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李昕

李昕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王秋华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什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指在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感染,而发生的肠管坏死性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之一。

主要特征为肠黏膜缺血性坏死,并伴炎症、肠道产气微生物侵袭以及气体进入肌层和门静脉系统。

小肠和结肠在哪儿?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连,全长为 3~5 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经过小肠时,分泌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在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和小肠的蠕动下,将食物进一步分解,将营养物质吸收,并进一步蠕动向前至结肠。

结肠俗称大肠,结肠上与小肠相连,下与肛门相连,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形成「M」状。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以治愈吗?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以治愈。
  • 轻度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以通过内科治疗治愈。
  • 严重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进行治疗。手术后,出现合并症及后遗症的几率会增加。合并休克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会导致死亡。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后遗症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出现肠粘连,手术切除肠管后可能出现短肠综合征的后遗症。另外,有研究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将来发生脑性瘫痪、认知受损和严重视力障碍的风险增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吗?

总体发病率为 0.1%~0.3%,90%~95% 发生于胎龄 36 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 1500 g 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为 6%~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报道的死亡率 15%~30%(1997 年,美国的数据统计),中国的数据为 10%~50%。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

症状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在生后几天出现?

发病时间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关,足月儿多为为生后 3~4 天,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发病稍晚,胎龄 < 28 周者多发生在生后 3~4 周。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表现?

典型表现有腹胀、呕吐和血便。有些患儿表现不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体温不升、呼吸暂停、嗜睡、败血症等。

  • 腹胀前往往有些先兆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哭闹、拒乳。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
  • 呕吐先为奶液、逐渐可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
  • 腹泻或血便出现较晚,血便为黑便或鲜血。
  • 其他可有心动过缓、休克等症状。
病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常见的诱发因素?

  •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肠壁发育不成熟,屏障功能弱等特点,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发人群。
  • 窒息缺氧:研究认为,肠道缺氧缺血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诱发因素。
  • 高渗饮食:食物中渗透压过高,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所以早产儿如果没有母乳,需要特殊的配方奶喂养。
  • 感染:全身细菌感染会加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
  • 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使用会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有益菌消失,更容易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什么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多见?

这是因为早产儿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胃酸分泌少,胃肠道动力差,消化酶活力低,消化吸收功能差,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导致肠粘膜损伤,加上免疫功能不健全,导致细菌侵入肠壁繁殖。

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宫内发育迟缓,各个脏器均未发育成熟,尤其是胃肠道系统及免疫系统。

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 X 线检查:为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首选的检查,也是明确诊断的依据。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大便培养、凝血功能、生化等。血和大便培养的目的是明确病原菌,便于采取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必须做 X 线检查吗?

X 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确诊依据,是必需要做的检查。

如一次腹部 X 线检查正常时,应随访多次腹部 X 线,在发病开始 48~72 小时期间每隔 6~8 小时复查 1 次。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做 X 线检查对宝宝有危害吗?

肯定是有放射性损伤,但是微乎其微,如果仅仅做一次 X 线检查对宝宝的各个器官及生长发育都是没有影响的。

X 线检查是该病的确诊依据,如果因为过分担心因此造成的损害,往往会延误病情,耽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何诊断?

NEC 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存在腹部膨隆和直肠出血(大便血红素阳性或肉眼可见血便)等典型临床特征,以及腹部 X 线摄影发现肠壁积气。

其中 Bell 分期标准主要根据全身性表现、肠道表现和 X 线摄影表现的严重性给出的一种统一的 NEC 界定方法,具体包括:

  • Ⅰ期或疑诊 NEC: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全身性体征,如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和嗜睡。腹部征象包括胃残渣增加、腹部膨隆、呕吐及大便血红素阳性。腹部 X 线片可能正常,或显示符合轻度肠梗阻的肠管扩张。Ⅰ 期病例根据有无肉眼可见的血便可进一步分期(没有则为 ⅠA 期,有则为 ⅠB 期),但治疗无差异。
  • Ⅱ 期或确诊 NEC:包含 Ⅰ 期的征象,再加上肠鸣音消失,伴或不伴腹部压痛。存在腹部压痛,部分婴儿有腹壁蜂窝织炎或右下腹肿块。ⅡA 期婴儿的疾病为轻度;而 ⅡB 期婴儿的疾病则为中度,伴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和血小板减少。腹部X线摄片的表现包括肠腔扩张、肠梗阻、肠壁积气和腹水。
  • Ⅲ 期或进展期 NEC 最为严重:在 ⅢA 期,肠道完整;而 ⅢB 期的特征则是肠穿孔,在腹部 X 线摄片上表现为气腹。进展期 NEC 婴儿的病情危重。除了有 Ⅰ 期和 Ⅱ 期的征象外,Ⅲ 期还常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严重呼吸暂停和腹膜炎征象(如,腹部膨隆和明显压痛)。实验室征象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会引起哪些疾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近期并发症:休克、脓毒症、腹膜炎、脑膜炎、脓肿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远期并发症:肠狭窄、短肠综合征、胆汁淤积、慢性腹泻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后的孩子约 25% 出现远期并发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该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NEC 的鉴别诊断包括引起直肠出血、腹部膨隆、胃潴留或肠穿孔的其他疾病,如细菌感染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自发性肠穿孔、肠套叠、肛裂、新生儿阑尾炎、先天性巨结肠、牛奶蛋白过敏、先天性恶性肿瘤、肠扭转等。

治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去看哪个科?

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小儿外科,儿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如何治疗?

NEC 的治疗取决于由 Bell 分期标准确定的疾病严重程度。大多数患者适合接受内科治疗。然而,存在晚期 NEC 伴肠穿孔( ⅢB 期)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干预。

内科治疗包括

  • 禁食及营养支持:孩子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情况下不能进食,需要让肠道休息。会从静脉补充营养让孩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抽吸来进行胃肠减压,直至患儿临床状况好转、肠梗阻缓解以及腹部 X 线摄影不再显示积气。
  • 抗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抗感染使用抗生素很关键,多选择经验性广谱抗生素的联合治疗。
  • 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休克等情况,针对各种情况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是治疗的关键,故应及时有效的补液。

手术治疗

  • 如果出现肠穿孔或者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孩子,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 治疗方法包括:腹腔引流、剖腹探查术、肠切除、肠吻合术及肠造瘘术。手术方式和孩子肠管坏死的程度有关。
  • 一般建议将初期腹膜引流( PPD )用作 NEC 的初始手术干预措施,特别是对于超低出生体重( ELBW )婴儿(出生体重 < 1000 g)。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急性发展期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

NEC 在急性发展期,可能会出现下列并发症:

  • 感染性并发症:脓毒症、脑膜炎、腹膜炎和脓肿形成;
  • DIC:这会引起肠内或肠外出血;
  • 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休克和呼吸衰竭;
  • 代谢并发症: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及时治疗晚期可能会出现哪些疾病?

最常见的 NEC 晚期并发症是肠道变窄(即,狭窄形成)和短肠综合征。

  • 肠道变窄:9%~36% 的内科或外科治疗的患儿会出现肠狭窄,大多数狭窄发生在结肠,但也可累及回肠和空肠,多部位狭窄较常见,狭窄通常发生在 NEC 急性发作后 2~3 个月内,但有时会迟至 20 个月才被发现。
  • 短肠综合征:手术治疗 NEC 的患儿中约有 9% 会发生短肠综合征,这会造成严重吸收不良,详情可参考「短肠综合征」词条。

除了肠道狭窄、短肠综合征,其他还有一些少见的并发症,比如肠膨出、小肠结肠瘘和腹内脓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禁食期间如何保证能量?

患儿禁食期间不能吃奶,通过静脉营养的方式来提供能量。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所需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成分(还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等,按照一定的浓度输入患儿体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治好吗?

该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严重病例给予手术治疗,大部分患儿能够完全治愈,极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生长和神经发育结局不良。

母乳喂养能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仅能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还能降低死亡率。如果已经发生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待患儿治愈后,尽可能的母乳喂养,能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

image

生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院后需要复查吗?

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如果未经手术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如果是早产儿应按照早产儿随访计划定期随访。

如果经手术治疗,应在小儿外科随访术后变化。根据采取的手术不同有不同的随访时间。同时应该注意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饮食和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恢复喂养后,优先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恢复有好处。如果没有母乳,可以选用配方奶。如果是早产儿,应选用早产儿奶粉。

  • 如果经手术治疗,应在小儿外科随访术后变化。根据采取的手术不同有不同的随访时间。同时应该注意体格生长的情况。

  • 回家之后家长应注意喂养后孩子的消化情况,关注孩子体重增加的情况。因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遗症可能会有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如果体重没有增加,或者查看生长曲线增加不理想,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

  • 如果有造瘘口,应该正确护理造瘘口,发现造瘘口有渗液、红肿或者大便不排出等情况,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预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怎么预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的关键之一就是保持母乳喂养。

母乳是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最重要的策略。

母乳里富含免疫因子可以避免有害细菌繁殖,同时存在丰富的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渗透压低可以保护肠道。从多重范围内保护孩子,所以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保持母乳喂养是非常有利的。

除此之外,可能对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有益的措施有:

  • 避免长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长期抗生素使用将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

  • 避免高渗液体喂养。如果是早产儿,应该选用早产儿专用的奶粉。尤其不应该给早产儿喝太浓的奶粉(不按说明书冲泡,加大奶粉量的奶粉)。也不能给新生儿喝补药或偏方。(比如人参、熊胆、黄连,除了奶,新生儿不应该喝其他东西)

  • 积极的治疗窒息、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可能引起肠道缺血缺氧的情况。

  • 避免胎儿及新生儿期感染,避免早产、窒息缺氧等。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