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7月09日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轻度中暑的患者及时送医治疗后病情都能好转,且不会有后遗症。
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高热(又称热射病)
中暑衰竭(又称热衰竭)
中暑痉挛(又称热痉挛)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大多数重症中暑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
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 摄氏度以上。
严重时会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应立即送医急救。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环境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三天平均气温超过 30 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 73% 最易发生中暑。环境通风较差、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
自身因素: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补水,导致血电解质浓度降低,易发生热痉挛。
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舒缩功能,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汗腺疲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异常而发生中暑。
急诊科。
如果是自己出现了中暑症状,可以用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
夏季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
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 2~4 杯水或者电解质饮料。电解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适量饮水: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尽量在室内活动,可使用电扇、空调等。
外出时做好防护:涂擦 SPF15 及以上的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用遮阳伞。出行避开正午前后,户外活动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婴幼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风险。
此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高温作业人员在高热环境下工作大量消耗体力和体内水分,所以最重要的防中暑招数就是多喝水和增加体力。
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 5000 毫升,可以在水中适当加点盐,还可以喝盐茶水和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对预防中暑非常有效。
另外高温作业防中暑也要注重休息,不要在太阳太猛烈的时候作业,更不要长时间地在高温底下作业。
在作业前做好防暑准备,穿一些浅色、透气的衣服也是很好的防暑招数。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帽子、墨镜、长衫、长裤、手套都能够戴上,既能防晒也能防中暑。
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 4 点之间不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
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应保持室内温度 26 摄氏度以下。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 带孩子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避免长时间曝晒,同时要注意防晒。
合理补充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