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许小兵

许小兵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什么病?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而吸收不良综合征,就是由于小肠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对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以及维生素等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收功能不足,常见表现为慢性腹泻、腹胀、体重减轻以及营养不良等。

吸收不良综合征应该去什么科室就诊?

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原发疾病大多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当患者出现或怀疑有吸收不良综合征时应该先到消化内科就诊。

如果影响消化吸收的疾病是甲亢等其他疾病,则需要转诊到相关科室,如内分泌科等。

症状

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是一般有以下表现:

  • 脂肪泻:大便多为白色,有恶臭,不带血,无粘液,有时会看到表面漂浮油脂层。

  • 腹胀、腹痛:因为不能被吸收的营养成分,会刺激肠道。

  • 体重下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足会影响体重。

  • 贫血:因无法有效吸收铁、蛋白质,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 营养不良:也常见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 A、D、K)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对于儿童,有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吸收不良综合征时间长了,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除了贫血和营养不良,长期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还会引起骨质疏松、出血风险增加等,这与钙质、维生素 K 等的吸收不良有关。

吸收不良综合征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引发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铁的直接吸收障碍,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另一个是维生素 B12 的缺乏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这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吸收不良综合征为什么会引起出血性疾病?

食物是维生素 K 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绿叶食物中,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人往往无法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 K,而导致维生素 K 的缺乏。

维生素 K 在机体的凝血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内缺乏维生素 K 会增加出血风险。

吸收不良综合征中的乳糖不耐受是什么?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微甜,牛乳中约含乳糖 4%,人奶中含 5% 到 7%。乳糖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摄入乳糖后,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大肠蠕动加快,造成腹鸣、腹泻等症状,称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所致的儿童腹泻主要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乳糖不耐受。

吸收不良综合征中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二者有什么不一样?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出生时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这种类型极为少见。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肠道上皮细胞损伤继发乳糖酶缺乏,多见于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手术及药物损伤等,随着原发病的痊愈,腹泻情况即好转。

吸收不良综合征中的短肠综合征是什么?

短肠综合征是因为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腹泻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在临床上指有此症状的症候群,多见于肠道手术,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短路手术造成保留肠管过少。

短肠综合征也是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吸收不良综合征可由克罗恩病引起,什么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消化系统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它可致肠道黏膜炎症,也可累及口腔黏膜、食道黏膜及胃黏膜,是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更多相关问题可参见克罗恩病问答。

吸收不良综合征可由 Whipple’s 病引起,什么是 Whipple’s 病?

Whipple 病即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老年男性。消化道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也可累及心脏、关节等全身其他部位。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肠道外表现为关节炎、发热、咳嗽等,也是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病因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怎么发生的?

消化和吸收的在体内的过程十分复杂。这些步骤出现问题就可能发生:

  •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先要经过在肠腔内消化的过程,变成小分子物质;

  • 再被转运到小肠的细胞里面,然后到达血液或者淋巴里面,经过血液和淋巴循环达到全身各处被利用。

当小肠蠕动减弱或者其他原因使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便会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可由什么疾病引起?

有学者将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疾病分为以下几大类:

  • 小肠粘膜疾病。小肠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场所,小肠粘膜的疾病会对营养的吸收带来很大的影响,包括各种消化酶缺陷、非肉芽肿性空回肠炎、克罗恩病、淀粉样变以及低β脂蛋白血症等。

  • 淋巴梗阻。小肠吸收的营养成分,有一部分是需要淋巴来运输的,如果淋巴的循环出现了问题,小肠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包括淋巴瘤、结核病以及淋巴管扩张等。

  • 感染。包括急性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感染、Whipple’s 病等。

  • 肠吸收面积不足。包括短肠综合征等。

  • 消化不良。如果营养物质不能被消化成易于吸收的成分,小肠就没有办法吸收营养物质,也会出现吸收不良。包括胰腺功能不全、胆汁酸缺乏、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以及胃切除术后等。

  • 其他多种疾病所造成的吸收不良,比如甲亢、甲减、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以及肠系膜血管缺陷。这些疾病,要么会影响肠道的运动,打乱小肠的吸收节奏,要么影响小肠的血液循环,导致吸收不良。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以下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小肠粘膜结构,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会增加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 影响小肠的疾病或者肠道手术。疾病或手术有可能减少小肠的吸收面积或降低小肠的吸收功能,因此会增加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 服用泻药。服用泻药有可能会改变小肠粘膜的形态,影响吸收。

  • 滥用抗生素。

  • 过度饮酒。

  • 疫区的旅行会增加感染相关寄生虫的风险。

诊断

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确定?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并没有一个「金标准」,医生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包括疾病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以及体征来进行初步的判断,通过多种的辅助检查来做出诊断。

吸收不良综合征疑似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有什么意义?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 抽血检查:血常规、生化、维生素的含量和部分特异性抗体。血液学的检查有助于确定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寻找发病原因,评价营养不良的类型及严重程度,还可以监测并发症情况,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 大便检查:检查大便微生物、脂肪等情况,有助于查清病因,判断吸收不良的分型。

  • CT、MRI、内镜检查以及营养素吸收试验(碳水化合物吸收试验、脂肪吸收试验、胆汁酸吸收试验)等。影像学检查及营养素试验有助于判断疾病类型,指导治疗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试验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吸收试验是用来评价碳水化合物(淀粉、蔗糖等各种糖类)的吸收情况,常用方法包括:

  • (测定收集的大便中丢失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以便判断大便中丢失的碳水化合物。

  • 口服一种实验糖(如葡萄糖、 蔗糖或乳糖)一定时间后,测定血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血糖浓度不升高,提示吸收不良。

  • 口服底物(如蔗糖或乳糖)后,测定呼出气体中的氢气浓度,如果呼气中氢浓度增加,常提示存在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

治疗

吸收不良综合征能治好吗?

大多数不能治愈。

引发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疾病,且多数没有治愈的方法。

但是,通过改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吸收不良的食物,可以尽量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治疗?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非常多,治疗上因此各有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对因治疗,明确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十分重要。

常见的病因及治疗例如:

  • 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
  • 胰腺功能不足的患者,可以口服补充胰酶;
  • 乳糖不耐受的患者,避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及饮品;
  • 针对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等需要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维生素等物质的缺乏程度进行相应的补充。

image

生活

吸收不良综合征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 在饮食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食用引发腹泻的食物,如乳糜泻的病人要终生采用去谷蛋白饮食,小麦、黑麦、大麦等谷物均不能食用,但是大米粉和玉米粉一般可以耐受,乳糖不耐受的患者要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的摄入。

  • 及时足量补充缺乏的维生素,避免长期的维生素缺乏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并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营养管向胃肠内直接输营养液或通过静脉打针输液维持营养。

预防

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何预防?

预防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是控制其高危因素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避免滥用抗生素,主要指非必要地长期使用杀菌范围很广的抗生素;

  • 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要拖着、应及时寻求消化内科医生的帮助;

  • 戒酒或减少酒精的摄入;

  • 注意旅行安全,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

  • 改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应根据医生建议执行严格的饮食计划。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