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4月01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肠易激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又没有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1]。这个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并且多见于中青年人 [2]

门诊常会遇到不少人因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到医院看病。但各种消化道非消化道的检查都做了个遍,均提示没有异常,而这些消化道症状却确确实实存在。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医生就会考虑「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

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由肠道感染、心理因素(如焦虑)、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临床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若及时接受有效的诊治,病情可得到缓解 [3]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可反复出现,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故建议一旦发觉病情,及时就医,同时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以及生活 [1,4]

什么是肠道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在经历细菌、病毒急慢性感染后,即使肠道黏膜炎症消退,感染因素被清除,肠镜检查已经完全正常;但是炎症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依然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这种情况就是肠道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 [1,2]

此情况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在对抗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发生变化、肠黏膜屏障作用被削弱有关 [1]

肠易激综合征常见吗?

常见。北美、欧洲地区的患病率为 4.4%~4.8%,中国约 4.4%,也就是说,上述地区或国家的每一百人中,均大约五人患有肠易激综合征 [4,5]。此外,中青年(18~59 岁)、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人(≥ 60 岁)发病率较中青年有所下降 [1]

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类型?

根据罗马 IV 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可按粪便性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6]

  1. 腹泻型(IBS-D):糊状或水样粪比例 ≥ 25%,硬或干球粪 < 25%;
  2. 便秘型(IBS-C):糊状或水样粪比例 < 25%,硬或干球粪 ≥ 25%;
  3. 混合型(IBS-M):糊状或水样粪比例 ≥ 25%,硬或干球粪 ≥ 25%;
  4. 未定型(IBS-U):不符合上述三种分型的即归属于此型。
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哪些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起病隐匿,症状可反复出现或呈慢性化,一般不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本病以慢性腹痛、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精神症状 [2,3,7]

  1. 慢性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强度不一且呈周期性加重,不同的人疼痛程度和位置可能差别很大。疼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一般呈绞痛感(发作时,腹部好似被紧缩、压榨、烧灼,令人有窒息的感觉),在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在情绪应激(即人在面对外界各种刺激物时而出现的心理反应,比如突然被点名回答问题时,情绪紧张)和进食后可加重。

  2. 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包括腹泻(见于腹泻型)、便秘(见于便秘型)、腹泻与便秘交替、正常排便与腹泻和(或)便秘交替:

    • 腹泻:一般每日 3~5 次左右,严重者可达十几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软便或稀水样,量少,可能带有黏液但一般不出现脓血。排便通常发生在早晨或饭后。多数患者排便前会出现下腹绞痛、里急后重感(即腹内急迫、想一解为快,但是大便到肛门口时却感觉排不出来,一直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 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 3 次),大便干结、发硬,可呈小球状,量少,可带较多黏液。患者往往在直肠排空后,仍有里急后重感。
  3. 其他症状:如腹胀、焦虑、抑郁、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浑身没劲等。

image

肠易激综合征会不会癌变?

不会。

「我是不是得癌症了?是不是恶变了?」有很多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见到医生都会这样问。

因为这个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会走很多弯路,导致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患者经常会反复做各种检查,到处就医,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

其实肠易激综合征就是一个功能性疾病,不是癌症,也不会发生恶变 [2]

肠易激综合征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警惕?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病变,虽然病程较长,但是多不影响全身健康状况。由于本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之上,因此一旦存在以下报警症状需要引起警惕 [2,7]

  1. 发病年龄超过 50 岁;
  2. 发热;
  3.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4. 持续或夜间腹泻;
  5. 便血或黑便;
  6. 进行性腹痛(即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进展、逐步加重的腹痛);
  7. 缺铁性贫血(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伴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8. 腹部包块;
  9. 有炎症性肠病或结直肠癌家族史。

有上述报警症状患者,应立即作相关检查(如结肠镜、X 线、腹部 B 超),查明是否出现器质性病变,以防延误病情。

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比较被认同的诱因有肠道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

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比较被认同的有肠道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此外,还有遗传因素、食物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内分泌因素等。具体如下:

  1. 肠道感染:研究表明,急性胃肠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可增加至 6 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后所致的肠道功能紊乱;肠黏膜细胞结构改变,屏障作用减弱;肠道高敏感等有关 [1,8]
  2. 精神心理障碍:多项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面对外界刺激时,反应会更加强烈 [2,8]。不良心理状况会影响胃肠道生理功能,使得肠道高敏感,继而易引起本病。
  3.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遗传对于本病的发生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目前基因研究还在进行当中,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8]
  4. 食物因素:食物与本病的关系尚未明确,但确实有部分患者表示自己进食某些食物后症状加重。这种对食物的敏感性可分为食物过敏、碳水化合物(如牛奶、大蒜、豆制品等)吸收不良、麸质(如小麦)敏感等情况 [8]
  5. 肠道菌群失衡:本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不同于健康人群,且因症状不同而不同,例如:腹泻型患者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便秘型患者的韦荣球菌数量增加。肠道菌群与本病的关系也仍在研究当中 [2,8]
  6. 内分泌因素:性激素可对胃肠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雌激素、孕激素可增加肠道敏感性,雌激素还可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让胃肠转运延迟。所以,女性患者腹痛等症状的持续时间比男性长,且程度更重 [9]

肠道高敏感性是怎么回事?

经常听到有些人抱怨自己的肠子很「娇气」,比如说,大家吃一样的东西,别人吃完以后都没事,可是自己就会腹痛、腹泻;有时情绪紧张时也会出现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次数增多,但在排便排气后好转。

严重时进食或饮水后就会有排便感,且排便多不成形,甚至稀水样便。

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了,这是肠道高敏感性的表现,是由肠道神经系统以及肠道内分泌细胞功能改变引起的,属于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刺激的动力反应过强的一种体现。肠道高敏感性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发病机制,发生率为 33%~90%,即每一百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能 33~90 人存在肠道高敏感现象。建议出现此类现象的人,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1,2,8]

肠易激综合征会遗传吗?

可能会。

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一般为 2 岁)即有本病,有的患者从青春期开始(一般为 10 岁)就患有本征,并有家族史,在同一家庭或家族中,可有多人患本疾病 [2]。一项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本病的人,发病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这可能与遗传改变了 5 -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多态性、白介素产生方式,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具体机制尚未研究清楚 [8]

因此,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遗传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会传染吗?

不会。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没有器质上的病变,也没有细菌或者病毒等感染,所以没有传染性,与病人接触以及一起生活都没有问题 [2]

肠易激综合征常见于哪些人?

  1. 中青年(18~59 岁):据调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 60 岁)的患病率较中青年低;
  2. 女性:我国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8.1% vs 6.8%)。

此外,本病还常见于白领、学生、干部,且城市患者明显多于农村。目前认为与上述人员工作和学习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饮食以及作息不规律等有关。

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根据症状来诊断,确诊前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具体诊断可参考国际公认的罗马 IV 诊断标准 [2,4]

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 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发作 1 日,伴有以下 2 条或 2 条以上症状:

  1. 与排便相关;
  2. 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 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为功能性疾病,但是有很多器质性的胃肠病的症状与肠易激相似,所以诊断肠易激综合征需要一些检查来排除其他的疾病。临床常做的必备检查有 [3]

  1. 血、尿、大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可用于了解身体基本情况,排除肠道寄生虫病、肠胃炎等,一般还需行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排除;
  2. 血生化、血沉,可用于了解肝肾功能、机体代谢情况、微量元素水平等,初步排除血液疾病(如贫血)、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3. 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 X 线检查,可用于排除结肠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
  4. 腹部 B 超检查等,可用于排除肝胆胰肾结石、肿瘤等;还可检查女性阴道、子宫附件等,排除卵巢囊肿、肿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通过这些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方可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不良吗?

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都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但却是两种独立的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是指餐后出现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虽然症状跟肠易激综合征有重叠的表现,但后者更多出现下腹部症状,如下腹痛、腹泻以及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

两种疾病的诊断与分型各有不同,治疗中均需接受综合的个体化治疗 [2]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较多,个体差异大,需与多种疾病进行仔细鉴别 [2,3]

  1. 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慢性痢疾、吸收不良综合征、药物性腹泻或便秘、肠道寄生虫病、肠息肉、结肠与直肠的肿瘤以及消化系统溃疡等;
  2. 胃肠道以外疾病:如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卵巢囊肿、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这些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或多或少存在交叉,但是绝大部分存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影像学检查(如 X 线)、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可一一排除。

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打消顾虑。因此需要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具体包括 [2,3,10]

  1. 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形成良性互动,将自己的病史、家族史、症状等悉数告知,充分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
  2. 配合医生仔细查找病因,根据病因、遵从医嘱进行饮食调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等。饮食调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近年来进展较大。有些饮食干预措施可能只对特定的个体有益,可以做好记录,避免常见的诱发症状的「肇事」饮食。普适的饮食调节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是去麦胶饮食和低 FODMAP 饮食(即限制摄入可发酵寡糖、双糖、单糖、多元醇这些短链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蜂蜜)。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按照疾病分型采取相应的药物。
  4. 心理和行为疗法:如认知行为(可改善偏差认知和行为)、催眠等疗法,适用于症状严重、上述治疗手段无效的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经常腹泻吃什么药?

  1. 止泻:常用洛哌丁胺、地芬诺酯等止泻药物,腹泻严重者适用,但不能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孕妇和婴儿。轻度腹泻者可选择蒙脱石散等吸附性止泻药,偶可引起便秘,尚无明确的禁忌证。具体止泻药物的选择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2. 调节肠道微生态:配合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和维持肠内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改变肠道运动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症状。常用的微生态调节剂包括各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以及肠道不可吸收的广谱抗生素 —— 利福昔明。益生菌制剂尚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明确禁忌证;利福昔明可能引起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对本药过敏者、肠梗阻者等 [1,2]

肠易激综合征经常便秘怎么办?

  1. 调整饮食:进食有软化和扩大粪便容积的食物,如粗纤维多的新鲜蔬果(芹菜、苹果等),适量多饮水(每天 3~4 个常规矿泉水瓶那么多即可),定时排便。
  2. 口服通便的药物:首选聚乙二醇,可以增加便次,使粪便变软,缓解排便困难。如不能缓解,可以口服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普卡必利,可增加胃肠推动力,促进排便。其中,聚乙二醇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对本药过敏者以及伴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普卡必利可能引起头晕、头痛、恶心、腹泻、腹痛、腹胀、易疲劳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对本药物过敏者,伴有肠梗阻、肠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人也禁止服用 [1,2,10]

肠易激综合征经常腹痛吃什么药?

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止痛药物如下 [2]

  1. 解痉药: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等选择性肠平滑肌钙通道拮抗剂,可缓解腹痛且不良反应轻微,禁用于儿童;或者阿托品、莨菪碱等抗胆碱药,可能引起便秘、口干等不良反应,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2. 降低肠道敏感性药物:如阿洛司琼、莫雷司琼等 5 - 羟色胺 3(5-HT3)受体拮抗剂,可显著缓解腹痛、减少排便次数,但可能引起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对本药物过敏者、便秘者等。

肠易激综合征为何要进行心理治疗?

精神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这种功能性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肠道的功能主要受内脏神经系统调节,精神因素对内脏神经功能影响非常大。

同时胃肠道的症状又会反过来影响精神状态,比如因为肠道症状的反复出现而忐忑不安、脾气暴躁,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等。如果不重视心理治疗,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 [1]

补充益生菌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吗?

有可能,但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

有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的数量也减少。

临床给予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制剂治疗后,患者的总体状况、腹胀、腹痛、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明显改善。因此,补充益生菌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措施。

但是,益生菌制剂种类繁多,到底哪些菌种更为合适,以及怎样使用能起到效果,还有待更多严谨的试验数据 [1,2]

肠易激综合征能治好吗?

暂时不能根治,但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病,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出现,临床一般通过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一般不会对全身健康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有许多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长时间辗转治疗,而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负面心理,这才会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大家及时就诊、遵医治疗、调适负面情绪、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肠易激综合征不会过多地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各种烦人的症状也会得以缓解 [2,10]

image

生活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怎样吃才好?

据研究显示,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发作与饮食有关,食物过敏和食物吸收不良等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应注意:

  1.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应细嚼慢咽 [3];多喝水,成年人每日需饮用 1600~2000 mL(相当于 3~4 个常规矿泉水瓶的量) 白开水或茶水 [11]
  2. 对于腹胀患者,应减少甚至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如:酒精、咖啡因、豆类、洋葱、胡萝卜、卷心菜等,以免加重腹胀 [3,10]
  3. 对于未进食产气食物仍然伴有持续腹胀的患者,尤其是已知乳糖不耐受者,建议尝试无乳糖饮食,减少牛奶及其他奶制品的摄入 [3,10]
  4. 对于未进食产气食物但仍然存在腹胀、腹痛等症状的患者,还可以采取低 FODMAP 饮食(FODMAP 饮食是那些富含易发酵的寡糖、双糖、单糖、多元醇等成分的食物,这些成分可在肠道中迅速发酵,但吸收差,易引发腹胀、腹痛)。此饮食原则为:除了上述产气食物外,还需避免蜂蜜、苹果、梨、樱桃等食物 [3,10]
  5. 对麸质敏感者,应开始去麦胶饮食方案,避免摄入大小麦、燕麦等含麦胶的食物,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防止排便异常 [10]
  6. 以便秘表现为主的患者,可以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可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粪便排出。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火龙果,成人每天需进食 300~500 g 蔬菜、200~350 g 水果;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成人每天需进食 50~150 g,相当于半杯到一杯电饭煲自带量米杯的量 [11]
  7.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记录饮食诱发症状的情况,如果某些饮食容易诱发症状,比如高脂饮食(如五花肉、炸鸡排),就要限制摄入。如有确定的食物过敏,应避免摄入含有该过敏原成分的食物。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饮食之外还要注意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差异。

除饮食调节之外,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比如各种球类运动、健身操、爬山等运动方式,每周可选择 3~5 天进行 20 分钟~1 小时的锻炼。适当的锻炼能够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体质增强,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恢复自然有利 [10]

只要在注意饮食的基础上,做到心态平和,积极参加运动,就能有效促进恢复,防止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为什么不同医生的说法不一样?

有许多病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看了好多医生他们的说法都不一样,到底哪个是对的?应该怎样治疗才有效?

其实,自 1944 年提出肠易激综合征这一术语以来,有关本病的现代研究已有将近八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性,症状反复发作而无特异性,故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方法也各有差异。

如今科学家在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脑 - 肠轴学说等一些新学说被逐渐认识 [1]。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必将破译肠易激综合征的密码,完全掌握它的秘密。

预防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目前没什么好办法可以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因素:

  1. 吃东西之前大小便之后,都要注意洗手;不吃路边烤串等不卫生的食物,可以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肠道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出现。
  2. 日常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工作、生活压力,可以出门走走、透透气,找好朋友一起聊聊天、逛逛街。
  3. 如果明确自己对某一或某些食物不耐受,那么尽量避免吃那些食物,一定要管住嘴。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