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赵汝星

赵汝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2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乳糖不耐受是什么病?

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是由于消化道内的乳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较低,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奶中的乳糖,在摄入奶或奶制品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比如腹泻、腹胀、腹痛、肠鸣、肠道排气增多等 [1]

如果只有乳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较低,却没有出现腹部的不适症状,则称为乳糖酶缺乏或者乳糖吸收不良(相当一部分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小肠吸收) [1]

乳糖不耐受常见吗?

常见。

有症状的乳糖不耐受和无症状的乳糖吸收不良,与种族、地域密切相关,发病率介于 15% ~ 100% ,我国汉族成人约为 75% ~ 100%(每 100 个汉族成人中约有 75~100 个乳糖不耐受患者)[1]。其中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亚洲人发病率接近 100%,白种人发病率最低,约为 2%~15%[2]

尽管患病率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者均会出现临床症状。因为婴幼儿以含乳糖较多的母乳或牛乳为主食,所以该年龄段的临床症状较明显。较大儿童及成人不是以乳类为主要饮食,故摄入少量乳糖尚不至于引发临床症状。而且幸运的是,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可口服补充乳糖酶来缓解其症状。

乳糖不耐受有哪些类型?

根据乳糖酶缺乏的原因不同,可分为[2]

  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非常少见,与遗传因素有关,是本病较为严重的类型。患儿生后早期即可发病,吃奶后明显,可出现水样腹泻、腹胀和营养不良,继而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2. 继发性乳糖酶吸收不良:属于暂时性疾病,常继发于克罗恩病、感染性腹泻、胃肠手术后。

  3. 原发性乳糖酶吸收不良:与遗传因素有关,是乳糖不耐受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婴儿期,小肠上皮刷状缘分泌的乳糖酶活性充足,但随着年龄增长,活性逐渐下降所致。

  4.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主要见于胎龄 <34 周的早产儿,因为其摄入乳糖含量超过肠道乳糖酶所能分解的最大乳糖负荷量所致。

症状

乳糖不耐受有哪些症状、表现?

前面已经提到,乳糖酶缺乏不一定会有症状。有症状出现时,称为乳糖不耐受;无症状出现时,称为乳糖吸收不良。

乳糖不耐受的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腹胀、腹鸣、肠道排气多[1]。一般在宝宝出生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症状,常常因为肠道感染诱发。成人的乳糖不耐受一般都在肠道感染或肠道疾病后出现。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都会腹泻。早上的大便相对正常,随着喂奶次数的增多,大便越变越稀,下午和晚上的大便尤甚。严重的宝宝一天大便 10~20 次,大便呈黄色或者青绿色,稀糊状、蛋花汤或水样,有奶块、泡沫(气体),宝宝常有不安、哭闹,排便或放屁后才会变舒服[2]

腹痛性质可能为绞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此外,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在成人患者中,腹泻并非主要症状,常常可能是医生听诊或自己本人听到肠鸣。

病因

乳糖不耐受都有哪些病因?

乳糖不耐受的最根本原因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面列举了 五种导致乳糖不耐受症的具体病因[2,3]

  1. 种族或民族性乳糖吸收不良:

    这是乳糖不耐受症的最常见病因。
    白种人的祖先,成年后也保持着喝牛奶(或羊奶等)的习惯,他们体内的乳糖酶活性一直很高;而非洲和亚洲人的祖先,婴儿期断奶后基本就不再饮用奶制品了,他们体内的乳糖酶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祖先的饮食习惯(是否常喝奶或者吃奶制品),决定了现代人的基因,基因又决定了是否会发生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

    这就是为什么白种人中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比黄种人要少,这是不同种族的不同基因决定的。

  2.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

    主要出现在早产儿身上,跟早产儿肠道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3.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非常罕见。

  4. 肠道感染:

    如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细菌或病毒不仅会导致肠黏膜分泌乳糖酶减少,还会使乳糖酶分解消失,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

  5.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

    如反复的过敏性腹泻、药物相关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以损伤肠道黏膜,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活性降低。

前 3 种病因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称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通常会伴随终生;后 2 种病因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称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当肠黏膜修复、愈合后,乳糖不耐受会逐渐缓解。

乳糖不耐受是怎么导致腹泻、腹胀的?

母乳和牛奶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分泌的乳糖酶如果量太少或活性低,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 / 牛奶中的乳糖,乳糖会刺激肠道导致腹痛、腹泻;此外,乳糖还会被肠内菌群酵解成乳酸等,产生一些气体,导致腹胀、肠鸣、肠道排气增多[1]

乳糖不耐受会遗传吗?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会遗传的 [2]

乳糖不耐受会传染吗?

乳糖不耐受不会传染。

但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和肠道病毒、细菌感染有关,这些病毒和细菌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

乳糖不耐受常见于哪些人?

  1. 有家族病史者: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如果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得过乳糖不耐受,则本人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2. 患有肠道疾病者: 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以损伤肠道黏膜,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活性降低,从而易得乳糖不耐受。

  3. 婴幼儿: 因为婴幼儿以含乳糖较多的母乳或牛乳为主食,但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能消化,故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

诊断

乳糖不耐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测?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可检查是否有乳糖不耐受:一种是呼气测试,一种是血液检测。呼吸测试更为常见[1]

  1. 氢气呼出试验:

    口服一定量乳糖后,通过测定呼气中的氢气浓度来判断是否为乳糖不耐受症,但是,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易出现假阳性;当结肠存在不产气的细菌时,可以出现假阴性结果[2]。不过这项检查不适合婴幼儿和儿童,因为检查时间长达四小时,并且需要被检查者很好的配合。

  2. 乳糖耐量试验:

    进行这项检查时,会饮入一种含乳糖的液体。医生或护士会在检查开始时先抽血采集血样,1~2 小时后再采集一次。如果饮用乳糖后血糖水平较低,意味着可能有乳糖不耐受。

此外,空肠黏膜活检、基因检测等方法,也可以用于诊断乳糖不耐受。但存在局限性,因而临床很少进行[2]

如果无法进行呼气测试和血液检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诊断性试验:

    • 乳糖不耐受患者对乳糖的摄入量比较敏感,通常限制乳糖摄入即可见效,但不需要完全避免含少量乳糖的制品。平均限制摄入含乳糖食物 5~7 日后症状基本缓解,两周后尝试摄入含乳糖食物又可见症状复发,则考虑乳糖不耐受[1]

    • 对于以乳类为主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无法很好地限制乳糖摄入,而且上述两种检测方法不能很好地配合,可以根据典型症状进行诊断性添加乳糖酶试验。在每餐奶前或奶里面加入乳糖酶,3~7 天后可以见到好转,两周后停用乳糖酶又可见症状复发,则考虑乳糖不耐受。

  2. 查大便常规、病毒和大便培养:

    乳糖不耐受可以从特征性症状判断。如果症状不典型时,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并进行一些检查,排除肠道感染等引起的腹泻。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大便常规基本正常,大便病毒和细菌培养阴性。

乳糖不耐受可以通过尿、大便检查吗?

通过尿、大便检查乳糖不耐受的参考价值不高,不能得出明确诊断,目前检查乳糖不耐受的主要手段有呼气测试和血液检测。

  1. 粪便还原糖测定:

如果还原糖测定为阳性,同时大便 pH < 5.5,提示有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当检测大便还原糖测定为阳性时,提示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葡萄糖、乳糖和果糖属于还原糖,蔗糖除外)。但结肠的细菌也可将吸收不良的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还原性物质检测呈阳性。所以当粪便还原糖阳性时,且不满足大便 pH < 5.5,又无典型临床症状时,不足以诊断乳糖不耐受[2]

  1. 尿半乳糖检测:

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或乳制品后,收集尿样进行检测,乳糖不耐受患者尿中的半乳糖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但是因为尿半乳糖水平在不同个体的差异较大,而且检测方法的差异,各实验室之间的正常参考值不同,这导致了尿半乳糖结果在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不高。况且收集婴幼儿的尿液较为困难,采集其血样往往更为实际[2]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能和哪些疾病比较像?

  1. 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

    •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常常突然起病,症状很重,伴有发热、呕吐,大便味臭。
    •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也常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2.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中除了含有乳糖还含有蛋白,牛奶蛋白可能让某些孩子发生过敏性腹泻。若孩子在食用乳制品后,出现严重的皮疹、口唇肿胀、荨麻疹、腹泻、便血时,则可将其判断喂牛奶蛋白过敏。

  3. 肠绞痛:

    肠绞痛与乳糖不耐受都会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肠绞痛常发生在 3 月龄以下的婴儿,原因不明。通常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哭闹,一般无腹泻表现。

治疗

乳糖不耐受怎么治疗?

  1.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2]

    • 如果宝宝症状不重,大便次数不多或者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不用治疗。

    • 当宝宝出现大便次数多、体重增长缓慢、症状严重时,则需要调整饮食。
      可先用无乳糖配方奶(包括以牛乳或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奶)或少乳糖奶(比如酸奶)喂养,待宝宝腹泻缓解后,再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 / 普通奶粉的喂哺次数,从无乳糖配方奶 + 母乳 / 普通奶粉,逐渐过渡到纯母乳 / 普通奶粉。

    • 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师,早产儿的乳糖不耐受可等到宝宝发育完全后随之好转。

      此外,婴儿增加辅食后,可逐渐减少母乳或者牛奶喂养,腹泻、腹胀症状也会随之停止。

  2.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需要先治好导致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如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药物、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糖不耐受可随之好转。需要知道,在肠黏膜开始恢复后乳糖不耐受仍可能持续数月,滞后于肠道恢复正常的时间。

乳糖不耐受需要吃药治疗吗?

乳糖不耐受的患者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乳糖不耐受对患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乳糖酶制剂。

乳糖酶制剂源于细菌或酵母菌乳糖酶,目前有口服食品或药品制剂,可与含乳糖食物一起口服。液体型乳糖酶制剂可添加到奶中,随后将奶放在冰箱中冷藏一夜再食用。乳糖酶可以将奶中的乳糖水解,使其比含乳糖的奶更甜。

乳糖酶制剂可以帮助减轻患儿的相关症状,并降低氢气呼出检测浓度。不过,乳糖酶制剂也不能完全水解所有的乳糖,不同的患者效果可能不完全一样。使用时可以遵从医生的建议,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4]

乳糖不耐受吃益生菌好吗?

益生菌的治疗效果并不明确。

从理论上讲,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可以在人体肠道中产生乳糖酶。但在实际的临床研究中,并没有权威的结论推荐使用益生菌。尽管有一些研究证实了益生菌整体的积极效果,但是其治疗效果并没有比乳糖酶制剂更好,而且这些研究的质量也比较差[5,6]

乳糖不耐受一般去看哪个科?

小儿消化科、儿科、消化内科。

image

生活

乳糖不耐受患者需要完全避免含乳糖食品或药品吗?

不需要。

  1. 含乳糖的食物:

    乳糖不耐受并非完全无乳糖酶或失活,所以症状只在摄入大量乳糖时才出现,不用完全避免含乳糖的制品。

    某些乳制品的天然乳糖含量较低,且市面上减少乳糖含量的乳制品也越来越多。目前所知,等体积食物中,乳糖浓度最高的为奶和冰淇淋,但冰淇淋的脂肪含量较高且伴随胃排空速率减慢,因此摄入冰淇淋可能不会引发症状。而乳酪的乳糖含量通常要低得多。

    所以,乳糖不耐受患者一开始可采取较为严格的膳食限制,然后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逐渐调整含乳糖食物的摄入量。

  2. 含乳糖的药物:

    乳糖历来也被用作药品添加剂。不过片剂中的乳糖含量极少,不需要担心这会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状,所以不需要回避含乳糖的药物。

乳糖不耐受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1. 牛奶、羊奶等乳制品避免空腹食用,可分次少量食用,在食用时应该与其他不含乳糖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等) 一起,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2. 喂食如半乳糖、添加乳糖酶的奶粉时,需在医师指导下适量添加铁剂、钙剂、锌剂等,避免长期继发的贫血、骨质疏松等表现[3]

  3. 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应尽可能地准确掌握和控制患儿的进食量、进食时间、喂养体位、腹部按摩及吐奶时的相应应急措施等。

预防

乳糖不耐受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乳糖不耐受如何预防?

可以预防。

  1. 可以拿酸奶或者无乳糖、低乳糖牛奶代替。实在不行,利用钙剂替代牛奶的补钙价值也是可以的。
  2. 患有肠道疾病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 有乳糖不耐受家族病史者,应注意观察自己食用乳制品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4.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可长期使用去乳糖奶粉进行喂养,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