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龙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胡子龙肛肠外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胸壁肿瘤广义上讲就是指位于胸壁的肿瘤,包括来源于皮肤、皮下软组织以及更深层次的来源于骨与软骨组织的肿瘤,也包括原发性的、继发性的、良性的以及恶性的等。
但临床上因疾病的特殊性以及转移性将位于乳腺的肿瘤归入乳腺专业,位于胸椎的肿瘤归于骨科专业,位于椎管内的肿瘤归于神经外科专业,因此狭义上的胸壁肿瘤是指除过以上三个之外的位于胸壁的肿瘤。
因胸壁肿瘤是将位于这个部位的肿瘤统称为胸壁肿瘤,因此它包括的多种疾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
而最常见的就是位于胸壁皮肤以及皮下软组织的良性肿瘤。而原发性胸壁肿瘤占胸部肿瘤的 5% ,原发于胸壁骨骼组织的肿瘤占全身骨肿瘤的 7%~8%。
胸壁肿瘤和胸膜肿瘤不是同一种疾病,胸膜是位于胸壁内表面以及肺表面的浆膜性结构,因此顾名思义,胸膜肿瘤是长在这个部位的肿瘤,和胸壁肿瘤不在同一个位置。
原发性胸壁肿瘤可起源于皮肤及软组织,也可起源于骨与软骨组织。
起源于胸壁软组织的原发性胸壁肿瘤以良性居多,包括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肉芽肿、神经纤维瘤、横纹肌瘤等;
恶性多为肉瘤,包括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而起源于骨与软骨组织的胸壁肿瘤良性仅占 11% ,包括骨瘤、软骨瘤、骨纤维瘤、动脉瘤样骨性囊肿等,恶性多为来源于骨软骨组织的肉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Ewing 肉瘤、Askin 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原发性胸壁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平均年龄约为 40 岁左右,而继发性恶性胸壁肿瘤因其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过来,因此多见于老年患者。
胸壁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人,平均年龄约为 26 岁左右。
在大多数的胸壁肿瘤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 2:1,而硬纤维瘤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
胸壁肿瘤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组织学类型、生长速度以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以无意中发现胸壁上一包块而就诊,因此位于前胸壁的肿瘤容易发现,而位于后胸壁以及深层次的肿瘤不易发现,常在出现症状时发现。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尤其是累及肋间神时疼痛加剧。
当肿瘤晚期时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甚至胸腔积液等。如为继发性胸壁肿瘤同样可出现原发肿瘤引起的一些症状,侵蚀骨骼严重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原发性胸壁肿瘤病因不明,因肿瘤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目前无明确病因提示会引起胸壁肿瘤,大量的研究多提示与基因突变、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而继发性胸壁肿瘤病因明确,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过来,包括乳腺癌、肺癌、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胸壁肿瘤不会传染,也不会遗传,但是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家族中如有患肿瘤的患者,在同样的环境下其可能要比别人更容易患肿瘤。
胸壁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包括:什么时候发现的肿块,多长时间了,有没有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病史等;症状有哪些,体征包括肿块位于什么地方,活动度如何,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有无压痛等。
在结合一些辅助检查包括胸部 X 线片、CT、B 超必要时磁共振检查多可诊断清楚。
对于胸壁包括最常使用的辅助检查方式为胸部 CT、X 线片、B 超、磁共振、必要时包括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
对于影像学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采取组织活检包括穿刺活检以及切除活检等。
来源于软组织的肿瘤位置一般较表浅,摸着硬度与嘴唇或者鼻尖的感觉类似,部分会有一定的活动度,而来源于骨软骨组织的肿瘤一般较硬,摸着与额头感觉类似,一般活动度较差,通过 B 超以及 X 线片可以帮助鉴别。
X 线片下软组织肿瘤阴影密度中等,内缘清晰,外缘模糊,瘤体可随着呼吸上下活动,而骨肿瘤良性者在 X 线片下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呈膨胀性骨破坏,边缘清楚,骨皮质无断裂;恶性者为侵蚀性骨破坏,骨皮质多有缺损、中断或者病理性骨折等表现。
大多数良性肿瘤较软,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多数没有特殊的症状,生长较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多数有疼痛的症状,通过常规影像检查即可诊断,对于诊断较困难的可采用 CT 以及磁共振检查助诊。
比如最常见的脂肪瘤在 B 超下多可诊断清楚,如位于深层肌肉间隙的可行 CT 检查,CT 下多为低密度,而脂肪肉瘤多为高密度影。
软骨肉瘤多发生在肋骨。Ewing 肉瘤在 X 线片下可见典型的「洋葱皮」样改变。而骨肉瘤可见典型的「阳光四射」以及「godman三角」表现。
胸壁肿瘤容易与胸膜肿瘤、增大的肋软骨、胸壁感染、骨折、佝偻病、胸壁结核等疾病容易混淆。
胸膜肿瘤多来源于胸膜,多位于胸壁的内表面,与胸壁肿瘤的位置较近,但来源不同,可通过增强 CT 帮助鉴别,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活检鉴别诊断。
增大的肋软骨、骨折、胸壁感染、佝偻病结合病史以及 CT 和 X 线检查比较容易鉴别。
胸壁结核起病较为缓慢,很少发生骨性破坏,有时会合并冷脓肿形成,结核相关指标多会升高,超声下部分患者出现液性暗区,抗结核治疗会有效。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胸壁上长了个包块,首先可以去胸外科就诊,如果当地没有胸外科可于普外科就诊,如果最终发现该包块来源与肋骨或者肋软骨,确诊为骨肿瘤,可于骨科就诊。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恶性胸壁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广泛扩大切除是原发性胸壁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要尽可能达到病理切缘阴性,在兼顾功能的情况下扩大切除时最少要切除肿瘤周围 4~5 cm的正常组织,对于高度恶性肿瘤必要时需切除受累骨骼,需联合进行胸壁的重建手术。
对于胸壁的小细胞肿瘤如 Ewing 肉瘤,Askin 肉瘤需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对于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明确后应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而对于继发性转移性胸壁肿瘤,需结合原发肿瘤情况采取手术或者放化疗、靶向以及免疫治疗等。
胸壁的良性肿瘤是以手术为主,是不需要化疗的。
多数胸壁恶性肿瘤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手术后需要联合放化疗。而继发转移性胸壁肿瘤,需结合原发肿瘤特点大多需要行化疗。
胸壁良性肿瘤如果位置较为表浅,在局麻下手术切除的话可以不用住院,于门诊手术即可;若肿瘤位置较深,则需在全麻下住院手术治疗。
胸壁的恶性肿瘤均建议住院全面检查,根据肿瘤情况综合治疗。
良性的手术范围较小的,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或者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出血以及伤口问题,大多经积极处理后均可好转。
但是对于恶性的胸壁肿瘤手术,因切除范围较大,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大范围的胸壁缺损,又需要进行胸壁重建工作,因此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呼吸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反常呼吸、呼吸限制以及慢性呼吸衰竭等,植入物的断裂和移位以及植入物的感染等。
术后恢复时间是根据患者胸壁肿瘤的大小、良恶性、切除范围决定,一般良性的,范围较小的,手术后多在一周之内就可出院;
而恶性胸壁肿瘤、切除范围较大的,尤其是来源于骨以及软骨组织的胸壁肿瘤,需要胸壁重建的手术,术后恢复较慢,多需要 1~3 月左右的时间。
对于良性的胸壁肿瘤,因其预后较好,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多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对于恶性的胸壁肿瘤,因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以及恶性肿瘤的特点,部分患者术后存在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其手术的效果与胸壁切除的范围、肿瘤组织学类型以及侵袭程度密切相关,胸壁切除范围越大、恶性程度越低、侵袭程度越小的肿瘤治疗效果越好。
胸壁肿瘤术后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需要定期随访,良性的随访复查间隔可稍长一些,半年到一年即可,若稳定可一年到两年。
恶性的胸壁肿瘤尤其是进行胸壁重建的术后 2 年内每 3 月复查一次,2 年后每半年复查 1 次,其复查的项目包括胸壁 CT 以及三维重建了解胸廓功能以及肺部有无转移灶,原手术部位的 B 超了解有无局部复发,心脏彩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了解术后心肺功能有无影响;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对于继发性胸壁肿瘤,复查时间以及项目需兼顾原发肿瘤特点。
因胸壁肿瘤的形成是多个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无明确病因可以预防胸壁肿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的体检,或是发现胸壁包块后早期就诊,切勿拖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影响胸壁肿瘤的预后以及术后复发因素主要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若为继发性肿瘤也与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肿瘤分期有关,也与手术的切除范围有关。
对于肿瘤病理类型我们无法干预,但对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患者以及医生可以做到的,只要肿瘤发现的越早,其侵犯周围越小,医生就可以在更好保留功能的前提下更大范围的切除肿瘤,其术后复发的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