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童时宇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附睾炎是指附睾发生炎症,通常表现为阴囊肿胀或疼痛,是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1]。附睾炎常常累及同侧睾丸引发炎症,因此临床上附睾睾丸炎是比较多见的。
附睾炎大多是由泌尿系感染沿输精管逆行蔓延到附睾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布鲁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还可能由其他非感染因素(如创伤、尿液返流等)引起[2,3]。
附睾不是睾丸。从名字就能看出,附睾是睾丸的附属器官。
睾丸在男性的阴囊里,作用是产生精子和合成雄性激素。附睾围绕并紧贴在睾丸的上方和后缘,由细小、弯曲的管子构成。上端膨大的部分是附睾头,连接着睾丸的输出小管,下端尖细部分是附睾尾,与输精管相连。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储存精子[4]。
附睾炎发病高峰的年龄段为 19~35 岁(实际上从婴儿到老年人都可能发生),因为此年龄段是男性的性活跃期,容易发生性传播感染[1]。
附睾炎根据发病特点和症状可以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种。慢性附睾炎的持续时间通常超过 6 周或反复发作,可由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及时转变而来,也可自发形成(单独存在,不伴有急性发作)[1,2]。
泌尿外科;也可去专科医院的男科就诊。
阴囊肿痛明显,阴囊皮肤发红,疼痛可以加重放射到其他部位如腹股沟、下腹部等,站立和走动时疼痛加剧难忍,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常常会伴有体温升高(腋温 >37.2 ℃)。
如果伴有尿路感染或者前列腺炎等,可伴有尿频(即排尿次数增加,正常人一天排尿 4~6 次)、尿急、排尿困难、阴茎刺痛不适等症状[1]。
不同的慢性附睾炎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患者可以表现为下腹部、腹股沟或阴囊的疼痛不适感,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同时疼痛不适[5]。常有不定期的附睾肿胀疼痛史。
疼痛感觉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轻微不适,有的表现为阴囊疼痛明显。
触摸附睾时可发现附睾轻度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有的可发现肿胀的结节[5]。
附睾炎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
包括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发生感染[1,3]:
非感染性因素
附睾炎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引起,也有一些病因不明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布鲁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腮腺炎病毒等[2,3]。
是有可能的,但并不多见。
频繁手淫会引起前列腺的反复充血,还可能使带细菌的尿液返流,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使细菌或微生物进入尿道中,从而引起附睾炎或前列腺炎等疾病。
有一部分是。
慢性附睾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认为慢性附睾炎可能是因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疗而转为慢性[1]。
有的患者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由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蔓延或带细菌的尿液返流引起。但部分病人在此之前常无急性发作的病史[7]。
急性附睾炎最容易与睾丸扭转相混淆,两者均属于阴囊内急症,临床表现类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所以难以区分时需做阴囊彩超以鉴别。
急性附睾炎: 主要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阴囊皮肤发红,有的出现尿频、尿急,体温升高等症状。附睾炎在体格检查时会发现明显肿大的附睾,并有触痛,睾丸有时也有肿大。将阴囊托起抬高时疼痛感减轻。提睾反射存在,进行泌尿系 B 超检查时提示附睾血运丰富。
睾丸扭转: 多见于青少年,睾丸扭转 2 小时睾丸生精功能受损,6 小时后睾丸便会坏死。睾丸扭转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疼痛和阴囊肿大,但体温一般不会升高。而且睾丸扭转在检查时睾丸位置异常,压痛明显,提睾反射消失,托起抬高阴囊时疼痛不会减轻,进行泌尿系 B 超检查时提示血流信号减退或无血流[7]。
慢性附睾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类似,两者病程均较长,均有可能出现阴囊、下腹部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不适感,疼痛症状时轻时重。
虽然临床表现较类似,但两者仍较容易区分。慢性附睾炎体格检查可见附睾头部或尾部的肿大或结节,而慢性前列腺炎会出现会阴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与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流出,且睾丸、附睾大小形态一般正常,但前列腺液检查常有阳性。另外,对泌尿系统进行彩超检查可以进行区分[7]。
附睾炎的治疗并不复杂,大多可以治好,但早期就诊和治疗是关键。如果出现疑似附睾炎的症状(阴囊肿胀或疼痛、皮肤发红,附睾增大或增粗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自行诊断,随便吃药[7]。
附睾炎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这是可以在家治疗的;而如果医生判断病情严重,或者需要手术、注射药物等情况,可能需要在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问题,即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
附睾炎的一般处理包括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可使用阴囊支托或运动带)减轻坠胀感,禁止体力活动和性生活,局部热敷,减轻充血、肿胀和疼痛[2]。
抗菌和止痛治疗:
附睾炎的抗菌治疗首先应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如检查结果未出时,可暂选用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确定使用哪种抗菌药物[1,6]。
急性附睾炎发病早期肿痛症状严重,可以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封闭治疗(将药物注射到局部疼痛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症状缓解,并可促进炎症包块的吸收,此操作需由专业的医生或护士进行[7]。
手术治疗:
少数情况下需行手术治疗,如附睾炎在一般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或加重;睾丸或阴囊壁脓肿需切开引流减压;睾丸和附睾局部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进行附睾切除[7]。
需要请医生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来判断。
附睾炎在采取规范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如肿大的附睾明显缩小至正常大小、疼痛消失、体温正常、验血常规的血象正常可认为已经治愈。
此治疗过程一般至少需维持 2 周左右,如症状未完全消失,医生会酌情延长治疗周期[1]。
附睾炎治愈后也一般不会复发,但需及早和规范治疗。
附睾的血液供应丰富,药物容易到达病灶。如果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合卧床休息,抬高阴囊等一般处理,附睾炎的治疗并不困难,所以不用太担心复发问题[2]。
附睾炎在治疗后有的人会在附睾管摸到小硬结,通常认为是由附睾管的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8]。
若是硬结较小,医生可能会建议 1~2 个月定期复查;若是有明显的坠胀疼痛或影响了生育,应到医院就诊,进行手术治疗。
附睾炎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会引起睾丸萎缩,影响生育能力,导致男性不育[8]。如果引起了睾丸萎缩,说明该侧睾丸组织已经严重受损,生精小管萎缩,该侧睾丸的生精功能一般已较难恢复,且治疗难以奏效。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当出现了急性的睾丸疼痛,应及时就医,早日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者有联系。
原发性的附睾癌发病率极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9]。全球关于附睾癌的报道非常少,故目前还没有系统的附睾癌相关研究。
附睾癌的病情进展较快,恶性程度较高[9]。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附睾炎与附睾癌的发生有关联,但附睾炎不采取治疗措施,剧烈的阴囊疼痛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可蔓延至睾丸,引起附睾睾丸炎症,对睾丸造成损害。
另外,如果转变为慢性附睾炎,可长期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建议一旦出现了阴囊部位的疼痛,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大多数不会自己好。
附睾炎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治疗,仅凭自身的抵抗力一般很少会痊愈,炎症严重时甚至会使睾丸附睾功能丧失,导致不育[8]。如果患有附睾炎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切勿贻误病情。
不一定。
如果是附睾炎治疗后残余的硬结,那么之前一定有过附睾炎的病史,如果没有附睾炎的病史,但在附睾可以摸到圆形包块的话,那很可能是附睾囊肿。
如果有结核病史,又摸到成串的圆形包块,但疼痛不明显,很可能是附睾结核[7]。这些都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搞清楚。
会,并且有可能导致不育。
附睾炎可以直接蔓延至睾丸引起睾丸炎,睾丸也会出现睾丸肿大、触痛明显。
随着病程的进展,附睾和睾丸的炎症会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导致睾丸缺血缺氧,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睾丸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睾丸生精功能下降,睾丸萎缩等,导致男性不育[8]。
附睾炎急性期应禁止一切性活动[10]。
慢性期症状严重时应尽量避免性生活,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偶有,不过最好等病情痊愈再有性生活为好[10]。因为性器官在性冲动时会充血,如果此时有炎症时容易引起炎症的扩散,从而使炎症难以痊愈。
附睾炎治愈后应过多久才能有性生活,目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期限。
急性附睾炎禁止有性生活,需在完全治愈后可进行(通常需要 7~14 天,当阴囊肿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提示不存在感染时,说明已经治愈)[10]。
慢性附睾炎在规范治疗期间,一般不鼓励有性生活,但部分慢性附睾炎在无明确的病原菌感染的情况可以有性生活,但不宜过频(每周 1~2 次)。
一般来说,附睾炎如果在得到了正规的诊治是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的。
但少数情况下炎症严重时,双侧的附睾均因炎症导致附睾输精管的堵塞,会造成精子难以排出,便会引起不育。此时应到医院进行疏通手术恢复生育能力[8]。
会。
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场所,如果附睾发生炎症,便会影响精子的生存的环境,继而影响精子成熟,从而使精液中精子的活力下降,增加畸形率,使精液质量下降[1]。
一般来说不需要忌口,均衡饮食即可,但不宜进食过多的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防止刺激炎症反应[10]。
可以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鱼、肉、禽、蛋类等食物,保证日常营养供给。
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措施来预防[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