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李卫国

李卫国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也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几乎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血清或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水平高于 1 mg/dL(17 µmol/L)的情况,该值是成人正常值的上限。随着 TB 的增高,会产生新生儿黄疸,即因胆红素沉积引起的皮肤和(或)结膜黄染 [1]

新生儿由于其自身胆红素代谢能力的不足,通常在生后 1~2 周内,血液中总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胆红素的蓄积,就新生儿而言,血中总胆红素值 > 5~7 mg/dl 时,我们就能够用肉眼看到皮肤黄染(即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分类的?

根据病因不同,新生儿黄疸可分为:

  1. 生理性黄疸:也称作「非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属于正常情况下出现的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不需要处理。在新生儿时期,当血清胆红素值>85 μmol/L 时肉眼即可观察到皮肤黄疸,即为生理性黄疸 [2]。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 2~3 天出现,4~6 天达到高峰,7~10 天开始逐渐消退 [1]

  2. 病理性黄疸:也称作「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由各类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黄疸,如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具体情况如下 [2]

    • 日龄不足 24 小时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SB)>102 μmol/L;
    • 足月儿 TSB>220.6 µmol/L,早产儿 TSB>255 μmol/L;
    • 血清结合胆红素>26 µmol/L;
    • TSB 每天上升>85 μmol/L;
    • 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4 周,或进行性加重。

新生儿黄疸常见吗?

常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可达 345/10 万~566/10 万以上,正常情况下,足月儿中约有 80% 可肉眼观察到黄疸 [3]

image

症状

新生儿黄疸患儿,一般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1]

  1.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4~5 天达到高峰,持续 7~10 天左右可消退;

  2. 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现更早(生后 24 小时内),更快(每天上升幅度超过 5 mg/dl),更高,以及更加持久(黄疸持续时间往往超过 2~4 周,甚至长期不退)。

当然,以上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比正常足月儿来的更早、更高、更持久。

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表现上有什么区别?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都会出现皮肤黄染的症状,且新生儿精神、睡眠、发育及大小便正常。生理性黄疸皮肤黄染症状 2 周左右会完全消退;母乳性黄疸若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在 72 小时后明显消退。若继续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持续 1 个月,甚至持续 3 个月才能逐渐消退 [4]

新生儿黄疸会有什么危害?

  1.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情况下出现的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2. 病理性黄疸:
    • 原发疾病: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引起黄疸上升的那些「病理性因素」本身就是一种危害,如溶血、肝炎、感染等,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 胆红素脑病:这是胆红素对宝宝造成的最大损害,胆红素脑病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必须积极预防治疗 [2,5]

新生儿黄疸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 肝功能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接胆红素可在肝内蓄积,可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引发肝功能轻度损害。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2. 胆红素脑病: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可能诱发胆红素脑病,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反应低下、抽搐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若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会有什么表现?

典型的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归纳起来有 4 个期;前面 3 期统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到达最后 1 期则称为慢性胆红素脑病 [1]

  1. 警告期:出生后 1~3 天出现反应偏低,肌张力低下,吃奶欠佳等表现,应引起注意,此期持续约 12~48 小时;
  2. 痉挛期:出现易激惹(即容易被吓到),拒奶,呼吸暂停,肌张力偏高(典型的表现为角弓反张);严重的可以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此期持续约 2 周。
  3. 恢复期:一般生后 1 周,前面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4. 后遗症期:大多数在 1 岁之前开始陆续出现,表现为运动障碍、听力丧失、眼球转动困难、牙齿发育异常等。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胆红素脑病的患儿由于干预治疗,症状并非像上面这样完全典型,它可能只表现出一部分症状。随着该疾病的知识普及,通过早发现,早治疗,上述重症很少见到。

病因

新生儿黄疸时,皮肤为什么会变黄?

人类皮肤之所以会出现黄染,主要在于血液中有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超出了正常水平。
除了胆红素超标外,过量地摄入胡萝卜素(如胡萝卜、橘子等),也可能引起皮肤发黄,但较少发生,而且不属于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怎么出现的?

黄疸的产生,跟胆红素的来源和运输过程直接相关。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的红细胞、肝脏、肠道功能的特殊性关系非常大。具体机制如下 [1]

  1. 胆红素生成过多:红细胞是有寿命的,不断产生、分解之后可产生胆红素,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更短(约 70~90 天,而成人为 120 天)、红细胞数量更多等使得胆红素产生过多。
  2. 胆红素排泄缺陷: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就是间接胆红素,由肝脏「改造」成为直接胆红素才能被排出,当肝脏出现问题或发育不成熟时,间接胆红素就会因未经处理而无法排出,在身体各处逃窜。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从而导致它「改造」间接胆红素的能力低下,从而使胆红素排出缓慢。
  3. 肠肝循环:简要来说,胆红素在随大便排出体外之前还有一部分会重新被回收到血液中去。新生儿往往由于肠道功能不完善,导致这部分回收的比成人多得多。
  4. 白蛋白功能差:在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中,白蛋白充当着卡车的角色,可把间接胆红素运送到肝脏进行「改造」。而新生儿体内的白蛋白能力和数量常不足,进而导致胆红素排出减少。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 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生成过多或溶血,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最常见的是 ABO 溶血,其他还有如 Rh 溶血、G6PD 酶缺乏、红细胞缺陷等其他损害引起的溶血等,还有出血(如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及感染(可导致红细胞破坏)等原因 [2]
  2.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例如新生儿肝炎、感染、窒息、缺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可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胆管闭锁、药物损害等导致排泄障碍,这些都可以影响肝脏对于胆红素的处理。
  3. 肠肝循环增加:如先天性肠闭锁、肠梗阻、母乳喂养、饥饿等,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2]

母乳喂养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吗?

会。
母乳喂养引起黄疸的原因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较认可的是「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 [1]

  1.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最初 3~5 天)会由于母乳量摄入不足,使得胎粪排出延迟,从而导致胆红素排出减少,引起黄疸;
  2. 母乳中含有较多的 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它会使得肠道中的结合胆红素被重新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进而被肝脏重新「回收」,使得肠肝循环增加,进而引起黄疸加重。

以上是主要的两个原因。

新生儿黄疸引起的胆红素脑病是什么?

我们大脑中有把「保护伞」,叫血脑屏障,它的作用在于限制某些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以免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但胆红素,确切说是游离胆红素也就是间接胆红素,它是被允许进入的。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含量不高,进入并不多,所以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

但当出现重度黄疸时,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系统;而胆红素对细胞是有毒性作用的,它可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进而引起了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如运动、听力、学习障碍等,这就叫胆红素脑病 [5]

新生儿黄疸引起的胆红素脑病容易发生在哪些患儿身上?

存在以下情况的患儿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1. 重度以上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具体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常在 342.2 umol/L 以上,即 > 20 mg/dl [1]

  2. 虽血胆红素指标未达重度以上,但存在早产、缺氧、脱水、低血糖、感染、酸中毒等高危险因素者,也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5]。主要是因为这些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增高,胆红素进入更加容易。

诊断

新生儿皮肤发黄就是黄疸了吗?

基本上是。

严格意义上,新生儿黄疸应当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确诊必须有「胆红素值升高」,进而导致皮肤、巩膜(即眼白)出现了黄染。

新生儿由于饮食等其他因素导致皮肤黄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新生儿皮肤逐渐出现黄染时,基本能确定是由于胆红素升高所致,就可以称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可使用哪些检查帮助确定黄疸的严重程度?

  1. 血清总胆红素值(TSB):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即能最直观、最准确的能够体现血液中胆红素值水平的检查),是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总和 [2]
  2. 经皮胆红素值(TcB):为无创性检查,用黄疸仪照一下皮肤就能测得。

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两者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实质区别就在于是否顺利经过了肝脏的「改造」,间接胆红素是原始状态,直接胆红素是已改造状态。

在胆红素通过肝脏之前,它游离于血液之中,被称为未结合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素,它呈脂溶性,不溶于水,从而不能通过肾脏及胆汁排出体外 [1]

一旦经过了肝脏的「改造」,它在肝脏的牵线搭桥之下,由于与其他物质的「合体」而成了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此时,它就成了水溶性的,可以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

临床上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假若血中直接胆红素值明显升高,需要警惕肝胆方面的问题。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怎么确诊?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其胆红素升高是一过性的、暂时的,往往可以自行消失。

但由于影响黄疸程度的因素实在太多,生理性黄疸其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它只能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只有在完全排除了病理性的因素后,才可确诊。

常用的生理正常值为:足月儿经皮胆红素值 < 12.9 mg/dl;早产儿 < 15.0 mg/dl [5]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确诊?

目前母乳性黄疸的确诊缺乏直观的实验室检查手段。主要依靠以下几点来诊断 [4]

  1. 是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
  2. 黄疸的表现符合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3.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4. 最重要的是停母乳 48 h~72 h 天后,患儿黄疸明显消退,血胆红素值迅速下降 30%~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再次加重。
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吗?

  1. 对于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确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大多可自行消退。 但正如前面所说,生理性黄疸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在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之前,你永远不能明确一定是生理性,所以你仍需要密切监测黄疸值的变化情况,一旦超出了正常值,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病理性因素 [2]

  2. 对于早产儿,早产本身就是一种高危因素。因此,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TSB)即使在正常范围之内也需要提前干预处理。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处理?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暂停母乳,或者继续母乳喂养,黄疸都可自行消退。目前国内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建议如下 [4]

  1.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主要考虑是因为早期能量摄入不足所致,所以应当鼓励少量多次的喂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和能量的摄入,必要时可以补充配方奶;同时要积极监测胆红素值的情况(建议住院监测),若达到干预标准,则需及早干预。

  2.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TSB <15 mg/dl 时不需要停喂母乳,暂不处理;> 15 mg/dl 时,暂停母乳 3 天,改人工喂养;> 20 mg/dl 时,需要加用光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包括光照疗法、换血治疗、药物治疗 [1]

  1. 光照疗法:简称光疗,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
  2. 换血治疗:目的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 药物治疗:包括酶诱导剂、白蛋白、静注免疫球蛋白、益生菌等药物。

image

新生儿黄疸患儿为什么可使用光照来降低黄疸?

通俗点说:光照能够使得胆红素「变形」,本来血中的这部分胆红素是不溶于水的,「变形」后它就变得可溶了,于是不需要再经过肝脏的「改造」,它就能够经胆汁和小便排出体外,这就加快了胆红素的清除速度 [9]

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的光照疗法与太阳光是一样的吗?

目前最常用的光源是蓝光,这主要是因为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中,以波长 450~460 nm 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则在 425~475 nm,最符合要求。

而太阳光则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当然也有蓝光,所以晒太阳对降黄疸有一定的帮助,但帮助相对较为有限 [1]

多晒太阳是不是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

可以缓解,但不推荐该方法。

  1. 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皮肤面积、光照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呈正相关。而如果自己在家晒太阳,以上三点都很难得到保证,对于需要积极降黄疸的患儿来说是杯水车薪。
  2. 其次,虽然已明确直接晒太阳能够降低黄疸水平,但由于裸露的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有出现晒伤的风险,医学早已不推荐将其作为重度黄疸的治疗方法。
  3. 此外,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婴儿也会暴露于不需要且可能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增加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风险。

所以不建议 6 个月以下婴儿在阳光下直晒。黄疸异常升高时,应该照蓝光;未达到照光标准时不建议直晒太阳,弊大于利。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进行光疗,一般需要多久?

光疗分为连续照射和间断照射 [6]

  1. 连续照射:主要用于黄疸较重的溶血患者(如 ABO 溶血、Rh 溶血),可持续 24~72 小时;
  2. 间断照射:照 8~12 小时后停 12 或 16 小时,再次循环。

对于一般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照时间达到 24~48 小时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使用光疗,会有副作用吗?

有的。常见的副作用如下:

  1. 发热:主要是因为蓝光箱本身产热的原因,只要注意通风即可。

  2. 腹泻、皮疹:一般停止光疗后即可缓解。

  3. 光疗时光线可对视网膜造成伤害,而且长时间的强光疗有增加男婴外生殖器鳞癌的风险。所以在光疗时要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用尿布遮盖会阴部,而尽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肤 [7]

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使用的换血疗法是什么?

对于存在换血指征的患者,使用他人的红细胞和血浆(需与患儿血液相匹配)来替换掉患儿自身几乎全部的红细胞和血浆,以期达到如下目的 [1]

  1. 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
  2. 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 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换血?

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符合以下任意一个条件,都需要换血治疗 [1]

  1. 明确的严重溶血,HB < 110 g/L,出生时脐血胆红素>76 μmol/L,伴水肿、肝大、心力衰竭等;
  2. 新生儿查血清胆红素值符合换血标准的,而且光疗效果欠佳的人;(此标准随患儿年龄和体重的不同而不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对已经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症状的患者,不管胆红素值是否超过标准,均建议换血。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在换血后,还需要其他处理吗?

患儿换血后并非就不用操心了,换血后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部分的患儿在换血后的 2~4 小时,可出现胆红素反弹的现象,此时仍需要继续予光疗,并每隔 4 小时监测 总胆红素(TSB);
  2. 术后 3 天内,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 监测电解质、血气、血糖,及时纠正异常;
  4. 如若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值仍达到换血的指标,则需要第二次换血。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1. 酶诱导剂: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它可以增加肝细胞处理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嗜睡、乏力等 [1]。有高胆红素血症家族史的新生儿,一般推荐生后 24 h~3 d 口服给药,持续 3~5 d [6]

  2. 白蛋白:主要用于结合游离的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用法为静脉输注,偶可引起皮疹、颜面潮红、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 [1]

  3. 静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溶血的患者,用于阻断溶血过程。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 [1]

  4. 益生菌:常用的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降低胆红素浓度 [4]。使用温水冲服给药,一天三次。尚未有明显不良反应 [6]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吃益生菌,对退黄会有帮助吗?

不推荐单独吃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暂无单独使用益生菌治疗黄疸的明确证据。一些临床医生可能会使用益生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作为综合治疗时的辅助用药,而并不是常规的治疗方案 [6,7]

一些研究显示,益生菌的作用在于改善肠道内环境,调节、完善肠道菌群,而一个正常的肠道菌群有助于将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粪胆原(大便的一部分),然后排除体外,从而减少了肠肝循环 [8]

但假若患儿本身肠道功能就足够完善,那么这种帮助其实并不大。

此外,国内、国外的益生菌菌种也有异同,建议使用前咨询专科医生 [6]

新生儿黄疸患儿若并发胆红素脑病,还能治吗?

对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患儿,最重要的是尽量快速地降低胆红素水平。对于这类患儿,即使胆红素脑病已经发生,若胆红素值能迅速下降,神经系统损害的逆转是可能的 [1]。而一旦到达后遗症期,只能积极进行智能和运动方面的康复治疗。

生活

母乳性黄疸退了还能不能继续喂母乳?

能,黄疸也可重新出现,但随着患儿肠道的逐渐适应,黄疸往往比以前轻 [4]。出现黄疸复升时,可先停止哺乳 3 天,若症状没有减轻需立即就医,进一步查明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孩子能打预防针吗?

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并不影响接种疫苗,病理性黄疸不建议接种。有黄疸的患儿需要接种疫苗时,请直接咨询医生。

新生儿黄疸需要复查吗?

生理性黄疸在消退后一般无需复查,病理性黄疸需根据医嘱进行复查。

预防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由于每个新生儿的代谢情况各有差异,故生理性黄疸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病理性黄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可通过预防病因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风险。常见措施如下:

  1. 若母亲血型为 RH 阴性,孕期应动态监测各项相关指标,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会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导致病理性黄疸。
  2. 做好早期喂养干预,如早哺乳(生后 1 小时内进行哺乳)、勤吸吮(至少每日 8~12 次),必要时监测胆红素水平。
  3. 重视脐部护理,及时消毒包扎更换,避免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加重黄疸。
  4. 新生儿出生后存在胆管闭锁等疾病时,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引发本病。

新生儿黄疸患儿如何预防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尽量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1. 做好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早产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直接进入大脑中,导致胆红素脑病;

  2. 孕妇围产期期间不要滥用维生素 K 及磺胺类(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等)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3. 对出生后 72 小时内的新生儿应积极监测黄疸情况,一旦达到干预指标,及时干预治疗;

  4. 及早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溶血可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

  5. 及时纠正窒息、低血糖、酸中毒和感染等,否则会抑制胆红素代谢,引起胆红素脑病。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