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李长永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1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出现急性血栓,阻塞供血,造成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多数发作于心肌梗死后的 24 小时至 1 月内,即出现于心肌梗死症状缓解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关。
从类型上看,前者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后者属于稳定型心绞痛。
从胸痛性质上看,前者多剧烈、尖锐,严重者伴有心慌、发汗等症状;后者常为紧缩性、针扎感但不尖锐。
从疼痛时间上看,前者持续时间长,多数为 10 分钟以上;后者一般持续数秒至 10 分钟。
发作后,前者需服用硝酸甘油改善症状;后者可能因活动减弱、停止而疼痛得以缓解。
二者疼痛范围大致相同,主要为心前区,可放射至咽喉、左肩部、左手指尖及上腹部,后至肩胛部位。
从发作时间上,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
以早发型多见,即心肌梗死后 24 小时至 1 月内。之后即为迟发型。
「三高」人群。即冠心病高危患者,长时间不控制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人群。
40 岁以后的男性、绝经期后的女性。
长期不锻炼、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焦虑、嗜烟嗜酒等人群。
父母亲及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既往出现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人。
主要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具有以下特点。
牙痛、喉咙痛、肩背部疼痛或者上腹部不适等。
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能大意,必要时一定去医院检查,进一步诊断。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等。
其中最危险的是再次心肌梗死,即在原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再次出现心梗,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心脏穿孔、猝死等危重情况。
必须及时就诊。
「勿以症小而不为」,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极大地提示患者再次发生了心肌严重缺血事件。及时就诊可以尽快地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尽可能地挽回心肌存活。
存在这种可能性。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有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引发心脏室壁穿孔、破裂,心脏骤停等严重威胁生命事件的情况,决不可轻视。
一般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基础疾病。
能造成冠脉供氧失衡的诱因。
如较大的活动量、情绪变化、便秘排便等。
有可能。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的特殊类型,而冠心病的发生受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
二者同为影像学技术,但适应人群有差异。
冠脉 CTA
优点:无创性检查,被检查者风险程度更小。
缺点:放射剂量较小,不易观察清楚内部情况(如冠脉内有钙化斑块或者支架等遮挡物会有影响检查结果)。
适合无长糖尿病病史、冠脉支架植入病史、其他动脉强钙化病变,且心电图产生心电变化的导联不多、振幅不高,同时没有明显的心肌酶动态变化等情况的患者。
冠脉造影术
优点:是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是诊断疾病最为准确的检查方法。
缺点:有创检查,相比较冠脉 CTA,会有更高的风险,如麻醉药品过敏,血管风险等
适合检查提示冠脉内狭窄,被检查者心绞痛症状剧烈,心电检查及血液学指标更符合诊断等情况。
需与其他高危类型胸痛相鉴别。
可以。
为缓解症状,两种药物均可服用,但缓解程度有限。
仍要及时拨打 120 就医,紧急排除高危疾病。
急诊科。
尤其是症状剧烈,或者长时间不缓解的患者建议直接去急诊就诊。在大多数医院中,心内科门诊仅为普通门诊,首次接诊更多是面对低危患者。
建议症状发作时拨打 120,转运至医院急诊就诊,不建议自行就医。
因为患者病情极可能继续变化,没有相应的救治手段,自行来院只会置患者于更为危险的境地。
一定要及时就诊。
千万不能认为症状缓解就是疾病好转。人体是一个复杂机体,一时的症状发作,会相应地引起组织代偿。但危险只是潜伏起来,并没有消除,一定要及时就医。
常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
可能有增加出血风险、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不必担心,在医院内监护治疗情况下,会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出现严重冠脉内狭窄病变,则可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具体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危险分层,来确定是否行紧急手术。
无论是哪种疗法,均属于改善治疗,无法完全治愈。但根据具体的情况,积极地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使之获益的最佳方法。
需要。
即使是接受了介入治疗手术,术后也一定要遵医嘱继续服药,完备抗栓、稳定斑块、改善心肌重构、控制血压、降糖等药物治疗方案。如有药物调整,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一般来说,需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需低盐低脂饮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可以。 但活动量需要适量,以轻度的有氧运动或日常活动为主。如无症状发作,则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反之则需降低。不主张剧烈运动,以免急剧增加心脏负荷。
除饮食、活动量需注意外,还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有较大的情绪变化。
同时也要保持大小便的顺畅,尽量不要困难排便。可适当应用药物辅助排便。
已行介入治疗,建议术后第 1、3、6、9 个月及术后 1 年,至医院就诊复查。
未行介入治疗的症状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 1~3 个月至医院复查,频率视病情而定。
注意,若服药期间出现黑便、心慌、胸痛、肌肉酸痛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除药物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药物,如常见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无论服药是否缓解,都应及时就诊。
坚持规律、遵医嘱服药。
控制各种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