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堃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阴大伟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2月28日
当偶然发生的房性早搏,或逆向传导的交界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在快通路尚处于不应期时到达房室结,沿快通路的前向传导被阻断。
而由于慢通路的不应期比快通路短,若早搏在特定的时间窗到达,冲动可能会经慢通路传至心室。
当冲动经慢通路到达两条通路的远端连接处时,如果快通路已经恢复了兴奋性,则冲动可沿快通路逆向上传。这时,冲动可沿慢通路前向下传,并沿快通路逆向上传,形成反复的折返,导致持续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区存在不同的电通路,这些通路可能是不同的解剖学结构,或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即解剖上看似连续但具有不同电生理特性的区域。
一条通路的传导相对快速,不应期相对较长,称为快通路。
另一通路的传导相对缓慢,不应期更短,称为慢通路。这些通路会汇入房室结内的最终共同通路。
它可将心房来的冲动向下传入心室,也可以将心室的异位冲动逆行传向心房,形成折返环路。
房室交界区又称房室结区,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在心房与心室互相连接部位的特化心肌结构。由房室结、结间束的终末部以及房室束的近侧和未分叉部。
严格来说,房室交界区的各部位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它的功能是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肌依次先后顺序分开收缩。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占所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例的近 2/3,女性患病多于男性。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与旁路相关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RT)一样,更易始于年轻成人。
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了 231 例 AVNRT 患者,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是 32 岁,其中 2/3 的病例是在 20 岁之后起病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头晕、乏力、焦虑不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多尿、颈部重击感。由于这种疾病是阵发性,所以症状突发突止。
如果同时存在其他的心脏疾病,可能还会有胸痛的症状,少数情况下会有低血压、晕厥。
折返环的存在是心动过速的基础,折返部位存在有效不应期,一旦电活动落在了有效不应期内,折返即终止,而不应期可以有压迫颈动脉窦、刺激咽喉等多种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进行延长。
这类患者,通常既往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不同性别和年龄均可发生。不过部分患者,尼古丁、酒精、兴奋剂或运动等可引起发作。
对于快速持续的心悸,突发突止且通常伴有头晕、目眩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疑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如果患者通过迷走神经动作能够终止症状,也提示症状可能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引起的。
回顾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通常可以确诊。也可以进行 24 小时的心电图检查,如果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治疗方案的推荐要基于对治疗方案的性质和风险的理解。对于几乎所有患者,包括症状严重的患者,首先可通过尝试数次迷走神经动作或静脉给予腺苷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可以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法,比如颈动脉窦按摩,改良 Valsalva 动作(于半卧位用力呼气,产生 40 mmHg 的压力并维持 15 秒后,将体位改为仰卧位且被动抬腿 45 度保持 15 秒)、潜水反射(适度呼吸、屏气,之后将其面部浸入温度为 10~20 ℃ 的水中 20~30 秒)。按压眼球,屏气、咳嗽、深呼吸,作呕吐,吞咽、蹲位、头低脚高卧位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延长传导通路的不应期,从而终止心动过速。
如果不能进行迷走神经动作或迷走神经动作无效,静脉给予腺苷,可以起到阻断传导,终止心动过速,但严重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患者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不建议使用腺苷。
如果迷走神经动作和腺苷均无效,静脉给予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也可以起到阻断传导,终止心动过速的作用。
导管消融术,可以破坏发送异常电信号的小部分心脏组织,根除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这种心动过速的情况,并且能够在刺激迷走神经或者口服药物,来终止发作。
但少数情况下,有低血压、晕厥、心绞痛等需要入院紧急处理。
大部分患者发作次数少,而且能够耐受,就不用长期治疗。
但如果发作频繁,并且不能耐受的,如果不治疗,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事件,危及生命。
如果症状发作频繁,或不能耐受发作,比如伴有晕厥、心绞痛或严重呼吸困难的情况,就是建议做导管消融术。
因为这个时候,心律失常的危险超过了手术风险,消融的根治更有必要。
导管消融的根治可以达到 95% 以上,可以完全消除症状。消融手术的并发症有比如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发生机率很低。
少食多餐,营养清淡;多种途径补充维生素,低盐高蛋白质饮食;
心肌炎患者每餐不宜过饱,避免在消化吸收时给心脏增加负担,但总体摄入不能少,故少食多餐;
饮食中要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更要保持清淡,给身体营造一个利于清除病毒的内环境;
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对防止心肌的损伤至关重要,特别是维生素 C,不仅可通过饮食补充,也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
低盐能避免身体内水份潴留,减轻心脏负担,高蛋白饮食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加快病毒的清除,缩短疾病病程。
是否给予长期预防性治疗取决于以下因素:
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
症状的严重程度;
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
患者意愿。
很多 AVNRT 发作少的患者,或症状轻微或对症状耐受程度高的患者,可能倾向于更加保守的管理方案,即不给予特殊治疗或给予药物抑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