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性心包炎: 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症、肿瘤、病毒感染。心包腔内见浆液性渗出液,故又名湿性心包炎。
纤维素性及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此型最多见。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外伤、放射等均可引起。其中纤维素性心包炎可见心包脏、壁两层的心包腔面被一层粗糙的黄白色绒毛覆盖(实质是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包腔内因心脏运动而被牵拉),故又名绒毛心、干性心包炎。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的心包腔内,除了绒毛心改变外,还存在黄白色(含纤维素和白细胞)或血性浓稠渗出液。
化脓性心包炎: 多为化脓菌感染所致。心包腔内聚积脓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可以很稀薄,此时称为心包积脓(pyopericardium);也可以混杂纤维素,此时心包脏、壁两层的心包腔面被覆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常呈灰绿色泥膏样;如果纤维素量较多,可称为纤维素性脓性心包炎。
出血性心包炎: 见于结核、肿瘤、外伤、手术创伤等。在纤维素性和/或化脓性心包炎基础上混杂较多红细胞。
干酪样心包炎: 少见,病因基本上为结核性心包炎,偶有真菌性心包炎有类似表现。
感染性病因患者可能会有诸如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全身感染的症状及体征。
病毒性病因尤其可能会有「流感样」呼吸道或消化道前驱症状。
具有已知的自身免疫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其基础疾病特异性的体征或症状。
胸痛: 通常为锐性和胸膜炎性疼痛,坐位且身体前倾可使其改善。
心包摩擦音: 将听诊器的膜片( diaphragm )置于胸骨左缘可更好地听到一种表浅性的抓刮音或高音调的声音。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改变: 新出现的广泛 ST 段抬高或 PR 段压低。
心包积液。
最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
其他原因包括细菌、自身免疫病、肿瘤侵犯心包、尿毒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炎、主动脉夹层、胸壁外伤及心脏手术后。
有些患者经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急性心包炎或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约 1/4 患者可复发,少数患者甚至反复发作。
有发热、胸痛的患者,如听诊时闻及心包摩擦音,高度提示急性心包炎。
对于有持续性发热和心包积液或新出现的不明原因心硬增大的患者,应怀疑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