对于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甲状腺功能,以尽量避免外源性亚临床甲亢。
其它病因引起的亚临床甲亢,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只有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