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见病
就诊科室:口腔科
词条作者
闫恺潇

闫恺潇种植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韩莹

韩莹口腔粘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口腔的范围是什么?哪些问题算口腔疾病?

广义的口腔疾病,应包括口腔以及与口腔相关的颌面颈部疾病,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牙科」,除常见的牙、唇、舌疾病外,还包括面颈部皮肤、肌肉、神经、骨骼、关节、腺体、血管、淋巴等器官和组织的疾病。

简单概括,脖子以上的问题,除了眼耳鼻喉和颅内,其他通通属于口腔疾病。

随着整体健康水平和美观需求的提升,大家的要求也早就从「健康不生病」到「健康又漂亮」,所以口腔治疗也早已不局限于各种疾病,还包括了牙齿矫正、美白以及面部整形等。

口腔颌面颈部由哪些器官或组织构成?

口腔颌面颈部包括口腔内的牙齿、颌骨、舌、黏膜,口腔外的肌肉、腺体、关节,以及贯穿于口腔内外和颈部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

  • 口腔内结构:包括牙齿、牙龈、舌头、口腔黏膜、承载牙齿的颌骨、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导管口等,这些组织直接参与咀嚼、发音等功能;
  • 口腔外结构:包括面部表情肌、咀嚼肌、大唾液腺、颞下颌关节、颧骨颧弓、下颌角等,这些组织构成了面部的主要轮廓;
  • 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由于紧邻「大脑」这个总控制台,口腔颌面部几乎成了全身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最密集的区域——大脑发出的 12 对脑神经,有 6 对都与口腔直接相关;口腔里的一个小动脉,损伤后就可能「咬舌自尽」;脖子上的淋巴结也经常容易肿大发炎。

口腔疾病有哪些常见类型?

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牙科疾病、发生于口腔颌面颈部的常见病、以及口腔特有的疾病。

  • 传统牙科疾病:包括菜市场牙科三件套「补牙、镶牙、拔牙」,即以蛀牙为首的牙体牙髓和根尖周疾病,以缺牙为主的需要牙修复治疗的疾病,以智齿和残根为主的牙槽外科疾病,此外还有溃疡等口腔黏膜疾病、牙龈退缩等牙周病、需要矫正的错颌畸形等。
  • 发生于口腔颌面颈部的常见疾病:只要能出现在全身其他地方的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由于解剖原因、有些甚至比其他地方的发生率更高,包括肿瘤、感染、骨折、畸形、血管瘤等等。
  • 口腔特有的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唇腭裂与颅面裂、唾液腺炎症与结石、三叉神经痛、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这些都是与口腔颌面部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性相关的。
症状

口腔常见病有哪些?分别对应那些症状?

口腔常见病包括龋齿(蛀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外伤、牙折、复发性口腔溃疡、舌乳头炎、呼气异味(口臭)、牙着色(黄牙)、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缺失、唇炎、错颌畸形(牙齿不齐)等,下列出部分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对应关系(疾病排序与发生概率轻度相关):

  • 牙疼:可能是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牙槽脓肿、龈乳头炎、冠周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急性心梗、三叉神经痛、头颈部肿瘤、唾液腺炎、非典型性面痛、孟乔森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注意:牙疼对应的可能疾病极多,非详细问诊和实地检查无法判断,在诊断不明确情况下盲目用药可能耽误病情)。

  • 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牙周炎、凝血功能异常、颌骨肿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等。

  • 口臭:绝大多数是牙周炎、舌苔过厚、生理性口臭和假性口臭,此外也可能是呼吸系统炎症、代谢异常。

  • 牙床肿痛:可能是牙龈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牙槽脓肿、龈乳头炎等。

  • 牙黄:可能是生理性牙着色、牙髓坏死、氟斑牙、四环素牙等。

  • 口腔「上火」:可能是复发性口腔溃疡、舌乳头炎、单纯疱疹、牙龈炎、灼口综合征等。

  • 口腔溃疡:大多数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创伤性口腔溃疡,此外还可能是单纯疱疹、白塞病等,长期不愈合需考虑口腔癌或其他肿瘤。

  • 舌头上长包:可能是正常舌乳头、舌乳头炎、乳头状瘤、尖锐湿疣、口腔癌或其他肿瘤等。

  • 面颈部长包块:可能是正常骨性凸起(乳突、茎突、舌侧隆突、颌骨隆突等)、正常导管开口(腮腺导管乳头、舌下阜等)、正常软组织结构(舌下襞、伞襞、腭皱襞、腭凹)、肿大或正常淋巴结,伴有疼痛或渐进性长大需怀疑头颈部肿瘤。

  • 口干:可能是生理性口干、贫血、口腔念珠菌病、舍格伦综合征、阻塞性涎腺炎、放射性涎腺萎缩、糖尿病等。

  • 口水多:绝大多数是生理性唾液多及口腔局部炎症刺激,可能伴有神经官能症,少数为胃食道反流,极少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口腔疾病有什么特点?

  • 俗话说的「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是可不开玩笑的,由于口腔颌面部神经分布复杂密集,加之口腔为有菌环境、易受感染且不易引流,并还涉及到着语言、咀嚼、吞咽、运动等功能,一旦发生口腔疾病往往会对生活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哪怕只是一枚小小的口腔溃疡,也足够人受的了,更不要说急性牙髓炎、三叉神经痛等以剧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了。

  • 单靠药物不好使。口腔疾病由于受解剖生理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强调局部治疗,单纯口服或全身用药仅能起到辅助效果。

  • 受生活习惯影响很大。口腔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器官。比如绝大多数蛀牙和牙周病,都是由于口腔清洁不到位导致的。此外还有很多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口腔疾病,比如:

    • 紧咬牙和夜磨牙引起的牙齿磨损、创伤性牙周炎;
    • 大张口和啃硬物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疾病;
    • 错误刷法方法和酸性饮食引起的牙颈部非龋性缺损;
    • 吃手、咬物引起的错颌畸形;
    • 咀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和口腔癌等等。
  • 治疗方案差异化明显。人与人的口腔环境差异较大,比如同是蛀牙,100 个人就可以蛀出 100 种样子,所以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需要个性化定制。

  • 需要反复多次就诊。口腔疾病的治疗其实是分两个阶段的,即「治病+修复」,在治好之后还要考虑如何恢复受损的功能,很多修复治疗还需要涉及到人工牙的制作周期,这就需要分几次完成。

  • 重视预防和复查。口腔疾病尤其是涉及到牙齿的,一旦发生往往都不可逆,治疗或许可以恢复功能,但也变不回生病前的状态了。而且作为一个每日使用多次的「高频硬件」,口腔健康的定期维护也显得格外重要,完成治疗后也需要定期复查。其实只要能做好「每日口腔清洁+每年定期洁牙」这一点,就足够预防绝大多数的口腔疾病了。

病因

口腔疾病有哪些常见原因?

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主要是感染和不良习惯,其次还包括发育异常、外伤、遗传、免疫等,以及一种不得不提的特殊病因——医源性。

  • 感染:我们最常见的蛀牙、牙髓炎、智齿发炎、牙龈炎等,都是感染性疾病,这是由于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环境,我们每次进食也都在给这些细菌提供营养,所以稍有不慎(比如清洁不到位、局部解剖结构薄弱、全身抵抗力下降等)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感染发炎,引发疾病。

  • 不良习惯:口腔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器官,如果每次使用时都有一些不良习惯,那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疾病发生,比如紧咬牙和夜磨牙引起的牙齿磨损、创伤性牙周炎;大张口和啃硬物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疾病;错误刷法方法和酸性饮食引起的牙颈部非龋性缺损;吃手、咬物引起的错颌畸形,咀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和口腔癌等等。

  • 发育异常:最常见的就是阻生智齿了,此外还包括畸形中央尖、釉质发育不全、颌骨畸形、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唇腭裂和颅面裂、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等等。

  • 外伤:牙外伤、颌面部挫裂伤、切割伤、撕脱伤、咬伤、各种骨折等。

  • 遗传:部分错颌畸形、遗传性牙本质障碍、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等。

  • 免疫:复发性口腔溃疡、天疱疮、类天疱疮、扁平苔藓、舍格伦综合征等。

  • 医源性:由于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和市场环境复杂,导致口腔医生医德与技术严重良莠不齐;再加上口腔环境的特殊性,多数治疗均为局部的有创操作,不像全身治疗、存在代谢清除、机体代偿等情况,不当治疗往往会产生长期的不可逆后果,像「不良修复体」、「医源性损伤及感染」、「器械的误咽误吸」、「器械分离」等名词均已被纳入教科书中,临床上更是屡见不鲜。

诊断

口腔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口腔疾病纷繁复杂,除了要判断出具体疾病外,还经常需要对疾病发生的牙位和病源进行仔细分辨,所以体格检查永远是排在一第位的。

  •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口腔疾病的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体格检查无法看到牙齿和颌骨内部的结构,而以 X 光为首的影像学检查却可以清晰地辨别它们,所以发展出了很多专门应用于口腔科的检查,比如 B 超、根尖片、全景片、CBCT 等,这些检查显像清晰、拍摄方便、辐射量较低,已成为口腔疾病诊断的必要手段;此外核磁共振对于颌面部软组织和颞下颌关节的检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本身无创无辐射,也常常用来辅助诊断病情。

  • 牙髓电活力测试:通过轻微的电流来判断牙髓活力状态,属于无创检查,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常用与检查口腔颌面部的浅表包块、舌下腺囊肿、腮腺和颌下腺肿瘤等。

  • 活体组织检查:对临床无法判断的可疑病变进行切除或切取一小块,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化验,常用于口腔黏膜病或溃疡、包块的检查,需要局部麻醉,属于有创检查。

治疗

口腔疾病如何治疗?

口腔疾病强调对因治疗和功能修复,由于致病因素常在口腔局部、修复也是围绕着牙齿,因此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用药为辅,常见治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 补牙:即牙体充填治疗,对于为涉及到牙髓的龋齿或牙体缺损,多采用充填治疗,如从没疼过的轻中度蛀牙。

  • 杀牙神经:即根管治疗,对于涉及到牙髓的炎症、而剩余牙体组织尚可修复时,多通过根管治疗彻底杀死牙神经、消毒和封闭牙体根管系统,如曾反复疼痛的蛀牙。

  • 拔牙:对于无法牙体牙髓治疗和无保留意义的牙,一般建议尽早拔除以去除病源,如有发炎风险的智齿等。

  • 镶牙:即口腔修复治疗,包括固定桥(俗称烤瓷牙)、活动义齿、种植牙等,如果缺失了影响美观或拒绝功能的牙齿,比如因严重蛀牙而拔掉的大牙,建议通过修复治疗恢复缺失牙。

  • 矫正:即正畸和正颌治疗,包括牙齿不齐、地包天、深覆㣌等,可以通过正畸或联合正颌手术的方式治疗。

  • 种植牙:即口腔种植治疗,通过植入人工牙根种植体、并在上方制作牙冠、以修复缺失牙的治疗,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缺失,尤其适合于远端磨牙缺失。

  • 洗牙:即牙周洁治及刮治,通过手用或超声器械清除牙结石和其他炎性组织的操作,用于牙龈炎、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 局麻手术:严格意义上来讲,上述多种操作都属于局麻手术,此外,对于需要切除或性质不明的口腔包块、系带异常、小涎腺囊肿等,均需通过局麻手术切除或修整。

  • 全麻手术:对于创伤较大或气道风险较高的手术,一般建议全麻进行,比如舌下腺/颌下腺摘除术、腮腺包块及腺体切除术、多数头颈肿瘤切除或根治术、颈淋巴清扫术等。此外对于疼痛敏感、局麻恐惧的患者,也可在全麻下进行补牙、拔牙等舒适化口腔治疗。

  • 药物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治疗多为辅助,如感染性疾病在局部治疗后加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在不便于手术或局部治疗的患者(如女性孕期)才会首选药物治疗。此外,对于某些口腔黏膜病或神经疾患,也会全身用药治疗。

不同的口腔疾病,应分别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随着学科发展,越来越多的口腔诊疗机构开始分专科甚至亚专科,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内外修正」的 4 个方向,以下列出常见的症状和需求及其对应就诊科室(所列科室均依据推荐性排序,若不存在前序科室再考虑后序科室):

  • 蛀牙(龋齿)、牙疼、牙齿美白、牙齿变色、牙齿敏感、牙外伤、牙齿缺损(较小)、牙龈上小脓包建议就诊科室:牙体牙髓科、口腔内科、口腔科

  • 洗牙、牙龈出血、牙床肿胀、牙齿松动、牙龈退缩、口臭、牙齿移动建议就诊科室:牙周病科、牙周修复科、牙周种植科、牙周黏膜科、口腔内科、口腔科

  • 常规定期口腔检查、窝沟封闭、预防性龋齿充填、牙齿涂氟、口臭、磨牙、护牙托建议就诊科室:口腔预防科、口腔内科、口腔科

  • 口腔溃疡、口腔白色斑块、口腔红色斑块、口腔长疱、唇炎、舌头疼痛、口干、舌头麻木不适建议就诊科室:口腔黏膜病科、牙周黏膜科、口腔内科、口腔科

  • 14岁及以下儿童的牙齿疾病和预防需求到儿童口腔科就诊。其他口腔软组织疾病也跟成人一样,到口腔黏膜科或者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 拔牙、智齿发炎、阻生牙拔除、唇舌系带修整、口腔小肿物、三叉神经痛建议就诊科室:牙槽外科、口腔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科

  • 头颈部包块、肿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唾液腺疾病、颌骨囊肿建议就诊科室: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外科

  • 面部骨折、畸形、唇腭裂和颅面裂、严重地包天、严重下巴偏斜、下颌角及颧骨等整形建议就诊科室:口腔颅颌面科、正颌与关节外科/唇腭裂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外科

  • 颞下颌关节不适、张嘴弹响、疼痛、脱臼建议就诊科室:颞颌关节科、口腔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科

  • 牙齿缺失想做种植牙、颌骨缺损的固定修复、牙槽突裂的固定修复建议就诊科室:口腔种植科、种植修复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口腔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种植科、牙周病科、口腔科

  • 镶牙、根管治疗后套牙冠、牙贴面、活动假牙、全口假牙、牙齿严重发黄或缺损的美白治疗建议就诊科室:口腔修复科、种植修复科、口腔科

  • 矫正牙齿、牙齿不齐、龅牙、地包天、深覆㣌建议就诊科室:口腔正畸科、口腔颅颌面-正畸科

  • 口腔大量出血、难以忍受的急性疼痛、突发的口腔颌面颈部外伤、突发的下巴脱臼建议就诊科室:口腔急诊科

  • 实在不知道挂什么科、疾病涉及多个科室建议就诊科室:口腔综合科、口腔全科、口腔科

需要说明的是,口腔医学作为独立于临床医学的一级学科,详细分科有很大的必要性,不仅利于当下每个患者的诊疗,也是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考虑,这或许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尽量去专科就诊,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image

生活

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才能免受口腔疾病困扰?

  • 做好口腔卫生。每日至少刷牙 2 次,每次至少 2 分钟,每餐后漱口,养成使用牙线及冲牙器的习惯

  • 定期洁牙。普通人建议每年至少洁牙 1 次,不仅可以去除这段时间积累的牙结石,可以尽早发现某些隐匿的口腔疾病,有「口腔体检」的作用。

  • 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口腔疾病早治效果好、花费少;晚治效果差、花费高。如果出现不适,建议至少去看下是什么问题,有时甚至能通过口腔检查发现某些全身的疾病。

  • 不盲目相信「偏方」。口腔疾病讲究局部治疗和对因治疗,几乎没有任何偏方或药物可以起到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很多都是饮鸩止渴,长期使用反而有害。

  • 不滥用不靠谱的「护牙产品」。口腔护理产品纷繁复杂,很多产品的宣传不真实、设计不科学、制作不精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口腔疾病。

  • 戒烟戒酒戒槟榔。此三者均为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对牙齿和口腔黏膜均有损伤,应尽量远离。

  • 选择靠谱的医生和诊疗机构。

预防

口腔疾病如何预防?

详见具体疾病。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