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胥伶杰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7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中暑是指什么?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的患者及时送医治疗后病情都能好转,且不会有后遗症。

中暑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

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重症中暑有哪几种情况?

中暑高热(又称热射病)

  • 为一种可致命的急症,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高热为主要表现。
  • 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的人群,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可能引发头痛、头晕、口渴等不适;同时出现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昏迷等危险表现。
  • 通常患者体温多在 40 摄氏度以上。

中暑衰竭(又称热衰竭)

  • 多以大量出汗引发血容量不足、休克为主要特征。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
  • 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
  • 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中暑痉挛(又称热痉挛)

  •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
  • 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的肌肉痉挛。
  • 多见于健康的青壮年,通常患者体温正常。
症状

中暑程度较轻时有什么症状表现?

先兆中暑

  • 病人常常大量出汗,感到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可有定向力障碍(说不出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体温常常小于 37.5 摄氏度。
  • 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轻症中暑

  •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还会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
  • 体温轻度升高,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中暑程度较重时有什么症状表现?

大多数重症中暑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

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 摄氏度以上。

严重时会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应立即送医急救。

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 环境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三天平均气温超过 30 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 73% 最易发生中暑。环境通风较差、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

  • 自身因素

    • 人体产生热量增多,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
    • 对高温不适应,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饮酒、饥饿等;
    • 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

中暑是怎么发生的?

  •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补水,导致血电解质浓度降低,易发生热痉挛。

  • 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舒缩功能,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汗腺疲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异常而发生中暑。

诊断

中暑一般应该如何诊断?

在夏季热浪期,暴露于日光的年轻人出现昏迷、抽搐和高热,或在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环境发病的老弱病残或孕产妇,首先考虑中暑。

发病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及临床表现(高热、昏迷、抽搐)是中暑诊断的关键,非劳力或典型热射病患者常无汗。

中暑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医生在诊断中暑时,应与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或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梗死)、震颤性谵妄、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甲状腺危象、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综合征合并感染进行鉴别。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热痉挛患者,应注意除外急腹症。

image

治疗

中暑患者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急诊科。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是自己出现了中暑症状,可以用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

  1. 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
  2.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分,这时「运动饮料」就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建议挑选配料表中含有「钠」「钾」等元素的。
  3.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可以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
    休息后,若不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1.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 降温: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体温降至 38 ℃ 以下时,要停止冷敷等一切强降温措施。
  3.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 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 120 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5.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的程度不重应怎样治疗?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

  •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
  •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生活

夏季户外出行应如何避免中暑?

  • 夏季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 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 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

  • 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 2~4 杯水或者电解质饮料。电解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预防中暑,饮食上可以注意什么?

  • 夏天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 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 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 如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
  •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 1.5~2 升水。
  •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预防

中暑的预防注意事项有哪些?

  • 适量饮水: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 尽量在室内活动,可使用电扇、空调等。

  • 外出时做好防护:涂擦 SPF15 及以上的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用遮阳伞。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中暑的常见发病人群有哪些?

婴幼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风险。

此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高温作业人群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人员在高热环境下工作大量消耗体力和体内水分,所以最重要的防中暑招数就是多喝水和增加体力。

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 5000 毫升,可以在水中适当加点盐,还可以喝盐茶水和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对预防中暑非常有效。

另外高温作业防中暑也要注重休息,不要在太阳太猛烈的时候作业,更不要长时间地在高温底下作业。

在作业前做好防暑准备,穿一些浅色、透气的衣服也是很好的防暑招数。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帽子、墨镜、长衫、长裤、手套都能够戴上,既能防晒也能防中暑。

小孩子如何预防中暑?

  • 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 4 点之间不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

  • 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应保持室内温度 26 摄氏度以下。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 带孩子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避免长时间曝晒,同时要注意防晒。

  • 合理补充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