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赵汝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代谢综合征是指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人身上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这些代谢异常一般包括血糖异常、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1]。
目前认为, 代谢综合征是在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是其发病基础,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是其始动因素[1]。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肥、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可以得到改善。
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人体肝脏、肌肉以及脂肪组织不能很好的利用胰岛素[1]。
通俗一点说,正常人仅仅需要 10 个单位胰岛素就可以把血糖降到正常,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个单位胰岛素才能把血糖降到正常。所以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要高。
多。我国 60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58.1%,即每 100 位 60 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 58 位是代谢综合征患者,且北方人群高于南方人群,男性较女性多见[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不良生活方式会愈加普遍,从而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
与糖尿病的关系:代谢综合征刚发生时,就可以伴有血糖升高;就算开始没有血糖升高,以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很高。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代谢综合征患者以后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2~3 倍,病死率更是比常人增加 5~6 倍[2]。
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伴有体重的增加,部分人会出现由于高胰岛素血症而表现出皮肤黑棘皮病样改变(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常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头晕、困倦、乏力、口渴等不典型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脑梗塞、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多种疾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等。
可以把代谢综合征比作一棵疾病树,树根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树干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树枝就是心绞痛、心肌梗死、肾衰竭和脑卒中等具体疾病。
此外,代谢综合征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发展也有关系,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
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家里有亲人得了这个病就一定会发病,因为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后天的环境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2]。
即使有明确的遗传因素,只要后天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或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
一般需要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用体重和身高的平方数字关系评价肥胖);测量腰围、腹围、臀围;测量血压;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血尿酸;查肝脏彩超评估有无脂肪肝等。
本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需具备以下三项或更多项[2]:
如果有黑棘皮病样改变,一般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如果没有典型黑棘皮病表现,可以借助抽血检查来明确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常用检查:口服 75 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用 75 克葡萄糖前后多次抽血化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由专业内分泌科医生对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有无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刚发生时,可能仅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轻度升高等,通过生活方式管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戒烟戒酒等),可以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不过代谢综合征恢复后,也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则很难完全恢复正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双胍类(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作为首选[2]。
调节血脂异常:
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目前被我国批准可以长期口服的减肥药物为奥利司他。不良反应主要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如胃肠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及排脂肪便等。此药还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及脂溶性药物吸收[2]。
因此服药期间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且避免在服用脂溶性维生素及脂溶性药物前后两小时服药。能否服用减肥药物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最好不要自己擅自服用。
有手术减肥这种治疗方法,但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评估。手术减肥适用于那些极度肥胖或者有严重肥胖并发症的患者。BMI≥ 32 可以考虑手术减肥。
减肥手术包括全身减肥手术(胃肠道手术)和局部减肥手术(吸脂术)。目前最热门的手术是胃旁路手术。
虽然减肥手术的疗效很好,但是也有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腹膜炎、胆结石以及贫血、骨质疏松等营养不良病症,术前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不可以。
减肥手术的前提是,经过积极的饮食运动控制仍不能有效减轻体重。可见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是基础。
术后如果放开吃、不运动,很容易返回肥胖的状态。
如果确诊存在胰岛素抵抗,需要积极控制体重到理想体重。随着体重的减轻,胰岛素抵抗会有明显缓解。必要时也可以应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需要把血糖控制在空腹<5.3 毫摩尔/升,餐后 1 小时 <7.8 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6.7 毫摩尔/升,如果饮食运动不能达标,需要借助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为大分子,不能通过胎盘,可以放心使用。常用的有诺和平、诺和锐等[4]。
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降压目标一般在 140/90 毫米汞柱以下。常用口服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4]。严重的血压升高(如子痫、子痫前期等)或出现蛋白尿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妊娠合并高血脂,目前仅可通过饮食、运动改善,常用的口服降脂药如立普妥、力平之等不能用于妊娠期[4]。
可以。但风险较大。
患有代谢综合征的女性多有月经不调、不易怀孕等表现,一旦怀孕也很容易出现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风险。
因此对于此类女性,孕前需改善代谢状态,控制体重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改善卵巢及子宫内膜功能。怀孕后要积极产检,出现问题及时治疗,以防出现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先天性畸形和死胎等。
控制饮食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体重,肥胖者体重下降目标为正常标准的正负 5% 左右。
标准体重计算方式为[2]:
对于大多数肥胖患者来说,控制饮食要比增加运动更容易达到效果。控制饮食包括减少能量摄入和改善膳食结构。
严格限制总热量:
成人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的总热量估算为[2]:
合理搭配食物:
重在坚持:
刚开始调整饮食时可能会不习惯,易产生饥饿感,可以多吃蔬菜减轻饥饿感,但炒菜不要用太多的油,也不要用多吃肥肉等油腻食物来减轻饥饿感。
运动可以在餐后 30 分钟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0 分钟以上,每周运动 3~4 次。运动形式包括:步行、慢跑、游泳、上肢抵抗型运动、孕妇广播操、瑜伽等。需要注意有无腹痛、阴道流血、头晕眼花、无力。
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许多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为了加强营养而摄食过多,在这一阶段由于内分泌的生理性变化而使机体对能量和脂肪的存储增加,有些妈妈在孕期和产后体重增加较多。
而坚持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而且是预防妇女产后肥胖的有益措施。
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