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侧主支气管,进而再向下分为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由于左右侧主支气管的走形以及粗细的不同,异物经常发生于右侧主支气管[1]。发生支气管异物的患者,以 1~5 岁的儿童为多见。
支气管异物最开始进入时,有呛咳、憋气、剧烈的咳嗽。然后进入安静期,症状可能就消失了,或极轻微。然后刺激或炎症期,病史时间稍微长一点,可有咳嗽。最后是并发症期,可能会出现肺不张、肺气肿、慢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出现气短、咯血等症状[1]。
常见。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老年人也较为多见,偶见于成年人,具体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1]。
支气管异物进入到下边的细支气管后,可能随着异物的大小、种类和位置的不同,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症状。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部分阻塞,吸气时支气管腔扩大,气体可经异物与支气管壁之间空隙吸入肺内,呼气时支气管腔缩小,气体呼不出,则会引发阻塞性肺气肿[1]。
不同人群引起支气管异物的原因也不同,具体如下:
由于儿童的咳嗽反射自我的保护能力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经常会吃瓜子仁、花生仁等小食品,在吃食物的过程中有哭闹、咳嗽或说笑,这样很容易将异物误吸入到气管和支气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导致吞咽功能不全、咽反射减弱,易将口咽部异物(如假牙等)误吸入支气管。
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可能会导致支气管异物的原因,即医源性因素,在气管或支气管手术中,器械装置突然断裂或脱落,或切除的组织不慎滑落,均可导致异物进入支气管。
医生在诊断支气管异物时,主要参考的是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1]。
通常需要做以下几种检查: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胸骨上凹、锁骨上凹、肋间隙上凹、呼吸急促甚至伴有喘鸣等呼吸困难的体征;通过听诊,了解患者的支气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结合病史以考虑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要注意的是,不管是 X 线还是 CT 检查,都需在检查前将身上的金属类物品去除,避免产生干扰,影响检查结果。
因为都有发热、咳嗽等相似症状,支气管异物可能和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疾病混淆。医生需要通过 X 线、CT 、支气管镜等检查来区别。
急诊科、耳鼻喉科、儿科、呼吸内科
当发生异物误吸时,首先可自己尝试咳嗽,有可能会咳出异物,如果无法咳出,可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以帮助排出异物。具体方法如下:
一旦确诊为支气管异物,手术取出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预防感染,减轻喉部反应性水肿[1]。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自己不要随意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异物能够治愈。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生窒息,甚至造成死亡。
需要复查,建议一个月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确认是否有残存异物,具体听从医生安排[3]。
可以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