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一种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的初期阶段,如持续发展可至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1]。
常见。酒精性肝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肝病之一。本世纪初我国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 0.50 %~8.55 %,即每 1000 个人中,就有 5~ 86 个人患有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初期阶段 [1]。
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可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有不适或隐隐痛感 [2]。
脂肪性肝炎:当脂肪过度堆积的肝细胞发生氧化和脂肪发生过氧化,则会产生炎症因子,导致肝脏发生炎症。主要表现为肝区(右上腹)疼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 [2]。
肝硬化:如果酒精性脂肪肝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肝脏长期受到损害,发生病变或坏死,最终造成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胀、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2]。
有可能会。酒精性脂肪肝可从最初的过度脂肪堆积,发展成肝炎、肝硬化,甚至最终会发展成肝癌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会患上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从而促进了脂肪肝向肝癌的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患者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对肝脏形成损伤,引起甘油三酯(脂肪)在肝细胞的过度蓄积,即造成肝脏发生脂肪性变性 [2]。
饮酒量及年限: 研究显示,当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时,酒精引起肝损伤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往往有长期饮酒史,一般在 5 年以上,折合乙醇(酒精)量男性 ≥ 40 g/d,女性 ≥ 20 g/d;或 2 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 > 80 g/d。乙醇量(g)换算公式 = 饮酒量(mL)× 乙醇含量(%)× 0.8 [1]。以一瓶 500 mL 酒精含量 4% 的啤酒为例,饮用这样一瓶啤酒所摄入的乙醇量为 500 mL × 4% vol ×0.8 = 16 g。
饮酒方式: 空腹饮酒比伴餐饮酒对肝脏造成的损伤更大;每日饮酒比偶尔饮酒和单次无节制地饮酒更易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另外,乙醇(酒精)饮料也有差别,不同乙醇(酒精)饮料品种对肝脏可造成的不同的损伤 [1]。
性别: 相较于较男性,女性对酒精造成的肝毒性更敏感。也就是说,在饮酒年限和乙醇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更易发生严重的酒精性肝病 [1]。
营养状况: 缺乏维生素 A 或维生素 E,可加重肝脏损害;肥胖或超重可促进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 [1]。BMI 【即身体质量指数,常用于计算人的胖瘦程度以评估健康状况。计算方式为 BMI = 体重(公斤) ÷ 身高(米)2】≥ 28 kg/m2 为肥胖,24 kg/m2 <BMI < 28 kg/m2 为超重 [3]。
其他肝病: 已感染肝炎病毒的基础上再饮酒,会诱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加速其发展 [1]。
遗传易感因素: 被认为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密切相关因素。且中国人嗜酒人群患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低于西方国家,也提示遗传易感性对本病的发生有影响,但具体的遗传标记尚未完全确定 [1,2,4]。
长期大量饮酒者: 每日酒精摄入量在 40 g 及以上的男性或在 20 g 及以上的女性,饮酒年限超过 5 年者;或 2 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每日酒精摄入量在 80 g 以上的人群,患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酒精摄入量(g)换算公式 = 饮酒量(mL)× 酒精含量(%)× 0.8 [1]。以一瓶 500 mL 酒精含量 4% 的啤酒为例,饮用这样一瓶啤酒所摄入的乙醇量为 500 mL × 4% vol ×0.8 = 16g。
女性: 饮酒年限和酒精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更高。
肥胖或超重者: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常用于计算人的胖瘦程度以评估健康状况。计算方式为 BMI = 体重(公斤) ÷ 身高(米)2】在 24 以上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有家族史者: 家族中有成员曾患本病者,患病几率会升高。
肝炎病毒感染者: 如丙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病风险较健康人群更高。
营养不良者: 如缺乏维生素 A 或维生素 E的人群,患病风险会较营养充足人群更高 [1]。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饮酒史、自觉症状;通过视诊观察患者是否有无乏力等表现;通过触诊轻压患者右上腹,看是否存在压痛;测量患者身高、体重以判断患者是否偏肥胖。
肝功能检查: 抽血检查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 B 超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 70%~80%,CT 检查可以用来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2]。
组织病理检查: 取患者一小块肝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进行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还可以通过观察肝脏损伤的改善程度评价脂肪肝的预后。但该项检查对患者有创伤,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常规不做该项检查 [2]。
病史:长期大量饮酒是诊断酒精性脂肪肝的必备条件,一般超过 5 年,折合乙醇量男性 ≥ 40 g/d,女性 ≥ 20 g/d,或 2 周内有大量饮酒史( > 80 g/d)。乙醇量换算公式:g = 饮酒量(mL)× 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以一瓶 500 mL 酒精含量 4% 的啤酒为例,饮用这样一瓶啤酒所摄入的乙醇量为 500 mL × 4% vol ×0.8 = 16 g。
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等表现。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 4 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 GGT 恢复较慢。AST/ALT > 2,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B 超或 CT 提示脂肪肝。
肝组织活检可确定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 [2]。
需要。酒精性脂肪肝如果不及时治疗,继续发展,可能会演变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最终发展至肝癌 [1,2]。
戒酒:完全戒酒是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可以改善预后、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存率 [1]。
营养支持: 长期酗酒使得酒精取代了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大多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而存在营养不良,故本病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因此应在戒酒的基础上采取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 [1]。
药物治疗: 于部分患者,医生会考虑同时选择药物治疗加以辅助,这主要指各类保肝药。例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美他多辛可以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甘草酸制剂(如:甘草酸二铵、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等)具有抗肝脏炎症的作用 [5]。禁用于对药物任一成分过敏者,部分药物偶尔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但程度通常较轻。
有可能。
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即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完全戒酒、合理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辅助)后,是有可能好转并治愈的 [6]。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原则为高热量(如坚果类食物)、高蛋白(牛奶、鸡蛋、牛肉等)、低脂(尽量用蒸煮的烹饪方式、并避免五花肉等肥腻食物),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多吃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2]。同时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运动: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为自己制定严格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通过运动减肥效果肯定,且很少有不适症状。但需注意避免短期内体重下降过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减重速度为 0.5~1.0 kg/周) [7],以避免由此导致的大量脂肪进入肝脏代谢,增加肝脏的负荷,以及过多脂肪产生的毒物,对肝细胞形成的损伤。
规律作息: 这一点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为重要,一方面合理的作息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缓疾病发展。
戒酒: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完全戒酒。
定期复诊: 主要抽血检查肝功能及腹部 B 超,具体复诊频率应遵循医生要求。
可以。以下措施对于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