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阴大伟

阴大伟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急性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的炎症性疾病,感染性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如卡萨奇 B 组病毒,ECHO 病毒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药物、毒物、放射、结缔组织病等。

病理变化可呈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心肌受累,可出现心衰症状,对于症状发生时间不超过 3 个月的称为急性心肌炎。病情多呈自限性,但也可以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导致预后不佳。

急性心肌炎常见吗?

心肌炎的发病率约为 22/100,000,2013 年全世界大约新发了 150 万例心肌炎。一般人群中心肌炎的真实发病率尚未知。

急性心肌炎会遗传吗?

许多跟基因相关的遗传性心肌病也可能有急性心肌炎的表现,如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等。30% 的 ARVC 为家族性病例。

急性心肌炎会传染么?

急性心肌炎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比如呼吸道病毒,但是病毒感染不是一定会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或者导致疾病。

且导致机体病变部位不一定为心脏,所以按照传染性疾病的定义,急性心肌炎不会传染。

症状

急性心肌炎患者会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心肌受累程度:

  • 轻者可完全没有临床症状。

  • 绝大部分急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 3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流涕,甚至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

  • 随后可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水肿尿少、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晕厥、阿斯综合征等表现。

急性心肌炎患者多有心功能的损害,那么心功能是如何分级的呢?

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多的还是 1928 年由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根据患者心衰的临床症状和主观表述制定的心功能分级:

  • Ⅰ 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气喘、心绞痛等症状。

  • Ⅱ 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气喘、心绞痛等症状。

  • Ⅲ 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等症状。

  • Ⅳ 级: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 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引起以上的不适。

什么叫一般体力活动?

一般体力活动为日常起居生活中的一些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洗衣、拖地、刷牙、爬 2~3 层楼梯,平地走 500~1000 米等。

病因

急性心肌炎的病因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急性心肌炎,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尽相同,有的是直接造成心肌损害,而有些则是通过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使心肌损伤。

感染性病因:

  • 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 B 组病毒、腺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EBV 以及儿童出疹性疾病病毒(包括细小病毒 B19) 等。

  • 细菌如由 A 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风湿热和 Chagas 病。

  • 除此之外真菌、原虫和蠕虫也可引起心肌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病原体感染人体所表现出的症状不尽相同,不是所有感染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肌炎。

非感染性疾病:

  •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物、放射。其中药物的反应最容易忽略,尤其是毒品的滥用如可卡因。
诊断

急性心肌炎的诊断应该做哪些检查?

心肌炎的确诊金标准为心内膜活检(EMB),但是由于检查的危险性和特殊性,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尚未开展此类技术。所以临床中我们首先要区分疑似心肌炎,在此之前,医生会完善以下相关检查和检验:

  • 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Troponin): 此项目主要用来评估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

  • 心电图(EKG): 评估心脏有无心电学上的异常,比如有无传导阻滞、早搏、心脏停搏等。

  • 超声心动图(UCG): 主要评估心脏有无结构上的异常,比如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心肌的运动有无异常。

  • 心脏核磁共振(CMR): 此检查中的钆延迟成像(LGE)对评估心肌细胞的充血和水肿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动态评估节段性和全室壁的运动异常。但在国内可以很好地开展此检查的医院比较少,应用受限。

急性心肌炎如何诊断?

根据 2018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关于疑似心肌炎的立场声明,要求患者至少满足一项以下心肌炎临床表现和至少一项诊断标准,或无症状时至少满足 2 项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急性胸痛;
  • 新发心衰的症状如活动耐量下降、乏力、水肿等;
  • 心悸、晕厥、或者心脏出现早搏;
  • 原因不明的心源性休克。

诊断标准:

  • 心电图出现新发的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ST/T 改变( ST 段抬高或 T 波倒置)、窦性停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心搏停止、房颤、R波波幅显著降低、室内传导延迟( QRS 波增宽)、异常 Q 波、低电压、频繁早搏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 肌钙蛋白 T 或 I 升高。

  • 心脏成像提示有功能性和结构性异常,还可能伴发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心包积液和/或腔内血栓形成。

  • CMR 显示的组织特征–提示心肌炎的钆剂延迟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和/或符合水肿的表现。

治疗

急性心肌炎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急性心肌炎起病通常较急,部分病例甚至会在早期发生爆发性心肌炎,出现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因此一旦有明显的临床疑似心肌炎者,应及时前往就近医院急诊科或者心血管内科就诊。

急性心肌炎应该如何治疗?

  • 如符合上述疑似心肌炎的诊断,一般治疗应该绝对静卧休息。因为有证据表明,心肌炎急性期心脏负荷增加有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 针对急性心肌炎本身无特异性治疗,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以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支持治疗为主,当出现明显心衰时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

  • 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损坏而出现低血压甚至晕厥者可考虑使用临时起搏器。

  • 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尚不确定,目前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对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可以考虑使用。

  • 如患者发生爆发性心肌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内科治疗无法取得满意效果者,可以运用机械循环支持,如心室辅助装置(VAD)。

急性心肌炎患者经治疗后的预后如何?

此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在严密观察下,内科治疗后往往并发症较少,预后好。但暴发性心肌炎发病迅猛,短期时间内可出现急性心衰呼吸循环不稳定,预后较差。

image

生活

急性心肌炎患者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 出现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在急性期过去以后(一般 3 个月),我们强烈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评估运动风险后,再行心脏康复锻炼。

  • 运动方式应选择需要调动大肌群以及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划船等,以及其他耐力训练活动。不推荐强度较高的运动,因为这种活动会导致身体损伤的风险增高。

  • 针对心功能 I 级的患者,每次热身运动 5-10 分钟,包括伸展、拉伸等,然后进入训练阶段,连续或者不连续的有氧活动 30 分钟。最后进行 5 分钟左右的运动平复期。如省略平复期可使静脉回心血流短时间减少,进而影响冠脉的灌注,诱发心肌缺血症状。

  • 针对病情稳定、心功能 II~III 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若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其他限制活动的情况,可行心脏康复锻炼,训练强度从 40%~60% 的最大摄氧量开始,每进行 2~6 分钟的训练,休息 1~2 分钟。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每次延长 1~2 分钟,直到患者能耐受连续 30 分钟的训练。患者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为 15~30 分钟,每周 3~5 次。若运动时出现心衰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预防

急性心肌炎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部分类型的病毒性心肌炎,但关于疫苗接种和其他类型的感染控制措施在预防其他类型心肌炎方面的作用,目前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且心肌炎的致因素也有非感染性因素的存在。故不推荐常规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其他的预防措施无特异性,主要是提高对心肌炎的认识和警惕,尤其是在有明确前驱症状史的情况下,早期识别心肌炎的症状,尽快明确并就诊。

另外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减少与感冒人群的接触或者做好隔离措施比如戴口罩等。平时注意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