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童时宇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0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12月12日
前列腺增生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简称,以往又称为「良性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肥大」,实际上,前列腺增生表现为前列腺细胞数量的增生而不是单个细胞的肥大。
前列腺增生会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引起下尿路梗阻,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症状,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于膀胱的下方,呈锥体形,形状像栗子,前列腺的正常大小为 3~4 cm(其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分别为 2 cm,3 cm,4 cm),重量大概为 18~20 g,底部朝向后下,尖部朝向前下,包绕着尿道上口与膀胱结合的部位。在前列腺体的后面,沿正中线上有一纵形浅沟,称为前列腺沟,前列腺增大时,此沟消失。
因此它的增生容易压迫排尿的通道,引起排尿困难。
高,且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对亚洲人群的调查显示, 男性 (≥ 40 岁)BPH 的患病率为 62.8%(即每 1000 个年龄 ≥ 40 岁的男性中约有 628 个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且与生活质量和性功能降低有关[2]。
泌尿外科、男科。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在 50 岁以后出现症状,60 岁左右症状更为明显[3]。
不是。
良性前列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前列腺大小不完全成比例,而与前列腺增生发展速度以及是不是合并有感染等因素有关,症状也可以时轻时重(如气候变冷、过度疲劳、饮酒及房事等都可能增加患者的症状)[4]。
尿液不能排出而积存于膀胱内的现象称为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尿潴留指突然不能排尿导致的膀胱突然胀满而剧烈疼痛,慢性尿潴留指的是膀胱颈以下梗阻性病变所引起,是排尿困难的严重后果,多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不尽等,有时慢性尿潴留可因某些因素诱发急性尿潴留。
不会。
尽管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现比较相似,比如前列腺癌也会出现下尿路梗阻的症状:尿频、尿急、尿流缓慢等。但没有证据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容易变成前列腺癌,不是后者的危险因素[4]。
前列腺癌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疾病,它的发病可能与种族、遗传、环境、食物、吸烟、肥胖和性激素均相关。此外,有研究显示,过多的动物脂肪的摄入,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
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原因的研究很多,但是仍未发现明确的发病原因。目前一致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随着年龄的增加,雌、雄激素的协调以及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病因[3]。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用于医生综合判断病情的严重,有:年龄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前列腺体积大、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即单位时间排出的尿液量,即排尿的速度)低、残余尿量多、症状评分高、合并前列腺慢性炎症、合并代谢综合征及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高等[6]。
可能会。有研究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家族易感性,GATA3 基因变异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
首先,前列腺重量(g)计算公式:0.52 × 前后径 × 左右径 × 上下径[6]。
其次,前列腺的大小可分为四度[6]:
如果 50 岁以上男性出现了排尿不畅的情况,那么应该考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除病史询问外,一般需要做以下检查:直肠指检、超声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尿流率测定、尿常规、肾功能等,对于小便带血的患者,还需要做静脉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以排除肿瘤可能[6]。
良性前列腺增生需要医生判断与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膀胱癌及神经源性膀胱等相鉴别。
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6]。
观察等待是一种不用药、不做手术的治疗措施。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多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等,定期检查观察前列腺的变化,内容包括初始评估的各项内容。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果对前列腺有影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如果疾病对生活影响不大,可以采用观察等待的方法[6]。
如果患者的长期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与睡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采取观察等待,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如果症状加重,应该及时就诊以进行合适的治疗[6]。
观察等待的患者需要监测的内容有: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尿流率检查和残余尿测定,直肠指诊(每年一次),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每年一次)[6]。
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是否出现症状加重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相关合并症和 / 或绝对手术指征,并根据患者的诉求转为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6]。
药物治疗适用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中度以上(中度症状 8~19 分),有排尿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尚未出现前列腺增生并发症,无外科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以及虽有外科手术指征但是身体条件差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
因疗效不一,许多药物起效缓慢,且停药后症状易复发,需要长期服用,常采取联合治疗方案[6]。
需要监测的内容依据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及患者具体情况而定[8]:
坦索罗辛是前列腺增生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优点是剂量小而效果好,对血压影响小,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头痛、无力、困倦、逆行射精(性交后精液不通过阴茎向外排出,而是排到膀胱里)和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而发生的低血压)等,体位性低血压更容易发生在老年和高血压患者中[7]。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已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经正规治疗无效或拒绝药物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出现下列并发症[6]:
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应对前列腺疾病相关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和心肺功能等检查,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依据病情进行适当处理[9]。
另外,对于存在糖尿病、心肺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伴随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内科治疗,待身体条件允许后再考虑手术。
常见并发症有尿道损伤、大出血、尿道穿孔与外渗、经尿道电切综合征、附睾炎、尿失禁、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与损伤及凝血功能有关的少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等[9]。
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非常常见。
少量出血一般可以通过膀胱持续冲洗、增加导尿管的气囊体积、牵拉尿管及使用药物防止膀胱痉挛等起到一定效果[6]。
大量出血致血块堵塞尿管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麻醉下清除血块,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如果出血发生在出院后,少量的出血可以通过休息、适当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及避免用力咳嗽等达到缓解,如果出血量较多则需要及时就诊[6]。
经尿道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是将微波发射探头插入尿道,使微波辐射置于前列腺中央位置,其目标是局部热消融前列腺组织,同时保持周围非目标组织的正常温度[9]。
微波治疗可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和尿流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意长期服药)而又不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反复尿潴留而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指的是有心、脑、肺、肝、肾等一种以上重要脏器合并症)。
前列腺支架是指通过使用金属管支撑管达到缓解排尿的目的,仅适用于反复尿潴留又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导尿的一种替代治疗,常见并发症有支架移位、钙化、支架闭塞、感染、慢性疼痛等,现在临床较少采用[3]。
在接受各类外科治疗后,患者应在术后一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随访术后恢复情况和有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如血尿、附睾炎等),手术的效果一般在术后三个月时进行评价,若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代表手术的效果理想;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如排尿等待、排尿费力、尿滴沥,甚至严重的尿潴留,有时候完全排尿不出,则代表手术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
术后随访的期限建议为 1 年,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具体应遵医嘱。
对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患者可以选择导尿进行治疗,经医生评估后,尿潴留短时间不能解除者,最好放置导尿管持续引流一周左右再拔除。
不能插入导尿管时,可采用粗针头膀胱穿刺吸出尿液以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也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值得注意的是,应间歇缓慢地放出尿液,以免尿液快速排空而致膀胱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膀胱大量出血[6]。
前列腺增生所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如果有肾积水、肾功能受损,应先放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身体情况差无法手术的患者(如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可以采取膀胱造瘘(在下腹部皮肤开小孔,制造一个连接膀胱的通道,然后在通道内放入导尿管,使膀胱内的尿液流出)等方法[6]。
有可能。前列腺增生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性功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表现为逆行射精、不射精、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低下等[9]。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