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田龙海

田龙海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低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正常成人血压应该是收缩压 90~139 mmHg、舒张压 60~89 mmHg,脉压差为 30~40 mmHg,高于这个范围就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是低血压[1]

健康人两侧上肢血压可以不同,左右两侧之差为 10~20 mmHg,正常血压也有昼夜波动,24 小时内最大差值可达 40 mmHg,还有季节性波动[1]

低血压是什么?

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伴有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头晕等症状的总称[1]
一般来说,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的成人肱动脉血压,如低于 90/60 mmHg (12.0/8.0 kPa) 时,即可称为低血压。其中有症状的部分称为低血压病[1]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什么?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症状,也不影响寿命[1]

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相对常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病理性的低血压病是什么?

病理性低血压病也称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1]

急性低血压常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心脏收缩能力下降,泵出问题了,水压就低,自然喝不到水,如急性心肌梗死;二是血液丢失或体液丢失,那压力自然也上不去,如严重外伤造成的大出血等[2]

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治疗。

低血压该到哪个科就诊?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低血压,应该及时到医院内科如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以期早期治疗。

image

症状

低血压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低血压病主要有以下表现[1]

  1. 疲乏无力:

    • 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有关。
  2. 头痛头晕:

    • 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唯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 头痛的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
    • 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
    • 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3. 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 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休息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尤其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
    • 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4. 神经功能障碍:

    • 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皮肤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 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

    • 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 其他:

    • 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体位性低血压有哪些类型?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 突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往往多见于脊髓疾病、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使用降压药或镇静药之后。临床表现同上。

低血压病有没有生命危险?

多数情况下没有。低血压在平时一般不会引起特殊不适。

但是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如感染、高热时,就可能因血压过低出现头晕、心慌、晕厥、休克等,从而危及生命。

此外,低血压虽然平时感觉不明显,但也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慢性缺血,甚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疾病,所以低血压不容忽视。

病因

低血压是怎么发生的?

低血压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 生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就类似运动员心动过缓,运动员心脏一分钟跳 50 次,已经能够满足身体所需,没有必要那么快的心率。生理性低血压只要没有引起任何不适,就说明这个血压已经能够满足身体所需要供血的压力,那就没有必要把血压升上来。
  • 病理性低血压:病理性低血压是由于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发生了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也可由某些药物所致。这种低血压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是要积极治疗的。

体位性低血压的易发人群有哪些?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2]。 据统计 65 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 15%,其中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 30%~50%[2]。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逐渐发生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逐渐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收缩期血压升高[2]

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很有可能因为组织和器官缺血导致多种危险。

此外,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在站立时都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四类:

  • 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1],其他还有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优降宁和 α-甲基多巴等。这类药物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 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了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1]
  • 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药物作用位置是血管的 α- 肾上腺素受体(收缩血管的受体),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2]
  • 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常会用到这类血管扩张药,因此用药期间要经常监测血压,防止出现低血压。

低血压在孕妇中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孕妇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有两种:

由孕妇贫血或者其他疾病造成的,针对这种低血压的防治一定要听从医师的叮嘱,合理补充营养,怀孕后尽量避免服用特定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3]

由怀孕后的特殊睡姿引起的低血压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对此,习惯于仰睡的孕妈妈一定要特别注意,这是一种由特定的仰卧位导致的血压急骤下降的一系列症候,一般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

诊断

低压低,高压正常是低血压吗?

如果多次测量,舒张压始终在 60 mmHg 以下,可以算低血压。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特殊的处理[2],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即可。

低压低,高压高于正常是低血压吗?

这种情况一般按照高血压处理,老年人当中尤其常见,和年龄增长发生的血管硬化有关系,如果收缩压(高压)没有超过 150 mmHg 不需要吃药治疗,注意低盐饮食、适度活动、定期体检即可[2]

如果收缩压高,且有不舒服的症状,应该去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看是否有心脏、肾脏等方面的并发症。病人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低血压病怎么诊断?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和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1]。 低血压患者注意提供以下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1]

  • 除低血压外,有无其他血管症状,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无则考虑为原发性低血压。
  • 有无急重症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减低,心排血功能出现障碍。
  • 有无可以引起低血压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无高原居住史,有无引起低血压症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临床表现,有无代谢性疾病,脊髓病变。
  • 有无长期卧床病史,有无外科手术、外伤而导致自主神经损害的原因。
  • 低血压发生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与服用药物。

通过问诊使患者详细回顾以上方面,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可能明确原发病因[1]

治疗

低血压应该怎么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到门诊复查。某些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早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病理性低血压:

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如为继发性低血压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和烟酰胺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 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

image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怎么办?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立刻将病人抬放在空气流通处,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 病人一般很快苏醒。对发作持续较长而神智不清楚的病人,可补液扩充血容量,皮下注射升压药。

由氯丙嗪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禁用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具有 α 受体兴奋作用和 β 受体兴奋作用,而 α 受体兴奋作用可被氯丙嗪所阻断,β 受体兴奋作用就会变得十分突出,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2]。此时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生活

低血压的人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保证均衡饮食及足够睡眠,尽可能保持生活作息规律。

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谨慎使用镇静药(地西泮等)、降压药(氨氯地平等)。

低血压病人应该怎么吃?

  • 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 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 B12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纠正贫血,改善低血压症状。以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此类食物包括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 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 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1]。此外,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包括动物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可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体位性低血压的人需要注意什么?

  •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可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晕厥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危险情况。注意健康饮食,保持足够营养摄入,不可过饥和过饱,禁止酗酒。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 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
  •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建议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2]

体位性低血压的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使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预防的方法有:

  • 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 1~2 小时,或蹲位至站立时要动作缓慢,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1]
  • 用药后,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
  • 避免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这些可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应该注意哪些?

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可以在日常中尝试穿弹性袜、用紧身腰带。

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宜先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 10~15 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2]

另外,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更容易适应血压降低的变化,也可通过淋浴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多喝汤多饮水适当增加盐份摄入。

低血压病能不能献血?

患低血压的人不建议献血。

虽然低血压的人血液可以没有任何健康问题,对别人没有影响,但低血压本身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而且,我国红十字会要求献血者血压必须在 90~140 / 60~90 mmHg 的范围内,脉压差大于或等于 30 mmHg 才符合献血标准[1]

预防

低血压怎么预防?

  •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或举起重物、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 洗澡水温度应该保持适宜(夏天 37 ℃,冬天 40 ℃为宜),因为温度过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温度过冷会刺激血管而过快增高血压,建议淋浴或冷热水交替足浴。
  • 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可以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
  •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
  • 无症状性低血压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适当参加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提高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

体位性低血压怎样预防?

  • 合理饮食,不酗酒,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进餐后不宜立即起立和从事体力活动。
  • 合理锻炼,锻炼后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多喝水可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
  • 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 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干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
  • 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

孕妇如何预防低血压?

建议孕妇从妊娠 28 周(孕 7 个月)开始进行血压监测[3],注意留心自身仰卧时有无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并在仰卧 10 分钟左右测定血压,看血压是否降低。

改变卧姿,多采取左侧卧位,改变仰卧的习惯,或者不要长时间仰卧[3]

此外,无论是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有利于纠正低血压。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