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李长永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是心肌间质纤维增生所致心肌僵硬度升高,导致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容量减少,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心肌病 [1]。
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随着病程进展,易出现等右心衰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限制型心肌病的发病率较低,约占心肌疾病的 4.5%[2]。
发病与地域、种族、性别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3],我国上海、云南和广西等各地均有散发的病例报道;男女发病比例为 2:1~ 3:1。
本病通常分为 3 类。
50% 的患者在确诊后 2 年左右死亡,确诊后 5 年的生存率仅约 30%。
视个人情况而定。
怀孕后期,容易出现腹腔压力增大、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者应至规范的三甲医院评估心脏功能,结合医生的建议,慎重做出选择。
临床症状差异比较大。
疾病后期,查体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移动性浊音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体征。
可能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出现猝死等严重情况。
当患者感冒受凉、剧烈活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静脉摄入液体过多过快等情况发生时,易诱发以上严重情况发生。
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
下图为目前已知的 RCM 相关突变基因。
继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多继发于全身系统疾病。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心脏毒性。
尚不明确。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通常与基因异常有关,可家族性发病,但相关报道较少。有证据提示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可能存在某些特殊基因的相关变异,表现为单基因遗传病。
会。
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尤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熬夜、过度劳累、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情加重常见的诱因。因此,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若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水肿及右心衰竭症状时,怀疑限制型心肌病,应做如下检查。
需与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等鉴别。
最易与缩窄性心包炎混淆,可从疾病病史,查体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鉴别诊断。
疾病稳定期,营养均衡、合理饮食即可。合并心衰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日常生活中,可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应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来决定。
病情稳定、较轻时,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
但病情较重时,可进行床边小坐、行走等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劳累、熬夜、受凉、寒冷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上呼吸道感染是心肌病的一个诱发因素。 同时,感冒易诱发心力衰竭。
因此,平时生活中应积极预防感冒。
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
病情较轻时,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应避免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无法预防。
但患者可以规避诱发或加重该病的因素,祛除病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