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张禹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普通人体脊柱颈段有 7 个颈椎,颈椎(除第 1 颈椎外)的一般形态是由 1 个椎体、1 个椎弓及 7 个突起 ( 1 个棘突、1 对横突、两对关节突) 所形成;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6 个椎间盘,椎间盘后面是脊神经。第 1~6 颈椎左右都有横突孔,里面有椎动脉穿过。
颈椎具有支持头颅、保护脊髓及通过颈部供应颅脑的血管、神经的作用,处于灵活运动的特殊环境之中,所以其结构也有相应的特点。
颈椎间盘突出症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颈肩痛、突然晕厥、四肢麻木甚至瘫痪等。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
不一样。
颈椎间盘突出只是一个病理现象,仅指椎间盘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当其压迫重要组织如脊髓、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时才称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方向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一样:
向后正中突出(中央突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神经损害,如步态笨拙、活动不灵、走路不稳、常有胸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向侧方突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患侧上肢麻木感,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颈、肌肉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尚可出现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
向后侧方突出(旁中央突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除有侧方突出型的表现外,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的症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肉过于紧张、力量却减弱、肌腱反射亢进,出现触觉及深感觉障碍。
不一定。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一定要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过度劳累、臂丛神经牵拉伤等也会产生上述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神经组织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因为下颈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而导致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少数病例亦可慢性发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到一定外力作用致使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突出,压迫周围组织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但亦可见于原无明显退变的椎间盘。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常见于 30 岁以上的低头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来说还没有关于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遗传的相关研究报道,但是颈椎椎体退行性变化快的个体或是家族,其后代发生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可能会偏高。
经常低头伏案工作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大诱因,长期低头会导致椎间盘后的一个韧带(后纵韧带)变薄,韧性变低,颈部受到外界损伤性因素时更加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
以前颈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老人,但是随着人类工作生活形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整天低头工作,运动越来越少。导致该病趋向于年轻化。
MRI 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 CT 检查和 X 线检查。在 MRI 片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是否向后突入椎管内,以及压迫颈髓或神经根的程度。
CT 检查和 X 线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也有一定的价值,可见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骨化。
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在临床上本病因为临床表现与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椎管内肿瘤等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步态笨拙、活动不灵、走路不稳、甚至下身瘫痪,上肢麻木感等,但是,现在有 CT 及 MRI 等高清晰度影像技术,一般不难区别。因此,对这种病人应常规行 MRI 检查,以防误诊。
脊柱外科、骨科、理疗科或普通内科。
较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会引起颈肩痛上肢麻木等,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如果髓核突出过多会压迫脊髓,严重者会导致躯体瘫痪甚至死亡。
本病的基本疗法为非手术治疗,不仅适用于轻型患者,而且也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主要包括:
四头带(Glisson 氏带)牵引:牵引中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
围颈保护: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
理疗和按摩:蜡疗和氢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药物治疗: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或前路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近又出现了微创经皮内镜技术下的突出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虽然微创手术方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对颈椎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前景。目前仍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为主。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或前路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近又出现了微创经皮内镜技术下的突出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虽然微创手术方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对颈椎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前景。目前仍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为主。
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于轻型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其症状,部分可以治愈,保持好良好的习惯可以防止其复发。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早手术。
对于反复发作,经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相对较轻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然而,对于病情较重而且病情较长的病例来说手术只能缓解症状。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非常复杂,不仅周围有重要的组织器官,而且手术野小,其深部为脊髓和神经根,两侧有椎动脉等重要组织;所以在暴露或切除病变椎间盘时,均有可能发生误伤。医生只有熟悉颈部解剖,掌握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有植骨延迟融合,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植骨块部分滑出,颈动脉窦综合征,睡眠型窒息等。
由于上肢麻木的不仅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而且目前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所以有时即使压迫物已经摘除,但是炎症刺激或是瘢痕继续压迫神经根也会导致临床症状不消失。
一般来说由于颈部承受的压力较小,而且颈椎椎间盘里的髓核比较小,取出后不容易复发。但是,如果退行性变继续快速发展,生活习惯不改变,仍然会再次复发,而且复发后治疗难度会非常大。
小的突出如果及时理疗而且生活中加强注意,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可以减缓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甚至可以吸收突出的小块椎间盘。
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本身的特殊性,疾病牵涉到的结构都很重要,建议不要想着什么偏方、神药。为了更好的治疗以及个人生命健康,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治疗。
在急性期就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保证颈部疼痛和其它症状不加重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训练内容,一般可从颈部姿势控制训练开始。
在急性症状缓解后,可以开始进行其它康复训练内容。
姿势控制训练:此训练目的是减少颈椎过度屈曲,增加颈椎的伸直和后缩能力。一般可在仰卧位开始进行训练。
在头部或颈椎下方放置枕头,然后缓慢地做点头动作,使颈椎尽量贴紧床面变得较扁平,如果颈椎有偏移或者旋转要及时纠正。先由颈椎后缩逐渐进展到过度伸直,再逐步进展到旋转。这个过程需要缓慢进行,可能需要 15~30 分钟时间。过程中要监测症状的变化,如果神经症状向手臂出现周边化就要停止动作进展。
仰卧位练习后可以进行坐位和站立训练,使头部和颈部被动向后缩(出现双下巴的动作,可以用手轻推下巴进行引导)。此动作有助于减轻下颈椎神经根受压迫的程度。
在调整颈部位置过程中,逐渐找到可使症状中心化的姿势,并在日常的生活和训练中注意控制和维持。
颈部稳定控制训练:此训练目的是增加颈部的稳定性,强化颈部的控制能力。
仰卧颈深屈肌训练
深层颈屈肌加强训练
上背部肌肉力量训练:此训练的目的是增强后背肩胛骨之间的肌肉力量,抵抗前侧紧张的胸肌拉动肩部造成的含胸驼背姿势,进而减少过度的头前伸。
T-W-Y-L 训练
胸椎灵活性训练:此训练动作目的是增加胸椎的灵活性,因为灵活性不足的胸椎节段会对活动性过度的颈椎增加压力负荷。
膝臀坐位胸椎旋转训练
猫式运动
肌肉牵伸训练:
胸锁乳突肌牵伸:此牵伸目的是放松并延长胸锁乳突肌。
胸大肌牵伸:此牵伸目的是放松并延长胸大肌,减少含胸驼背和头前伸的不良姿势。
胸小肌牵伸:此牵伸目的是放松并延长胸大肌,减少含胸驼背和头前伸的不良姿势。
膈式呼吸训练:此训练目的是纠正不良的呼吸模式,减少头颈肩部肌肉的异常紧张状态,辅助减少颈椎椎间压力负荷。
仰卧呼吸训练: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饮食上没有特殊的禁忌,清淡、均衡即可。
不能。
手法推拿按摩虽对一部分较轻的患者有效,但是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有可能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所以,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适时锻炼。注意健康饮食,争强体质,减缓脊柱退行性变。
早期较小的椎间盘突出可能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此时要避免剧烈活动,适量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否者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极有可能使突出物进一步增大,压迫神经或血管,引起严重的后果。
颈椎手术后由于颈椎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导致颈椎结构不稳定,如果过度劳作,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乃至更加严重。所以,术后应注意保护颈部避免过度劳累;不过一般的日常生活劳动还是可以的。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退行性变的基础上,颈部受外力打击下,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临床症状。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久坐不动,长时间低头工作,不良的饮食习惯,嗜烟嗜酒,都会加速颈椎退行性变,这时颈部突然受力,就有可能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加锻炼、合理饮食在预防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